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联商论坛 -  商业地产 -  贴子
1677  |  3

主题:王先庆:广州南沙未来的战略规划与发展定位

wangxianq

积分:658  联商币:505
  |   只看他 楼主
  南沙 位居珠三角的几何中心,良好的港口区位优势,广阔的珠三角经济腹地,没人怀疑南沙的地理优势,也没人怀疑它之于广东省的重要性,但南沙,究竟要驶向哪里?中国社科院高调发布的南沙新区规划研究成果认为南沙应成为珠三角世界级城市群的新枢纽,国家级开发新区等。本土规划学者认为,它的定位可能要20年才能看清;经济学家说,它未来的辐射力现在还看不清;区域经济专家则认为,战略性新型产业才是它的未来。广东商学院流通经济研究所所长王先庆教授早期就提出了要在南沙打造奢侈品免税区,通过发展高端商业吸引人气。王先庆认为,南沙的商业发展也不能好高骛远。南沙的战略规划不能脱离实际,要和广州的服务业的整体水平和功能布局相匹配。下文由《南方都市报》王卫国 魏凯 刘国珍 陈辉采写,发表于该报2011年8月22日 GA01版。原标题为:南沙,未来40年该如何发力?

  中国社科院、广州市委市政府前日在北京共同发布的《广州南沙发展定位与战略研究》课题成果引发了公众对广州南沙的许多猜想,南沙能否在40年后成为与香港看齐的珠三角又一颗明珠?南沙如何迈过如今缺乏人气的起步阶段?省政府是否适合搬到南沙?21日,南都记者就这次战略研究课题呈现的热点话题采访了多位专家学者。

  焦点1

  省府搬迁南沙是否可行?若真搬至少得用5年

  “我认为省政府搬迁在现实中没什么可行性。”广东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总规划师马向明昨日指出,目前南沙课题成果最悬而未决的问题就是省政府搬迁,南沙目前交通方式很单一,只有高速公路,而连接铁路和机场都不方便,对于全省的可达性是不够的,特别对于粤东和粤西地区。

  马向明认为,南沙的优势是靠近海港和靠近港澳,与省级行政中心并无太大关系。“要疏解中心城区,往南沙疏解并不是很理想的选择。”他建议,省政府某些职能部门可以先转过去作为政府机构的外溢,但不要搬迁与市民和企业联系很紧密的职能部门。

  华南理工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博士喻锋对此问题持不同看法。“我个人觉得,只要未来南沙交通网络发展得更加完善,距离的问题应该不太难解决,现在南沙已经通了地铁和高速公路,此外还有水路航线,未来有可能把高铁再延伸过去的话,进一步优化地铁网线,那就可以大大缩短南沙到主城区的时间,当然,具体如何通过组织交通,还需要进一步的专题研究,而现在省市政府也在支持我们开展前期研究准备了。

  喻锋分析指出,由于涉及省会城市行政中心的搬迁,整个方案需要向国务院申报,从以前的案例看,主要申报对象大概会涉及中央编办、国家发改委、民政部、国务院法制办等机构。涉及到民政部,主要是因为搬迁会涉及到行政区划调整,而在搬迁和建设过程中涉及的土地置换、耕地征用、原有生态资源的保护等衍生问题如何跟现有法律法规协调,需要由国务院法制办介入。

  喻锋预计,搬迁具体操作过程耗时较长,从动议确立到实施实质搬迁,昆明和西安用了5年左右的时间,先在迁移地点建高校新校区、医院、一定的商业设施,再逐步把各个行政部门分批搬过去,如果省委省政府真的搬去南沙,估计耗时会比昆明和西安要长一些。

  焦点2

  高端商服业如何聚人气?培育大概需要10-15年

  《广州南沙发展定位与战略研究》指出,南沙要打造国际商业服务中心,大力发展国际高端商务服务业,将南沙建设成为立足珠三角,面向国际的总部经济聚集区和高端商业服务中心。

  广东商学院流通经济研究所所长王先庆教授早期就提出了要在南沙打造奢侈品免税区,通过发展高端商业吸引人气。“南沙作为新区,过去没有这个基础,没有人气再怎么搞也搞不起来,我们建议在南沙搞个免税区,珠三角的人不用去香港,有些东西就可以在南沙买,形成日常的人流和商流。”

  王先庆认为,南沙的商业发展也不能好高骛远。“要先从基础商贸服务业做起,包括零售市场,想办法搞出人气和特色,比如搞特色水产市场、期货交易所,比如把一些高校或培训学校搬到南沙,有人气了,酒店业、服务业、餐饮业才能发展。”王先庆认为,培育南沙的商业服务业要有个缓慢的过程,大概需要10到15年的时间。

  王先庆特别强调,南沙的战略规划不能脱离实际,要和广州的服务业的整体水平和功能布局相匹配。他对这次研究提出的智慧海滨城市的概念就持有不同见解,他认为目前南沙还具备吸引高新科技人才的条件,“没有高端服务业聚集区,怎么搞高新科技?”

