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联商论坛 -  博文选编 -  贴子
2636  |  1

主题:(原)《易经》是一本什么书?

杨益华

积分:290  联商币:117
  |   只看他 楼主

(原)《易经》是一本什么书?

对于《易经》是一本科学书,还是一本占卜书,直到今天,仍然是见仁见智。

《易经》应该有三本,即《连山易》、《归藏易》、《周易》,分别形成于夏、商、周三个时代。《连山易》、《归藏易》已经失传,现存于世的只要《周易》一本,相传为周文王所著。《周易》又被人称为《易经》。人们又将《易经》研究和《易经》的运用,统称为《易学》。

《易学》涉及到三个人物,即伏羲、周文王和孔子。即伏羲始创,周文王发挥,孔子完善。

 

先天伏羲八卦。八卦有先后天之分,先天八卦有伏羲创立。八卦是中国古代基本哲学概念,奠定了《周易》的内涵。八卦象征着大自然最基本的八种物质形态。伏羲氏相传距今6500年前石器时代的一支氏族,他们是中华民族的远祖,其时代要比炎帝、黄帝时代还要更早,这支氏族的首领伏羲,是一个人面蛇身的圣人,他仰观天象,俯察大地,观察飞禽走兽和大地上的种种事物,于是一画开天,始作八卦,创造出易卦的这套符号系统。这就是所谓的先天伏羲八卦。

先天伏羲八卦是三个爻组成一个卦象,乾卦代表天,坤卦代表地,离卦代表火,坎卦代表水,震卦代表雷,巽卦代表风,兑卦代表泽,艮卦代表山。伏羲创造八卦的目的在《系辞传》上有解释,就是要“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表达了人类文明的启创阶段我们祖先的伟大抱负。

 

后天文王八卦是周文王创立。人类的早期文明,往往是一种充满着鬼神的巫文化,人们通过祭祀、占卜等手段,想和上天鬼神取得沟通,殷商时期的甲骨文就是对当时巫师占卜的记录,从这些记载中可以看出,当时商王每做出一个决定,大到战争、祭祀,小到田猎、娶妃、天气都要通过占卜来断定吉凶。用八卦占卜的方法也是众多占卜方法的一种,到了殷商末期,由于圣人的推动,这种占卜方法流行起来,这位圣人就是后来的周文王。西伯姬昌即周文王,被商纣王囚禁羑里的岁月里,在先天八卦基础上,发愤治学创立了后天文王八卦,并推演出64卦,写出了每一卦的卦辞,也就是《卦爻解》。这个故事在历史上被称为“文王演易”,被人称为商朝末年的忧患之作,最早的《易经》由此诞生。

后天文王八卦认为,八卦中的乾卦和坤卦分别代表父亲和母亲,其余六卦是他们的子女。

先天八卦和后天八卦原来并无图形,后来宋代大易学家邵康节根据《易经》对八卦的文字描述,取先天之根本,加上后天之变化,相互配合之意,即先天八卦为体,后天八卦为用绘制成图。现在我们见到的八卦图就是邵康节绘制的。

八卦有歌谣帮助记忆:“乾三连,坤六断,震仰盂,艮复碗,离中虚,坎中满,兑上缺,巽下断。”

《周易.系辞》即周易的解释性篇章由孔子撰写。孔子距离周文王大约500多年,到孔子这个时期,周易这本书已经在民间相当流行。“孔子晚而好易”,指的是他晚年带领自己的学生周游列国,目的是搜集资料。资料是龟甲龟片,就是甲骨文,还有少量木牍。孔子将这些资料装回曲阜后,开始做学问。从62岁开始,将这些零散的资料誊录到竹简上,然后用绳子串起来,方便阅读。

我们现在的“书”,就是从孔子那个时候开始的。孔子编的第一部书就是《尚书》,然后编《礼记》、《乐经》。最后又将零散是剩余的资料,用一种逻辑模块来编辑这些资料,这个逻辑模块就是伏羲的64卦。从现代人的观点,伏羲的64卦就是64种化学元素。为了方便后世理解《周易》,孔子根据当时对自然科学的理解,专门写了两千六百多字的《周易.系辞》,从此,我们今天才见到《周易》了。我们今天说《周易》是中华民族的根,是原点,都是从孔子开始的。

 

说到《易学》不仅外国人,就连大部分中国人都感到《易学》的神秘,

其实,它本身并不神秘,因为它是有非常完整的规律可遵循的。人们误认为神秘呢?是由于两个因素造成的,一是,《易经》的表达方式比较抽象,让人很难理解;二是《易经》应用的人群素质不同,有的是在故弄玄虚。如果我们把《易经》看作大自然运作的规律,而这种规律所论述的正是天地人一统和谐的道理的时候,就会感到它不是那么神秘了。

