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联商论坛 -  信息化管理 -  贴子
1520  |  1

主题:Groupon“杯具”了?

销售市场

积分:2328  联商币:1215
  |   只看他 楼主
  作者: 邵国云
 
  现在,拉手满座们可以松口气了,Groupon(中国版名为:高朋)也不过如此。

  从目前高朋已经结束的京沪两地近十团的订单数来看,有半数团购才百十来单生意,这样的销售数据,对于Groupon这样的豪门望族而言,太有失体统了。

  首先可以确认的是,高朋开张的时机选择,很堂吉诃德。“3·15在行动”重磅曝光之后,团购行业已是遍地哀鸿:虚报原价、虚构订单、服务缩水、投诉无门……覆巢之下安有完卵?高朋完全高估了Groupon的品牌号召力。商战谋的是天时、地利、人和,人气散了,销售还做什么啊?

  精品团购的路走不走得通?在团购市场高度同质化的今天,高朋走差异化路线推精品团购,还是应该赞赏其具备战略高度和营销素养的。

  但战略须落地、营销要务实,看高朋在之前所推的团购产品,离“精品”的标准,还是差了几千公里,譬如饱受诟病的北京首团——顺景温泉套餐,完全是炒冷饭;惨遭弃团的美甲套餐更不用多说,高价和精品之间并不能简单地画等号。

  另外更值得高朋深思的是,精品团购到底有多大的市场基础?122单红酒团购、153单高尔夫团购、161单陆家嘴下午茶团购,惨不忍睹!精品消费有没有市场?当然有!但消费精品的人,会不会团购?会不会介意和一群挥舞着团购券的仁人志士们,像抢春运火车票一样哄在收银台?

  或许,团购真的没那么火!所有团购网站的真实数据,我只相信高朋,高朋都才这么些订单量,其他的能强到哪儿去?抹掉一个零都还算是抬举他们了!

  动不动就是几千上万的订单量,动不动就是原价的一折二折,央视曝光都算轻的,依我看,完全是肆无忌惮的商业诈骗,都该抓起来!或许团购之前曾经火过,但由于太多的团购网站,大量、重复开发低资质品牌的团购,导致消费者资源被一次性消耗完了。

  许多品牌,完全不具备接待大客流的能力,面对蜂拥而至的客流,一切都乱套了。消费者只能骗一次,涸泽而渔的故事已经在七八年前的电视直销行业经历过了,经营者如果不自律,毁掉一个行业是很快的(七星电视购物,如今每股才7分港币,让人唏嘘)。

  什么样的产品才合适团购?观察高朋至今的十来团生意,不难发现,团购的路已经被自己堵得差不多了。在穷途末路若想做好,选品是关键:

  第一,产品质量(服务)标准化:越是标准化的产品或者服务,就越能打消消费者顾虑——产品缩水、服务缩水的顾虑。譬如1350单的环艺影城电影票团购,这是目前高朋上海单次销量最高的团购项目,高有高的道理:影院不可能因为是团购价格,就只给看半场电影吧。

  第二,具备大接待量:许多餐饮美容摄影铺子,就是毁在这上面的。场子越大,消费者对质量缩水的风险意识就越低,譬如高朋北京10958单的水立方嬉水乐园团购,乐园的标准接待量就有5000人/天,可劲儿来吧,可不像那些小馆子,一次团购能把屋顶给掀了。

  第三,明码明价:电商零售或者实体零售门店的有价抵用券,不啻是条新路子,尤其是一些大众知名的零售品牌、零售网站,以Groupon的品牌号召力,还是能谈得下来的,而对于零售品牌而言,通过抵用券实现累进销售,账也算得过来。譬如高朋北京卖了1452单的KTV1小时欢唱券、2605单的宝岛眼镜500元抵用券,都属这个路数。

  或许,Groupon在中国的开局“杯具”未必是坏事,一开始水土不服会让它更清醒地认识自己,也会更清醒地认识中国市场,认识团购这种商业模式的规则和边界。

回顶部

  快速回复 高级回复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Ctrl+Enter直接提交帖子]  



网站简介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ICP证:浙B2-2007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