
出品/联商专栏
撰文/周半仙
编辑/吴忧
那个曾经印象里只是用勺子挖着吃的酸奶,如今可是彻底“改头换面”了!它穿上了国风的外衣,融入了花果茶乳的中式食材,甚至从唐宋“酥酪”中汲取灵感,摇身一变,成了年轻人手中的新宠。
根据最新的数据,2024年,中国新式酸奶饮品市场规模已经达到了587亿元,同比增长超过14%!这个飞速增长的市场背后,是一批像懒山碗、宝珠奶酪、李若桃这样的品牌在强势崛起。它们有的从云南手作出发,有的复刻古法酥酪,有的主打现蒸糯米和冰沙,在短短一两年内,就把门店开遍了大江南北。
那么,这股“新中式酸奶”的风到底是怎么刮起来的?它凭什么能成为酸奶市场里的一匹黑马?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个飘着奶香与国风的新赛道。
01
酸奶市场悄然切换了竞争逻辑
近些年,酸奶市场仍处于上升阶段。根据2024年公开数据,中国新式酸奶饮品市场规模达到587亿元,较2023年同比增长14.6%。
在这一背景下,一批主打“新中式酸奶”的品类应运而生。它们将传统中式元素与现代酸奶工艺相融合,搭配中式美学包装与健康理念,成为酸奶市场中一股新兴势力,相关品牌在各地相继崛起。
以上海起家的懒山碗为例,其以云南的花、果、茶、乳为核心食材,打造出玫瑰系列、糯糯雪流沙系列等云南手作酸奶产品,并针对不同城市调整菜单,例如在杭州推出“龙井酪雪”、在南京推出“秦淮云绛”。
 
目前,懒山碗已在杭州、南京、合肥等多座城市“批量复制”了13家门店,成为新中式酸奶的代表品牌之一。
除懒山碗外,2024年8月,楼下酸奶品牌在上海环贸商圈开设首家门店。该品牌以唐宋“酥酪”为灵感,主张“真零”标准,拥有楼经典、鲜奶皮、雪冰沙等6大系列,凭借差异化定位快速崛起。
 
不到一年时间,其便相继将门店开进北京SKP、宁波万象城等顶流商圈,近期更在北京、武汉、苏州等城市铺设了多家门店,目前已拥有30余家门店,为新中式酸奶赛道提供了新的发展样本。
在重庆,李若桃手作酸奶铺成立于2021年,以“手工现制酸奶+优质奶源与天然原料”为定位,强调“现蒸云南长白糯米”与“现打酸奶冰沙”的特色组合。
 
在重庆密集开设50多家门店后,该品牌于今年开始在西安、青岛、杭州等地开设首店,成为新中式酸奶赛道的又一领跑者。
除上述品牌外,市场中还有起步于上海田子坊的宝珠奶酪。该品牌以“中式酪饮”为核心定位,主流店型面积约40–50㎡,坚持“一店一设计”的“新中式小歇空间”理念,截至2024年,一年内已开出超100家门店。
 
在西安,酉西·酿则将传统米酿与新疆酸奶相融合,主打产品包括至臻多莓酿、至臻双桃酿等。
其门店以简约白色搭配原木色为主,结合中式美学器物进行装饰,目前主要分布在西安大都荟、中大国际南大街等商圈。
随着新中式酸奶市场规模的不断扩张,不少乳业品牌也相继上线了各自的新中式酸奶新品。
例如,蒙牛将山楂、陈皮与酸奶结合,搭配以红色为主色系的包装,推出主打中式养生风格的山楂陈皮酸奶;界界乐则与新中式果蔬饮品牌Jelley Brown携手,以“五行相生,脾胃调和”为理念,采用天然果蔬,以酸奶为基底,推出三款联名酸奶果蔬饮品。
02
如何凸显“中式化”?
在新中式酸奶品牌的产品研发中,为凸显“中式化”特质,主要采用以下三种核心方式,同时搭配特色卖点呈现与品牌符号构建,形成差异化竞争优势:
在产品研发层面,新中式酸奶品牌主要通过三种方式凸显“中式化”。
方法一:引入地方特色物产,打造区域性风味。
例如,懒山碗以“云南风物”为灵感,构建了玫瑰、糯糯雪流沙等系列。其“瑰酿·玫瑰酒酿麻薯酸奶碗”采用云南重瓣玫瑰制成的酒酿,花香与酸甜交融;“初雪红泥·普洱玫瑰雪山酪”则融合了普洱的醇厚与玫瑰的清香。
 