我们了解《周易》要想搞清楚它究竟是怎样的一套理论系统,首先要了解周易的符合体系。

《周易》分为《易经》和《易传》两部分,其中《易经》部分记载了64个由6条连接或切断的线段组合而成的符号,又称64卦;卦,是由两类线段组成,连接的线段叫阳爻,切断的线段叫阴爻,阴阳爻分别代表着不同的含义。

64卦每一卦的前面都有一套卦话,就是卦象。这个卦象由八主卦,乾坎艮震巽离坤兑这八个经卦,又重合成64卦,古人说,“圣人设卦观象系辞”。《易经》的经文就是它的卦辞、爻辞, 是看了卦象来的,观象系辞。如果易经没有卦象,一切都无从谈起了。

我们的远祖在文字没有发明之前,就创造了类似于今天电脑二进制系统的符号体系,通过阴阳两组符号的组合来囊括世间万物。

《易经》是从整体角度去认识和把握世界,把人和自然看作是一个互相感应的有机整体,既“天人合一”。用《易经》的话来说,就是“裁成天地之道,辅助天地之宜。” 从《易经》的源头来说,《周易》确实是一部“卜筮”之书,但周人欲将它做了理性的张扬,使得《周易》超越了“卜筮”的局限,升华为一种关于境遇与境界的智慧。

 

现在世界各国包括台湾不少人都在研究《易经》。

历来研究《易经》的大致分为两派,即义理派和象数派。义理派强调从八卦和64卦的卦名的含义来解释卦爻象和卦辞、爻辞。象数派注重从八卦象徽的物象来解释卦爻和卦辞、爻辞。也有人认为,义理派挖掘的是《周易》的哲学价值,代表人物是魏晋的王弼和宋代的程颐。象数派则着重将《周易》用于占卜,如汉代的京房,宋代的邵雍等。明代末年被传教士翻译并传播到西方,十七世纪末,德国哲学家及数学家莱布尼茨因汉学大师布维的介绍,更将《易经》以二进制解释,

《易经》是一本什么书?

有人说,《易经》是一部奇书,就是它最早地建立了符号体系,64卦,384爻,然后再演出11520爻,就是“天下之能毕矣”。意思是说,天下没有任何东西不被它囊括的,它全部地被归纳到那些卦爻里头了。另外一点,对这个卦象本身,后人很多解释中,充满着关于人事变化的一种智慧。对这个变动不拘的世界,对天道地道的无常的预测,它充满着一种大智慧。你如果按照这个东西去做,你就能够在这个世界上,你的做事的成功率就会很高。为此,古人用四个字来总结:洁净精微。

易之道也,它不是一个死板的公式,它讲究变动不拘,上下无常。刚柔相应,不可为典要,唯变所适,它不是个教条,所以说,它体现的始终都是一种洁净精微精神。

有人这样赞美道:《易经》是中华文化的根,也是中华民族的原点,也可以说,易经是中华文化原初版本。是中国进入文明社会的重要标志。易经是一本“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与鬼神合其吉凶。”“先天而天弗为,后天而奉天时”的书。但是,关于易经的的科学与迷信的争论至今没有停止过。美籍华人学者杨振宁先生在2004年《中国文化高峰论坛》做“易经对中华文化的影响”演讲,认为易经影响了中华文化中的思维方式。周易由于它的古老玄奥和不可解释,已经被一般人视为一个异数。当然,也有很多人说,周易里蕴含的辩证法和天人合一的观念,对于维持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和谐,有很大的借鉴作用。

有人说,易经是一本谈象的书,因为“易者象也,象者像也。爻者,效天下之动也。吉凶生,而悔吝著也。”这是《系辞》上的一句话。

 

很多人认为《易经》最初的原本就是一本周人卜筮的书。

现在人们接触最多的是易经的术数,也就是人们常说的算命。术数是以阴阳五行生克制化的理论,来推测自然、社会和人事的吉凶,所以,术数成了《易经》的实际应用当中的一个部分内容。“卜筮”就是对未来事态发展进行预测。而《易经》便是记录和总结这些预测案例和规律的书。

占卜方式方法很多,蓍草算卦是其中之一,蓍草在当时野外遍地都有,所以,人们用蓍草作为算卦的工具。

八字演算推理是最常见的。测八字一般需要提供年月日时,这么四组数据,这四组数据就是“八字”。

“八字”就是八个信息单元,通过这八个信息单元在各个不同五行所处的环境,而这种环境会使五行的量发生变化,然后通过各个五行的量确定整个八大信息单元里面的五行,那一个单元五行最旺,哪一个单元五行最弱,通过这种强弱的对比之后,来确定日干的这种五行,从这里开始测八字的,这个术语叫格局。

格局是什么呢?