  焦点3

  公共配套设施如何完善?要布局重点中小学

  中国社科院提交的研究课题特别分析了南沙人气不足的问题。报告指出,南沙人口规模小且增长缓慢,339.5平方公里陆域面积目前常住人口只有26万人,常住人口甚至出现向老城区倒流的现象。实行积分入户制后,目前申请入户的只有9人。

  为了增强该地区人才吸引力,中国社科院建议南沙要加强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研究建议,南沙应该将市重点中小学资源的布局向南沙倾斜,采取整体搬迁或者建立分校的方式迅速改善南沙新区的教育条件;应该将一两座辐射珠三角地区的知名综合性医院搬迁到南沙,在更便捷服务珠三角地区的同时改善南沙新区的医疗条件;南沙应完善城市公交系统,特别是连通广州中心市区的大站快轨建设,促进广州中心市区人才服务南沙的便利性和彼此之间的交往。

  焦点4

  如何处理复杂地质条件?工期速度一定要慢下来

  南沙地处珠江入海口,陆域面积中冲积平原和围垦地占一定比重,地质条件相对复杂。不过相比于地质条件有相似之处的深圳、珠海、香港、澳门等,南沙开发的地质条件更为优越。

  广州大学土木工程学院结构工程研究所所长张季超教授昨日接受南都记者采访时指出,南沙主要地质问题是软弱地基,该区域软土层最厚的地方达到30-40米,薄的地方也有10多米。“对于这种软弱地基一定要做好预处理,不能像过去一样抢工期,否则会有血的教训。”张季超参与过小谷围岛和南沙地区部分工程的地基处理,他认为处理软弱地基关键是要夯实地基,目前已经有多个工程手段可以实现。而此前南沙部分企业在施工时就没有注意到这个问题遇到了沉降。

  “南沙的发展远期规划到40年以后,这个时间点设置得很好,可以有充分的时间处理前期工作。”张季超认为,开发新区不能急,对于工程地基问题,工期速度一定要慢下来。

  ■声音

  40年“从容”发展,慢了!

  “老南沙”翟叔 退休干部

  “规划说要40年‘从容’地发展,2050年基本达到香港水平,不过,我特别希望南沙发展的脚步能再快些。”南沙退休老干部翟沛森,看了刚刚公布的《广州南沙发展定位与战略研究》后十分兴奋。

  翟叔是土生土长的“老南沙”,他表示,虽然南沙大开发已经过去10年,但是南沙成为“城市”,还只是个概念。过去的南沙是农村基础,发展很慢,表面上实现‘农转居’,村民变成了市民,但是在城市配套的享受方面,并没有完全意义上的实现。如果上升为粤港澳全面合作的国家级新区,南沙从一个“农村”变为“真正的城市”指日可待。

  新的研究确定了旅游休闲健康产业等南沙未来五大主要产业群。翟叔说,看到这,他振奋了。

  “南沙现在就缺人,但是如果省政府搬来了,五大主要产业群实现了,那么,投资居住的、参观旅游的、学习搞研究的人会源源不断地进来,南沙不会再缺人。”翟叔似乎已经看到了未来,他说希望这一研究成果,可以真正落实,而且,如果能再“从容”地“缩短”建设时间,那就更好了。

  更想南沙提升软实力

  金日 当地私营业主

  “企业所得税‘三免三减半’在一定期限内按15%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这些都是九牛一毛”,金日觉得,企业发展真正在乎的不是这些“小钱”,而是整个营商环境。

  “我听到企业主抱怨最多的就是,在南沙办个事情太难。”金日是当地一个私营业主,因业务来往,平时接触的企业比较多。他认为,政府的办事方法应该从“管理型”真正变成“服务型”才能更好地吸引企业入驻。“最简单的例子,可以在国税、地税等税务部门之间,建立一个统筹或者连接的部门,企业主来交税,只要找一个‘窗口’就可以了。”