为巩固这一“云南口感”,其玫瑰花均从云南冷链直达,酸奶则采用定制发酵的厚乳版本与云南航天菌种等优质原料。
同样走地方特色路线的还有酉西·酿,它将陕西传统米酿与新疆酸奶相结合,打造出独具地域风味的“酿”系列。
方法二:复兴与改良传统工艺,创造新奇口感。
楼下酸奶效仿唐宋“酥酪”为灵感,结合现代发酵技术与“真零”标准,再现了古代宫廷酸奶的细腻质感。
其产品“海浪奶云·荔枝藻蓝蛋白雪球酪”以蓝白配色呈现,顶部酸奶球搭配荔枝果肉,口感丝滑。
 
宝珠奶酪的核心“酪饮”则基于明清宫廷的“酒酿奶酪”工艺,利用米酒中的成分使牛奶蛋白质自然凝结,形成嫩滑独特的布丁质地。
方法三:融合中式养生食材,强调健康功能。
如蒙牛推出的山楂陈皮酸奶,结合了助消化的山楂与理气健脾的陈皮,构成经典养生组合;界界乐与Jelley Brown的联名款则以“五行相生,脾胃调和”为理念,使用天然果蔬打造具有调理功能的酸奶饮品。
在卖点传达上,品牌强调“现蒸、现打、现制”与“手作可见”的工艺,并主张“真0标准”。
为凸显价值感,它们将“天然与健康”核心卖点可视化。例如,李若桃手作酸奶铺在每家门店设置现蒸糯米大桶,以弥漫的糯米香气形成强烈记忆点;为体现“少加工,重本味”,其产品引入原叶茶与现打酸奶冰沙的组合,并主张“低脂低糖”、“0奶精0植脂末”。
 
通过“果泥+坚果+糯米+酸奶”的公式,品牌延伸出原叶糯米、坚果糯米、水果糯米、米浆四大产品线,以此降低消费者的“健康溢价”心理负担。
在品牌层面,新中式酸奶将中式元素系统性地转化为品牌文化符号,从产品命名、容器选择到门店场景进行深度融合。
命名上,使用伯爵、冷萃、雪沙沙、雪流沙、鸳鸯酪、奶皮子等词汇,并辅以城市文化为主题进行系列化命名,如懒山碗的“杭州龙井酪雪、南京秦淮云绛、合肥白柚皖山”,强化了“在地—全国”的符号扩散。
容器上,将木、瓷、竹、屏风等中式器物融入前场与操作区,通过冷萃碗、鸳鸯酪、夹心杯等专属容器与杯型,让“器物”成为品牌审美的重要触点。
场景上,利用壁画、屏风、灯光构建“可拍照、可传播”的中式空间。如楼下酸奶以原木与中式器物为基调,结合《汉宫春晓图》意象的壁画,塑造出“新中式小歇空间”。
03
现制酸奶的故事不止于此
在健康消费浪潮的推动下,现制酸奶应运而生,催生出茉酸奶、酸奶罐罐等一系列连锁品牌,一度备受市场追捧。
然而在其发展过程中,因堆砌原料导致热量超标、价格持续走高带来“高价隐忧”等问题也逐渐浮现,使现制酸奶一度陷入“毁誉参半”的争议。
若从品类发展周期来看,现制酸奶从兴起到如今仅有两三年时间,仍处于探索与成长期。问题的暴露并非坏事,反而意味着存在新的增量空间。
新中式酸奶的崛起正是其中一种尝试。它未必代表下一个风口,因为新中式酸奶的故事只讲了一半。
它成功地用“地域食材”、“古法工艺”和“健康理念”撕开了市场,但窗口期可能只有两到三年。当乳业巨头带着它们的渠道和供应链优势入场,当模仿者开始像素级复制菜单,这场战争将迅速从“品类创新”切换到“效率厮杀”。
最终的赢家,未必是最会讲“中式故事”的那一个,而是最能扛住价格战、守住品控底线、并拥有最强供应链的那一个。
oeBh5sw1NkSdJQK2kUcSnDktG0cY- 该帖于 2025/10/29 18:07:00 被修改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