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星酒店和秀场效果图
武汉室内电影文化公园-效果图
楚河汉街规划世界文化新品牌发布时间:2011-11-25 作者: 赖建燕 莫力生 来源:万达规划院建筑二所 楚河汉街被设计成现代版清明上河图,她的建成开业拉开了武汉中央文化区——世界文化新品牌的序幕。 一、 项目缘起 据《沙湖志》记载,100多年前,东湖、沙湖原本相通,并与长江相连。清末修筑武昌至青山的大堤以后,三者才分离,两湖相隔近2公里。 2009年,武汉市开始编织大东湖生态水网,东沙连通成为开题之作。并规划六湖连通,实现江城水系“一脉贯通”的生态构想。根据规划,六湖连通后将形成436平方公里的“大东湖水系”并与长江连通,通过清淤截污、引江济湖、水网连通、生态修复,将成为国内规模最大的城市湖泊生态湿地群。其中东沙连通工程,即万达“武汉中央文化区”项目,是六湖连通工程的启动项目。 二、 项目定位 武汉中央文化区项目由万达商业规划研究院整体规划设计。基于独一无二的区域资源,自项目策划开始,万达集团已将中央文化区项目设定在世界级项目的高度。项目的规划定位是: 中国第一 世界一流 业内朝拜之地! 三、 规划创新 武汉市政府在“六湖连通工程”策划的同时,就考虑引进实力雄厚的,具有社会责任的一流开发企业进行规划及建设。为此专门请城市规划部门做出项目招商规划。在与政府达成合作意向后,万达商业规划研究院迅速组织专业力量进行规划设计,前后进行了近两年的规划研究,以孜孜不倦的态度不断对原有招商规划进行修改完善。 1、 优化交通组织 水路连通。楚河是项目的灵魂,仅作为局部公园式利用不能展现其价值。万达在规划中首先调整了楚河规划,将河道加宽并裁弯取直,加强两湖水体互动,将跨越楚河的道路抬高,使楚河具有中型游船通行能力,可以全方位的展现中央文化区项目。 陆路连通。规划汉街沿楚河全长布置,在道路交叉处采用立交式,保持汉街的连续性和整体性。 打通区域交通。中央文化区作为城市核心功能区,应该有相匹配的交通体系。为此,调整沙湖大道在沙湖路西侧即落地,与沙湖路、中北路先后相交,加强区域交通的联系,使出入更为便捷。 连接轨道交通。项目区域涉及两条规划地铁线路,为了方便到达楚河汉街休闲购物,结合地铁站点位置,将出入口引至汉街内。 2、 丰富业态功能 经过近两年不断的规划调整,不断补充文化商业内容,武汉中央文化区项目成为业态非常丰富的综合性城市开发项目。包括汉秀剧场、电影文化公园楚河、汉街、汉街万达广场、高端酒店群、国际级的甲级写字楼,隔楚河相望,气势恢宏、顶级豪宅等。 3、 突出文化主题 • 规划文化类主线——设置五个名人广场。 • 增加文化类功能——在汉街设置大众戏台,引进世界著名的“名人蜡像馆”,大型书城、美术馆、迪士尼体验馆等; •提高文化类品级——规划有世界级的文化项目:秀场和电影文化公园,以及中国最大最先进电影城之一的汉街万达广场电影城; • 拓展文化类项目——设置游船码头,重金打造五艘豪华、低噪音、零排放的环保游船,用于东湖、沙湖、楚河之间水上旅游观光。 4、 创造公共空间 中央文化区以楚河汉街为纽带,创造了由沙湖到东湖之间开放的空间走廊,与楚河滨河公园共同形成景观走廊、生态走廊。结合空间主轴线,在沙湖一侧规划太极广场与码头广场组成的城市空间,在东湖一侧规划屈原广场与秀场广场组成的城市空间。包括汉街万达广场前广场,汉街的五大五小广场,形成点面结合的城市空间组合,为市民提供活动场所,加强区域凝聚力。 四、 风格确定 楚河汉街建筑风格的研究,从2009年9月初次招标到2011年2月26日确定概念方案,前后共进行了8轮城市设计及建筑概念方案征集,共征集方案16组。 1、 汉代风格 楚河汉街,是楚汉文化的集中体现。因此首先探讨了汉代建筑风格。汉代建筑质朴大方,形象厚重,作为旅游设施还不错,但在展示现代商业氛围方面有些不足。 2、 欧式风格 楚河汉街项目是向辛亥百年献礼的项目,辛亥革命前后,武汉的主流建筑是欧式风格的租界建筑。当代建筑中,仿欧式建筑在世界范围也是建筑发展的主要方向之一。欧式建筑可以体现商业氛围,但汉街是武汉的,是中国的,没有中国元素,没有自己的特点,只是简单的模仿,与世界级项目不匹配。 3、 民国风格 经过若干轮探讨,民国风格浮出水面,成为在各方面都可以接受的风格。首先,民国是辛亥革命的成果,选用民国风格是向民主革命先辈致敬;其次,民国风格是统一在大的风格范围内多种风格的组合,运用在建筑设计中可以进行有机的搭配,在长达1500米的汉街上可以有效避免重复,形成丰富的空间变化;第三,民国风格的商业有成功先例,易被商家所接受。 4、 民国+现代风格 楚河汉街的民国风格确定后,万达商业规划研究院没有停止对风格的探讨。民国风格虽有诸多优势,却没能与现代接轨,没能体现城市的发展方向,尤其与周边项目有些许风格上的割裂。引入现代风格,才是形成汉街风格的神来之笔!最终,汉街以民国风格建筑为主体,极具时尚元素的现代建筑和欧式建筑穿插其中,充分表达了对历史的尊重和对未来的憧憬。 武汉中央文化区作为万达集团头号重点项目,王健林董事长倾注了大量精力,从总体规划到建筑风格,从平面设计到景观导视,均极为重视,亲自审核。总裁丁本锡在楚河汉街施工期间召开的11次现场会,每个月至少一次现场视察指导,协调解决难题。万达商业规划研究院举全院之力管控。万达商业规划研究院、文旅分院,共计60人参与项目全过程管控;规划院各分管院长亲临现场指导,协调解决问题。主管副院长常驻现场任规划组组长;高峰时期常驻现场20人;总驻场1000天次以上。 此外,一批国际顶级大师也加入到项目设计中来。其中马克•菲舍尔是国际顶尖建筑艺术大师,北京奥运会、广州亚运会、伦敦奥运会开、闭幕式艺术总监,为项目奉献了“红灯笼”和“编钟”两个优秀创意,契合了秀场和电影文化公园的建筑功能和项目气质。弗兰克•德贡是国际顶尖艺术大师,全球多个舞台节目如美国拉斯维加O秀、梦秀等均由其策划导演,倾情策划导演“汉秀”。高顿•多瑞特是全球排名第一的主题公园设计公司Forrec公司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主持设计室内电影文化公园。众多国际国内的一流设计单位参与了武汉中央文化区的设计工作。包括国际排名在前50位的:Chapman Taylor、B+H、Aecom、GHD等设计公司,也包括国内著名的北京市建筑设计院、上海同济大学设计院、上海现代设计集团、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等。正是集团上下和国内外顶级设计力量的倾力参与,最终使武汉中央文化区达到“中国第一,世界一流 ,业内朝拜之地”的定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