  作为南沙本地人,金日伴随着南沙的一步步成长。“南沙大开发以来,规划在不断地改变,五个新的产业集群,其实,这些年都陆陆续续地被提出,只不过现在更加明晰了,能够给南沙带来的就是增加就业、带动经济发展。”金日更希望看到的是,规划中能够有提升南沙软实力、尤其是南沙的教育的建议。

  统筹:南都记者 王卫国

  采写:南都记者王卫国 魏凯 刘国珍

    附1 专家学者呼吁再讨论南沙战略定位

  2011年8月31日 南方都市报

  位居珠三角的几何中心,良好的港口区位优势,广阔的珠三角经济腹地,没人怀疑南沙的地理优势,也没人怀疑它之于广东省的重要性,但南沙,究竟要驶向哪里?中国社科院高调发布的南沙新区规划研究成果认为南沙应成为珠三角世界级城市群的新枢纽,国家级开发新区、“粤港澳全面合作的综合试验区”、“广州科学发展的龙头示范区”、“珠三角湾区的宜居家园”。本土规划学者认为,它的定位可能要20年才能看清;经济学家说,它未来的辐射力现在还看不清;区域经济专家则认为,战略性新型产业才是它的未来;国家发改委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研究所的相关人员认为,国家级新区本质更多是产业的经济区。

  丁力 广东省社科院教授

  南沙要解决两个历史使命

  “不是帽子多了就有意义。”广东省社科院教授丁力说,“在回答南沙的一切问题前,要先回答南沙的战略定位到底是什么(这个问题)。它只是若干个增加G D P的产业园区、广州保住老三位置的另一个经济体,还是要真正为广东乃至全国找到制度化转型升级之路?”

  使命之一:战略性主导产业问题

  南沙于广州和广东都非常重要,但它要解决两个历史使命。目前而言,广东是全球的生产制造业的基地之一,参与全球分工之后,虽然现在的制造业体量还是相当大,但如何升级换代迫在眉睫,却没有很好的办法。为此,南沙在未来要解决的第一个使命就是广州乃至广东的战略性主导产业的问题。未来南沙发展中,主导性战略产业究竟是什么?只有解决了这个使命,才能引领珠三角;不然,南沙跟之前的多个产业园区一样,也不过是广州或者广东再多一个,产出G D P的产业园区而已。

  谈到战略性主导产业,广东有一个误解,以为那是我们可以选择的。错!我们只能适应。但是我们现在还看不清楚,我们必须从现在开始研究。上世纪七十年代的韩国也面临转型,他们在产业选择时果断地选择了汽车。那么21世纪的20年代,世界的主导产业是什么?南沙未来发展中必须回答这个问题,仅指望现在把摊子铺开来,按现有的产业园区去打造,发展战略性产业的可能性不太大,想当枢纽的可能性也为零。

  使命之二:需要怎样的制度环境

  此外,战略性产业要引领全球产业发展,需要吸引资本和人才,那么,南沙靠什么吸引这些?只有制度环境。这是南沙真正可能有戏可唱的东西,没有这个,前面的也拿不到。

  制度环境有两个层面,一是进一步深化机制体制改革产业。因为改革要在地域沉淀很深的区域来搞,步子迈不大,也没有空间。比如横琴,它可以搞,因为没有什么人没有什么利益,阻力小,可以做成一个未来的版本。但是从不久前,横琴公布的政策来看,横琴显然还没有从国家的层面承载这样的使命。但这也正好给了南沙想象的空间和机会。

  另外,南沙必须做足港澳的文章。因为,当年说对港澳的政策是50年不变,那50年以后呢?谈经济的一体化,没有制度一体化,经济一体化也没有可能。

  从当下的政治现实考量,我们既不能照搬香港,又要满足共产党领导,在这两个前提下试着把公平效率统一起来,这个方面可以在南沙先行先试,也只有这样的一种制度优势,才能保证将高端资源吸引过来。

