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联商论坛 -  超市大家谈 -  贴子
3953  |  6

主题:进场费推高产品零售价

fanggee

积分:55  联商币:22
  |   只看他 楼主

进场费推高产品零售价

一、一包3块钱的锅巴 超市赚走12


  现在一家超市买的这袋锅巴,售价是3块钱。但经销商告诉这袋锅巴的出厂价只有12,经销商运输经销拿走了6毛,而超市则赚走剩下的12。那么超市凭什么要赚那么多钱?

代理的某品牌的锅巴,出厂价是12,进货的价格是1.2(一袋),给物美超市的价格是2.55元供给他们,物美超市大概要卖到3块钱。”


  提供给超市的价格比出厂价贵了两倍多,表面上看来,超市以2.55元买进锅巴,以3元的零售价卖出,似乎只赚了4毛五分钱,但其实,这只是超市的“前台毛利”,还有一部分被称为后台毛利的利润,就是超市通过进场费、返点等各种方式从供货商的手中赚走了。


  仔细算笔帐:“到结算的时候根据合同的费用再给超市30%倒扣的费用,那2.55元×30%,再剩下的就是结算的价格是1.8元。1.8元到3元之间的都是它物美赚取的利润。”

各个超市收取的进场费名目繁多,包括开户费、节庆费、新店开张费、老店装修费、新品费、条码费、合同续签费、海报费、堆头费、信息共享费、促销员管理费、咨询费、促销服务费等十几种,在2009年的合同中,超市不仅规定了百分之十二的扣点,还给他们企业规定了260万销售任务。

260万要收你12个点,要收这么多钱,但是你要做不到260万,你也要交260万乘以12个点,大概30多万块钱。”


  在合同费用之外,遇到超市开设新店、店庆节日,甚至总部搬家,经销商们也需要再交给卖场一笔费用。

开新店费用,大店要收1.5万,中型店1万,小型店5000。然后这个是开店的费用,比如说年节费,还有促销费,这些是隐性费用,你不知道它要发生多少费用的话,这个费用是很庞大的费用。”


  经销商们也希望产品的最终价格能够卖得便宜些,这样销售量才能走得更多,薄利多销。如果超市不收取这些费用,给超市的进价可以比现在低很多。


  可以低到30%40%,超市现在收取这2030个点,必须把这个点给加上去才行,要不然就赔钱了。”


    家乐福2005年合作时候返佣是16%,还是有钱挣的,但是做了两年以后,第二年涨到17.5%。”家乐福的合同返点数几乎每年都要涨两个点。合同以外,平日里卖场又会收取堆头费、海报费、促销服务费、促销员管理费等等,这又占到了销售额的十个点左右。


  有一供应商两年多时间,一共销售三百万,上交的费用有90多万,差不多100万,费用占到销售收入30%多,而的毛利只有30%多。那就是赔钱,所以就没法做了。”


  二、同一产品零售价比批发价贵了近3


  面对高额的进场费,那些本小利薄的经销商如何能维持下去?而正在超市里摆着的商品,它们的价格又怎么可能降得下来?
  在物美超市的总部,采购部规定要想进入卖场,门槛很高。现在美廉美和物美合并之后是两边开户,一边四十万。现在是做美廉美就要做物美。比如一件新产品,在一边开户是四万,两边同时开户是八万。”


  返点费比一般在百分之十八到十五之间。

超市不仅要收取高额的进场费和高比例的返点费,而且还对经销商规定了销售任务。卖场规定的任务即便完不成,也依然要按销售任务的数额来交费用。比如一家任务一千多万。”按合同费用的百分之十,你就得交一百万。所以现在物价推得这么高。

进入深圳人人乐超市每年需要缴纳的费用:


  人人乐开户费,加上信息分享费,加一起,三万块钱一年全店。深圳区有25家店。然后第二个就是节庆费。是按五百块钱每节每店收的,共八个节。然后还有一个是固定扣点,十个点。按照你的销售额,十个点。然后下面一个是条码费,八千块钱一个产品在所有店。