日干是这种五行是弱需要升浮,如果是旺需要抑制,或者是弱极而从,就是它已经形成极弱的这种状态的五行,如果再升就没有用处了,它只能顺其强势,就像一个很弱小的小国,它就要屈服于一个强大的国家,它不敢跟人家抗衡,它想生存,只能顺从大国的指令。

还有一种格局是专旺,这种日干五行旺的程度,已经用克制的方法,没有办法使之降低,那么索性就让它旺,越旺越好。充分体现它的一种强势。

古人认为,“天”能致命于人,因此,所谓命运就是“天命”。

中国古代的天命观直至汉代发展起来一种以阴阳五行天地干支为基础配合年月日的算命术,这种算命术经过魏晋南北朝的推行发挥,到唐代始告确立。把一个人的出生的时间作为数据,配合天干地支进行排列组合,如果说,它能把人的一生全部破译出来不是一个很容易的事,传说能精确破译出来的只能听说有这样的人,一般来说,准确率不低于70%,还有30%破译不了,

用周易64卦算卦的热潮一直持续到春秋战国时期,也就是说,春秋战国时期仍然处于易经大文化范围之内。当时有点文化的人都会用占卜来决定自己的事情。在当时是一种十分普遍的知识分子的一种行为,当时的筮巫的地位相当地高,不像现在江湖术士处于下九流地位。因为占卜不是小事,不能拿自己的脑袋开玩笑的,比如两军作战,开战前就是用蓍草演算,一旦开打,结果马上就出来了。如果大败而归,那么占卜者的麻烦就大了,国君是不会轻饶得了的。

再如,灾年大旱求雨,通过占卜看什么时候能下雨?如果占卜者乱说,

到那个时间没下雨,有可能拿占卜者去祭天去了。更厉害的是储君继位,有些储君假如生病了,或者死了,需要再立一位,君王家里有很多子女,立那一个,如果说错了,上台后会立即把占卜者杀掉。

所谓算卦,就是通过各种方法得到相应的卦象,以此来推断所求事物的吉凶。

在一般人看来,预测结果准不准,就能说明《易经》研究者或者占卜的人的水平高不高。

现代的预测和古人预测的方法没有什么不同,因为他们用的方法就是一个,那就是阴阳五行天干地支这些符号,把这些符号排列成一个公式,然后进行五行含气量变化的换算,它虽然很抽象,但它确实能通过这种抽象的方法,把人的思维和最后形成的事实,导入有形的物质空间中来。在《易经》研究者眼里,能把一些抽象的符号变成具体的物质信息。因为只要是符号就可以组合,只要可以组合,就可以排列成公式,只要进入了公式,就有量化的换算方法。

从《易学》角度讲,预测就是一种运算。运算的结果就是对未来的预测。无论采用哪种方法预测,无论预测是什么内容,都可以在《易经》原理中找到依据,也都在《易经》涵盖的运算体系之中。

有人认为,《周易》是一本科学书

为什么说《周易》是科学的东西,它是认识世界万物的呢?

今天我们所说的科学,从内容上来讲,无非就是几个模块,数理化天地生,还有其他的科学分支。

李约瑟当年著书《中国的技术与文明》说:中国有技术而无科学,他的理由是:第一,中国没有按照严格的逻辑推理发展出一套科学理论,绳绳相继,日新又新;第二,中国没有发展出以数学为各门科学的共同语言,也正是因此,五四时代的先贤们才说要把赛先生引入中国。有人从《周易》中找到了其中数学、物理、化学语言,从而认为,《周易》是讲数理化,天地生的科学书。不仅如此,《周易》的研究方法也是认识世界的方法,奠定了中华文明的科学基因,为我们从科学角度去认识周易,打开了一扇窗口。

现代的数理化本身就是解释天地生的一个工具,天地生是我们认识的对象,数理化是通过这个认识对象的成果,体现在数理化上。

《易经》有两套相为表里的符合体系,一套是卦象,一套是卦辞。用现代语言表述,卦象事实上是一种人工编码系统,它由阴阳两个卦符组成八个基卦和64个复卦,一共384爻,三个不同水平的系统层次,同时配以卦辞和爻辞进行文字说明。易经就是通过阴阳这两个符号的组合指代囊括了宇宙间万事万物以及事物发展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境况,将它们纳入一个复杂的运算系统中,运算的人据此推测已知和未知的事件。预测未来,这是《易经》中最令人不可思议的的,也是最神秘的一个方面。