  陈广汉 中山大学港澳珠研究中心主任

  南沙应坚持发展现代服务业

  “对于有专家认为南沙应该成为未来工业发展储备用地,我是持不同看法的,贸易物流等现代服务业才是它最应该坚持发展的产业。”中山大学港澳珠研究中心主任陈广汉认为,南沙定位应该是由它本身的地理资源条件确定的。珠三角几何中心、良好的港口区位优势、广阔的珠三角经济腹地,这些都是南沙的优势,它决定了南沙最容易发展贸易物流产业,以贸易物流为基础,结算、保险、金融、现代服务等衍生产业才能逐渐兴起,并借此辐射广佛肇甚至整个珠三角。至于南沙是属于广州还是广东,这个也是由未来它辐射力的大小决定,并非现在可以研究得出的结论。

  至于南沙承载的国家战略,陈广汉认为始终要立足于毗邻港澳,虽然粤港澳合作的平台不仅仅是南沙,还有前海和横琴,而且这三者之间如何分工,也需要留待进一步的研究定位,但南沙发展的立足点仍需以此为基础,如果可能,甚至可以不拘泥于港澳,把眼光放至东南亚甚至欧美,在全球范围内寻求合作。

  林江 中山大学港澳珠研究中心副主任

  南沙要当“双料冠军”

  “南沙要成为国家棋盘上不可替代的棋子,应该成为‘双料冠军’,即将泛珠概念与港澳牌结合打,将内需与外需这两块资源对接起来,南沙可以成为‘双料冠军’。”中山大学港澳珠研究中心副主任林江认为,南沙的卖点,在于它是珠三角的几何中心。

  这个中心不仅是对外交流的平台,也是连接内外的一个支点。一方面可以紧密跟港澳合作,虽然在地理上不是很靠近,但这反而是其独特性,因为越靠近港澳,就越让人以为对外合作的窗口。加之,国家目前的战略是内需,南沙可以起到联系泛珠三角的作用。早在21世纪初,横琴曾经提出要当“泛珠合作的示范区”,之后不了了之;但如果今天南沙能将泛珠与港澳这两块资源对接起来,它可以成为“双料冠军”。因为未来30年,广东仅靠内需,搞不过长三角,虽然靠出口是广东的长项,但仅靠出口显然已不是国家的战略重点。

  做“双打冠军”,将外需和内需两种资源对接,这样南沙就既可以和长三角叫板。又可以在珠三角内另辟蹊径。

  至于“双料冠军”在产业上的选择,林江坦言“南沙自己在选择上也有困惑,作为经济学者我觉得我也回答不了这个问题”。

  王先庆广东商学院流通经济研究所所长

  南沙现在最差的是“平常心”

  “南沙就是珠三角地区一个正常的区域,该怎么发展就怎么发展。”广东商学院流通经济研究所所长王先庆则表示,指望其一夜之间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既不智也不合理。

  在王先庆看来,发展南沙,不是要搞出一个“比特区还特”的地区,而应该尊重区域经济发展规律,用一颗“平常心”,踏踏实实地一步步发展就好。

  粤港澳合作综合试验区作为南沙目前确定的功能定位,王先庆认为也不能完全把南沙的发展冀望于此,“香港澳门的蛋糕就那么大”,粤港澳合作不可能指靠港澳地区单方面输出。因此,南沙更重要的是应该做好和珠三角周边城市的合作,“身段一定要平等”,不是把邻近地方的优势资源兼并掉,而是以一种真实、平等的方式,与周边地区进行全面稳定的合作。

  “至少要以20—30年作为时空尺度,去慢慢发展,效果自然慢慢显现。”他说,南沙现在最差的就是一颗“平常心”,如果真的能静下心来,踏踏实实发展,从最基础的地方做起,自然能积聚今后更大发展的动力。

  而这些最基础的地方,首当其冲的便是现阶段南沙“人气不足”的问题。而要解决这些问题也是很容易的,比如在南沙设立一两所大学、建立大型现代旅游基地(如广州影视城)、兴建特色商业街(如美食街)等,借此打造人气,跳出过去的制造基地思维,成为真正服务珠三角的中心。

  南沙的战略定位一直摇摆不定,王先庆认为其实背后仍是“G D P思维方式”在作祟,与其整天想一些很高战略层面上的定位来画饼充饥,不如实实在在地从南沙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做起。在他看来,南沙最终可能是一个类似珠海、但区位比珠海更好的“滨海休闲型、为大珠三角服务的现代化都市”。

  统筹:南都记者 秦鸿雁

  采写:南都记者 秦鸿雁 谭万能 魏凯

 
回顶部

  快速回复 高级回复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Ctrl+Enter直接提交帖子]  



网站简介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ICP证:浙B2-2007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