  这些费用,只是合同内的费用,还不包括平时的海报和促销服务费。粗粗算一下,一个产品进驻深圳的人人乐超市,还没销售产品,就要交3万元的开户费加信息费,12万的节庆费,还有每个产品八千元的条码费,这已经达到了近16万元,销售产品之后,还要交给卖场占销售额10%的扣点。最后算出来销售额,每年要在两百万以上,才是有钱赚的,如果达不到非常高的销售额,供货商连卖场的费用都支付不起。


  许多供应商面对如此高昂的进场费,他们没有利润空间进行消化,只能转移到商品价格上。在北京锦绣大地批发市场,对六种干果的价格进行调查,发现每100杏仁4.8元,腰果7元, 开口松子7.2元,生核桃仁6.6元,葡萄干1.2元,开心果6.6元。而在北京的一家物美大卖场,发现同类产品的价格已经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每100g杏仁变成了15.9元,腰果变成14.2元,开口松子变成25.8元,生核桃仁变成19元,葡萄干变成3.29元,开心果变成17元。六种产品平均下来,超市价格是批发市场价格的2.85倍。


  中国商业联合会零供调节平台在行业中进行了测评,有的超市费用达到了40%45%的收费。也就是说某种产品的进价,超市要加价40%,加在卖给消费者的商品里头。


  相比较超市,百货商场的进场费还要高。百货业通常返点在30%40%,作为引厂进店生产商向零售商所提供的一种费用,这是百货业一个主要的利润来源。


  国内百货商场大多是采取联营、“引厂进店”的经营方式,通过招揽品牌商进驻商场,零售企业会收取一个占销售额一定比例的费用。由于商场的返点率很高,品牌商会把高达百分之三四十的合同费用作为成本加到商品的价格里。

进场费必然要推动价格的上升,而且谁去买单,消费者去买单。现在国内一些品牌在北京市场上看,它的一些衬衫成本就是几十块钱,经常反应在零售价格人民币上千块钱。一件服装的成本加价率从2.3倍可以到12倍。零售商收他的越高,加价就越高。”


  三、进场费导致中国制造国内比国外贵


  发达国家现代零售业的利润,绝大多数都是来源于自身经营,赚取产品的购销差价。对供货商收取的促销服务费用占利润的比例很低,一般都不到百分之十。

从利润来源来说,国外超市90%以上的利润都从经营来的。”

国外超市的利润最主要是进销差价,通过商品周转的方式去盈利,这是世界零售商主要利润来源。”


  这种靠赚取差价盈利的模式,核心是优化供应链,发挥了零售业本身的优势,通过大规模采购,引入价格更低廉的商品,在低价的基础上再加价销售,赚取差价。由于是零售商直接从产地自己采购的商品,这样商品就省去了代理和进店费用的交易成本。在发达国家零售企业有一支非常重要的经营队伍,就是采购人员,采购人员根据他对消费者的理解,和丰富的商品知识,会在国内甚至全球去选择认为消费者最喜欢的商品,直接去下单采购。

比如袜子,到中国广东袜厂,需要十亿袜子,因为他们长期这样去买,因为工厂成本他们是非常熟悉和了解,会给你厂家一两个点的利润,这样零售商就可以把进货成本控制在最低。由于不存在进店费的问题,而是买断包销,零售商赚取他该赚取的利润,其他就节省下来让利给消费者了。”


 目前在中国市场收取进场费的外资零售巨头,在本土和西方市场经营时,主要就是依靠先进的采购技术和强大的全球采购体系来赚取差价。沃尔玛,家乐福采购一些中国商品放到欧洲和美国去,因为中国的商品价格比较优,质量比较好。在西方市场当中当然有很大市场,尤其像家乐福、沃尔玛这些卖场当中,消费者都比较喜欢中国商品。所以他的很多都靠经营这种商品的差价获取利润。

沃尔玛的周转率一年七次,也就是说每一个东西卖,它的利润率是百分之零点几,加价,但是资金一年周转七次,然后一年才能够有3%的利润;


  而国内零售商一个东西平均一年才可以卖掉,这就意味着你一个东西就要加价百分之几,你才可以有足够的利润率。


  在国内,由于进场费的原因,许多中国制造的产品虽然漂洋过海,但它们在国外超市的售价,其实比在中国超市的售价还要便宜。


  四、进场费:谁产下的中国式“商业怪胎”?