一、《周易》与数学的关系。《易经》里的数学成果集中体现在孔子为《周易》所赋的《系辞》里,今天讲数学就是讲1234567891010个数字,孔子把这10个数字与天地挂起钩来,对它从性质上给它赋予阴和阳的分类,天数的阳数,地数是阴数。

今天我们讲,凡是被2整除的叫偶数,不能被2整除的叫奇数。孔子要比今天的解释深刻地多,也就是自然数在自然当中存在,从自然当中抽象出来的这10个数字,它本身也分别为阴阳,天为阳,地为阴,这是自然存在当中的性质的一个划分的尺度,在数的当中也要分别为阴阳,就是天数和地数,阳数和阴数。今天的表达就是奇数和偶数。这个意义就在于在数学上,第一次提出了十进位这个制,是由那个时候就已经确定了的。不是像西方数学家所说的,十进位源于五世纪的印度,实际上,那是和我们的《周易》差的太远。孔子在《系辞》里还讲了很多有关数学的内容。

说到周易,就是要说河图,河图实际上是当时帮助孩子认识数字的一种算具。图形很像绳子系的结。

洛书,就是当时周朝第二个都城平面设计图,后来叫名堂九室。

名堂九室就是指的五放在中间,五就是太庙。太庙就是周朝皇帝供奉祖先排位的地方。古代是上南下北,所以看洛图需要倒过来看。洛书上面的九,为南,它就是当时皇帝执政的地方,也叫名堂。后面的二、六、八,都在角上,都是偶数。也称为隅。隅就是边角的意思。

一的位置就是政权起始的地方。九五之尊就是从洛书来的。

二、周易与物理学的关系。什么是物理?先有物,后有理。

伏羲最先画的八卦,八卦画的是天地结构。讲天体物理学离不开哥白尼牛顿,如果讲天地物理学,离不开我们祖先的八卦。

乾卦就是我们的大气圈层;兑卦就是我们的海洋圈层;就是坤卦就是岩石圈层,就是我们今天说的大地;离卦就是岩浆圈层;震卦就是地核。

震与地核有什么关系?震不是说是雷吗?怎么成了地核了呢?长沙马王堆的汉墓出土帛书《易经》,那本《易经》与我们现在的《易经》不同,它的八卦的震卦位置不是震,是辰,就是辰卦。这个辰,在古文中与辰与娠是相通的,娠就是怀胎的意思。胎是什么样呢?古人将地核不叫地核,叫地胎。由此推论,八卦里的震卦就是地核。西方今天将它讲为核,是将其比喻成种子的核。我们的祖先是用动物来比喻的,它所指的东西是一样的。

伏羲的八卦是一个对结构层次的天地五大圈的几何建模的表述。

这也与五行是相通的,金是铁镍,铁镍是地核主要化学元素,因此我们地球有磁场;火,就是岩浆圈层;八卦里将岩浆圈层视为离卦;

为什么叫离呢?它把地核固态的和岩石圈层分离开来,所以八卦里称之为离;坤卦就是土,土就是岩石圈层;兑卦就是水;五行里的木,就是大气圈层,古代认为,木就是大气演化过来的。今天我们写的水,也是由坎卦演变过来的,火就是从离卦演变过来的。五行与八卦是相对应的。

另外三卦,巽卦,就是大气圈层的运动,大气流动就是风,巽就是风;

坎卦,水圈的流动;艮卦,艮就是山,山就是坤的突起。这三卦,实际上就是描述了天地结构中几种不同的运动和状态。

伏羲的八卦与文王的八卦排列不同,这里的道理就牵涉到对地球结构和运动的一种全新的理解。

三、周易与化学的关系。

我们可以把伏羲64卦应该看作是64个化学元素,与今天所讲的元素是完全对应的。

中国古代确实没有科学和伪科学的概念,如果古代没有科学,如氧,也就是说,中国古代也没有氧气。是真的没有氧气吗?

