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讯 市民网购留了个“中评”,引来170多个电话。本报前日A12版报道了此事。记者昨日从淘宝网了解到,淘宝ID是“时尚雨鞋店”、网店名为“时尚雨鞋旗舰店”的卖家,存在电话骚扰余女士的行为,目前该店被淘宝网处以店铺搜索屏蔽12天。
当事网店店铺搜索屏蔽12天
昨日,淘宝网向本报反馈,通过对买卖双方的了解和余女士提供的证据,可以证实卖家拨打30多个电话给买家,存在电话骚扰行为。
根据《淘宝规则》,昨日,淘宝网对卖家给予店铺搜索屏蔽12天的处罚。在这段时间内,消费者在淘宝网上以任何形式搜索相关产品,该网店的商品都无法显示,但老客户的生意及该网店相关产品的售后服务仍可正常进行。
据悉,此事还波及了一家“长相”相似的网店,淘宝ID是“smh3030”、网店名称为“时尚雨鞋店”的卖家昨日向本报诉苦。原来,遭投诉卖家的淘宝ID和他的网店名称一样,均为“时尚雨鞋店”,不少网友因此混淆,使得他店里生意受影响,他觉得很冤。
记者在淘宝网上搜索发现,网店名称同时包含“时尚”“雨鞋店”的卖家有好几家。淘宝网工作人员提醒,淘宝卖家的淘宝ID是固定不可变的,而网店名称可以随时变化,市民与卖家交易产生纠纷向淘宝网投诉时,应选择卖家的淘宝ID投诉,以免“误伤”。
延伸 纠纷难处理电子数据有望成证据
记者从淘宝网了解到,根据余女士提供的证据,淘宝网认为卖家对余女士存在电话骚扰行为,但对余女士所反映的房产被莫名“出租”,陌生网络订单找上门等情况,工作人员表示,这些涉及到相关民事责任,淘宝网无从查证。
福州八闽律师事务所的林柏冬律师表示,网购后遭骚扰,市民可选择报案或起诉。由于目前法律不完善,两种方式均存在难处,报案涉及公安部门异地管辖问题,起诉存在取证难的问题。不过林律师称,新的《民事诉讼法》正在修改中,电子数据很有可能成为有效的法律证据,“比如找到发出骚扰信息的ID信息,ID信息就可成为证据”。
(来源:福州晚报 作者;李锦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