  上世纪90年代,家乐福开始进入中国,也带来了一套它在发展中国家的扩张模式,通过向供货商收取通道费、占压货款的方式,赚取后台利润,实现了低成本的快速扩张。

家乐福积累了一整套由发达国家这种零售商向发展中国家进行扩张这方面的经营。家乐福这种经验归根到底就是一种低成本的扩张,这种低成本扩张战略当中,其的核心就是收取各种入场费。

这种依靠收取进场费用、延长账期的扩张方式在其他一些国家并没有成功。在日本、韩国和南欧地区,当地都有比较成熟的零售市场,国际零售巨头不仅市场份额有限,而且还受到了严格的反垄断法律法规的控制。但是,由于当时中国国内零售业在反垄断、限制零售商滥用优势地位的法律法规方面不健全,国际零售巨头进入中国后,成功带进了进场费的商业模式。而且,由于当时外资零售企业在国内还能享受到很多税收和地租的优惠,它们带着进场费这种零售模式开始国内迅速扩张。


  在中国的沃尔玛、家乐福,获利要比国外获利要高。因为在中国当中,外资企业我们地方给他的优惠,给他的租金优惠,他对品牌商强势地位都会带来,反映到利润上,要比国外高。而这种收取进场费,拖延账期的低成本扩张方式,很快得到了中国本土零售企业的效彷,进场费这种零售模式成了中国商业的主流。中国零售企业要实现快速扩张,必须找到一个方法,像进场费、延迟付帐模式的出现,比如60天的账期,使大家广泛采取家乐福这种方式,跟家乐福有很大的关系。
  对超市场收取进场费, 200610月,国家五部委联合发布了《零售商供应商公平交易管理办法》,该办法规定:

禁止零售商收取合同外的促销服务费;

不得以签订或续签合同为由收费或变相收费;

不得收取超过实际成本的条码费;

在未提供促销服务时,不得以节庆、店庆、新店开业、重新开业、企业上市、合并等为由收取供应商促销服务费用等等。

 进场费是一个中国式的“商业怪胎”,急需引导中国的商业流通往正常轨道上发展。换句话说,收取进场费的做法不仅推高了物价,也造成企业自身效率和收益低下,是一个高成本、低效率的经营模式。虽然现在以进场费为主的商业模式仍然有着一些盈利空间。不关注产品特色、不关注顾客需求,只关注收费多少,从长远来看,这不符合零售业正常的发展方向。


  如果要依靠采购、周转商品,赚取进销差价盈利,零售企业就要想尽办法加强经营和采购能力,把经营能力提高上去,增加周转的速度,用物美价廉的产品吸引消费者。但是目前,越来越多的零售企业开始依赖出租货架、店铺资源,收取进场费用,在实质上,已经退化了成收取商业租金的“二房东”,而不是经营商品的零售商。
 国家有这么多的质优价廉的商品,这些商品为什么在国内不能流通,很大一块功能还不是因为现在咱们自己零售业没有采购功能。也就是说正常商业经营它本身应该具备的一些最基本的功能,它已经现在随着联营制和进场费完全去功能化了。一个高效的零售供应链将给消费者创造很多的福利,在引领一个国家流通环境升级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进场费的存在如同温水煮青蛙,让很多零售企业失去了提升供应链价值,研判消费者需求的能力和动力,增加了交易成本,助推了物价,让整个社会在为之买单。

 

 


附件下载区:    鼠标左键单击文件进行下载

附件:进场费推高产品零售价.doc (34K)  下载次数:12

追风玉兔

积分:34  联商币:17
  |   只看他 2楼
呵呵,又是个把通货膨胀嫁祸在超市身上的家伙。。。

餐桌上的醉鸭

积分:57  联商币:31
  |   只看他 3楼
中国超市一年才有一次周转率?你大爷的,那谁敢做供货商啊

梁咏琪吧工作组

积分:42  联商币:30
  |   只看他 4楼
共同发展!学习才会进步,谢了

心 宇

积分:124  联商币:6
  |   只看他 5楼

Nile

积分:28902  联商币:10493
  |   只看他 6楼
回顶部

  快速回复 高级回复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Ctrl+Enter直接提交帖子]  



网站简介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ICP证:浙B2-2007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