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只看他
楼主
“姓名”、“学号”、“是否恋爱”、“恋爱对象是否为本省”、“恋爱对象是否为本校”看着这些有点像是简历又有点像调查表,还有点像婚姻登记表的选项确实有点摸不着头脑。估计大家可能都明白怎么回事了,这两天各大论坛上面都在说福州大学“恋爱实名制”的事。更有媒体很有导向性的用《“恋爱实名制”但愿只是个玩笑》的题目。在这不想过多的说媒体现在的N多颇具偏颇、显失公平的事例,我可不想跟德刚兄的下场一样,社会发展了,也就见怪不怪了。
媒体都是这样,难怪这个消息一出,一堆沉浸在爱河与甜蜜之中的男孩女孩们高声疾呼:“我们的隐私被侵害了,爱情不需要调查和契约!”貌似这话有点道理,但是真的细琢磨起来,这恋爱实名制的无奈之举的背后,所反映出的却是一个更大的无奈,传统教育的无奈。
中国一直以来讲究的是责任、诚信以及坚贞,早就在典籍以及民间文化中有仁义礼智信的说法。而我们再想想现在的现实社会,这五个字仿佛只能在书中找到。我很赞成孩子从小就接触国学,多学习一些例如弟子规之类对一生做人立身都有意义的东西。其实我有事没事的还去我们家孩子上的那清大学习吧上看看,那上边不但有专家辅导和学生的同步学习,还有很多像国学一类的课外知识。甭说孩子需要学国学,就是咱们大人都应该多接触点这些东西。
说小了是国学,说大了是做人的标准,如果在一个充满责任和义务的感情世界里,恋爱实名又有什么用呢?如果说感情不需要契约,那结婚证又有什么意义呢?换个方向想问题,恋爱实名也代表了情侣之间感情的一种承诺,在填写了诸多项目之后,你脑中会多了一份意识和责任,恋爱不是游戏,恋爱更是神圣婚姻殿堂的第一步。
细心者可以观察到,现在的社会是开放了,现在也出现了太多的未婚先孕、感情破裂而给孩子带来负面影响等等诸多问题,这些问题缘由均因为责任心和意识逐步在退化。恋爱实名实属无奈之举,最早有规定大学生不得搞对象,而正是因为顾及平等和人权人性层面,这样的规定已然消失。但对于学生这样一个特殊的群体,感情生活、各种意识的尚未健全,不在思维意识上加以强调情感的责任与行为,那还能有什么更好的方法呢?
社会在进步,因发展带来的开放步伐也在加大,但是社会在变,人心不能变,感情如是,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都如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