中国古代肯定有氧气的,这是一个名与实的关系问题,中国古代没有科学这个名,不等于中国古人没有从事科学实践和科学探索,氧,在化学元素符号表里原子序号是8,伏羲64卦里的排列第八是泰卦,泰就是今天说的氧。孔子在编《礼记》的时候,其中有一个《祭法》,古代祭天,就是皇帝到了泰山顶上后,“燔柴与泰坛”,燔柴就是烧火,把带上去的柴点燃,就是祭天了。

今天的化学老师讲,燃烧就是将氧元素化合反应现象。燃烧现象就是古人讲的燔柴与泰坛,柴一点燃,柴就是碳氢化合物,和氧结合,其中的氢就变成水,碳就变成二氧化碳,这个化学反应过程,在我们古代就已经有了。氧在我们古代就叫泰。

伏羲八卦有64卦,现代化学元素有113个,64113又如何对应呢?实际上我们古代排列化学元素的卦是按照理化的性质,作为元素的名称。比如铁,古人叫它随。钴也叫随,镍也叫随。铁钴镍在门捷列夫元素周期表上都是排在第七族元素中的一格。元素周期表的镣铑钯,还有锷铱铂,镧系元素都是并列在七族元素的一格里,古人将它叫坤,叫健。放射性元素,古人用一个坤卦就全概括了,钋等20多个放射性元素都含在坤卦里,因为它们都隐藏在地层中,因为它们的理化特性是相近的,我们后来是根据它的原子量细分了。

 

有人要问,一般来说,如果想认识地下和天外的事物,一般都要借助某些仪器,我们古人在没有这些仪器的情况下,又是怎样认识到这些东西的呢?

现代人通过望远镜观察到的天,与古人通过肉眼认识的天是有区别的。因为当时的手段比较初级,古人对天地是认识的深度仍然是为我们奠定了一个基础,我们不能说,古人对天文的认识像哈勃太空望远镜一样,把多少亿光年外的东西都认识到了。《周易》是为我们今天的科学提供了一个原初版本。

通过研究发现我们还发现了伏羲是用先天八卦来代表我们的地球,因为河图是方形的,他画出的八卦是圆形的,其中有四个卦是逆时针运动的,另四个卦是顺时针运动的。这样刚好与我们的地球运动规律完全吻合。因为我们是以赤道为界的北半球是以北极为中心,我们地球的自转是由西向东逆时针运动,如果以南半球的南极为中心,地球仍然是由西向东但它却是顺时针运动的。

伏羲在六七千年以前,我们的祖先就认识到地球是圆形的,八卦在地球上怎么定位的呢?

古人创立太极,首先是立极,它要有一个中心,这个中心在哪里呢?

古人观测的角度为极点,然后均匀地把这四个卦分布开,在360度地球圆周里面,无处不存在八个卦的符号。

 三、周易的运用

《周易》应用的时候,主要是预测学和决策学,一方面预测事物可能发展的性质,或者在某个节点上可能会出现的什么样的变化,这就是我们常说的预测。也可以说,《易学》从古代开始到我们今天,它是帮助人们预测未来,以及当下进行决策的某种依据性的东西。《易学》在远古代用于天气的一种占卜,这是最初的运用。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统治阶级运用《易学》用来统治一个国家或区域。

实际上,《易学》首先是建议,通过五行的推演后提出了建议,提出建议后,如果决策者沿着这种建议想进行更细致一些,就按照这种学说去完整地实施。

通过研究可以发现,它的准确率不是百分之百的。古时人们用《易经》进行占卜来断定吉凶,当时伏羲所创造的先天八卦,成为人们卜算的主要依据。

可以说,《周易》具有占筮、哲学、历史、科学等多种属性,是从宇宙和社会大规律的宏伟角度,揭示一个渺小的个体如何顺天应人,谦虚谨慎,防微杜渐,努力修德,分辨不同境界,采取相应的对策,并通过修德来趋吉避害,达到事业和人生的顺利。这也许是创造《周易》的古人真正想传达给后世的。


21
世纪,我们提倡复兴中华文化,如果不深度研究《易经》,不把这本中华文化最原初版本搞明白,不把它里面所蕴含的那些最精髓的东西把它认识到,那么,我们中华文化要走向世界,向世界弘扬中华文化,很可能就停留在占卜,算卦的内容,而《易经》里面真正的一些精髓的东西,都被这些占卜内容掩盖住了。
现代人无论提出什么新的理念,也就是说,现代人所提倡的东西如果忘记了原初始的版本,看不到这些新理念文化基因就在《易经》里面,那么人们对现代所有新的理念版本的认识,可以说是不全面的,是有局限性的,我们应该以这样的正确角度去学习理解《易经》。

回顶部

  快速回复 高级回复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Ctrl+Enter直接提交帖子]  



网站简介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ICP证:浙B2-2007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