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联商论坛 -  信息化管理 -  贴子
1219  |  1

主题:无线淘宝面临三大难题:搜索规则难统一

zhangli

积分:17581  联商币:8909
  |   只看他 楼主
无线淘宝面临三大难题:搜索规则难统一

  从数据迁移到逐步搭建起新的规则,无线淘宝在一点一滴做出改变。

  去年中旬,淘宝网宣布将架构进行调整,分拆为天猫、淘宝和一淘三家子公司。在这次拆分中,或许是出于打通整个平台和规模化制胜的考虑,淘宝将整个搜索团队和无线事业部都切分到了一淘旗下。

  跟大多数人所想象的一样,无线淘宝使用的是大淘宝的公共数据,通过数据库的打通来实现信息从PC端向移动互联网的迁移。然而,这种迁移远远不是屏幕的切换那么简单,涉及复杂的技术转换、系统参数和浏览器的适配,而其中最为复杂的,大概要数针对不同平台所进行的一整套从搜索、详情页到活动推广位甚至类目运营上的个性化开发。

  从数据迁移到逐步搭建起新的规则,无线淘宝面临三大难题。

  
  难题一:从PC到手机的艰难迁移

  尽管按照淘宝的算法,已经能够将PC端店铺的商品原原本本导入到卖家自动生成的无线店铺中去,并自动根据热销情况,推荐店铺中的六款商品到移动端的主推广位。然而,在PC到无线的图片转化过程中,很可能出现图片格式不达标、交互不流畅甚至详情页的数据错误,仍然需要专业的运营人员去及时修改和调试。

  事实上,在将数据从PC迁移到移动端的过程中,为了适应手机便携、小屏幕的特性,手机淘宝对其进行了多方面的改进:充值、快递查询这样的功能键被突出;而商品的入口则被精简到了极限;类目的入口层级也变得更为纵深。在此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呈现在用户端,可能仅仅是用户体验的不流畅,但对于卖家来说,却可能直接影响交易。

  某些商家发现,用户在移动端拍下的金额往往很高,然而一到支付环节,成交便一落千丈。跟PC端呈现出很大不同。牛牛猜测,一部分用户将下单作为商品的收藏手段,完成之后,却由于对手机上支付安全的担忧而止步不前。

  这一情况跟淘宝无线的统计结果相互印证:一淘无线事业部平台推广部玄古告诉记者,在无线端,目前的转化率仍然低于PC,从拍下到成交,转化率大概仅为40%到50%。

  提高产品转化,这也是励志工作的一部分。除了剔除技术上的bug外,从成立到现在,无线事业部一直在进行着从活动、展示、运营、下单到支付各个环节的优化。

  淘宝网传统的部门架构是以类目来进行岗位的划分,从而形成了电器、医药、时尚生活等相互平行的子部门。然而,受制于移动端各系统之间迥异的参数、适配环境,无线事业部在组织方式上跟PC有很大的不同,目前切分部门主线的方式,是平台和几大产品,如iPhone客户端、安卓客户端、iPad客户端和手机淘宝wap版,而用户量最大、发展最早的wap团队,则成为淘宝无线人数最多、架构最细的一个部门。

  不同客户端之间互相平行的团队,加深了数据从PC端到移动端迁移之后无缝对接的难度,这就意味着,用户使用不同终端登录手机淘宝,看到的类目活动、展示位和推广图都可能是不同的内容,在搜索结果、详情页展示和一些内容的共享上,都出现了或多或少的差异。

  在体量尚小的情况下,手机淘宝主要通过导入PC端的内容来进行,在安卓和iOS产品线,甚至并未设置自己的类目运营,完全通过将PC端的活动转移到客户端来提高流量和转化。即使是访问量最高的wap小组,也只设置了产品经理和类目运营,前者进行产品的优化,后者负责类目的招商。

  今年第二季度,无线淘宝新增用户达到1800万,累计登录用户达到1.3个亿。随着用户数的增长,手机淘宝用户群的分化也呈现出越来越明晰的态势。在固网上,很难根据硬件进行的差异化营销在移动互联上有了用武之地。而由于各操作系统的情况不尽相同,无论在搜索、交互还是功能上,都呈现出些微的差异。

  另一方面,随着流量、成交额的迅猛发展,wap版原先的架构很快显示了不足之处:从页面的呈现、搜索引擎的优化、详情页的展示到成交和转化,往往呈现出固化的思维特征,难以跟上移动互联网日日新的步伐。

  难题二:搜索规则难统一

  令商家大感头疼的是,手机淘宝的搜索结果不但在移动端和PC端大相径庭,而且在手机的各个平台间也都呈现出不同。这一结果必将给卖家在关键词的营销上带来混乱。

  据悉,目前在一淘的搜索产品部下有两支小分队,一支负责一淘搜索,另一支则被辟为淘宝搜索,整个淘宝的搜索技术都由后者提供支持。如果你仔细观察就会发现,在淘宝PC端的搜索栏下面,显示着一个“powered by一淘”的小小标志。

  而无线事业部并没有自己的技术开发团队,在数据库上,完全通过淘宝PC端的API接口完成衔接,由于历史原因,在各客户端之间的算法权重上略有差异,直接导致了搜索结果在最终呈现上的不同。而不久之前经过多方努力,这一差异最终被消除。

  一淘无线事业部负责搜索业务的离云告诉记者,目前,在淘宝影响搜索结果权重占比最大的是标题文本的相关性,简单地说,即是这款宝贝和用户搜索的关键词之间的相关性;其次才是销量、服务态度和售后等。由于搜索是一个在效率与公平之间权衡的结果,在销量已经起来的PC端,为了让小卖家获得崭露头角的机会,默认排序往往是更注重公平的排序模型,而在体量尚小的移动端,为了让搜索结果更能反映市场规则,则选择了沿用PC端的人气排序模型。

  但这仅仅是第一步,移动端搜索更该搭建起自己的规则,从而帮助消费者作出更好的决策。 “比如说这款录音笔,在PC上卖得非常好,但是在手机客户端上卖得不好,而另一款录音笔则相反,那我干嘛不把在手机客户端上卖得好的在搜索排名上靠前呢?甚至未来在PC端,是不是也可以考虑加入移动端销售的权重呢?” 负责wap端卖家运营的小二励志说。

  一个更适合的例子或许要算成人用品,由于不方便白天在电脑上成交,从消费者心理来看,手机端蕴藏的潜力或许更大。

  在未来,对这些特殊情境的考察或许将成为无线事业部优化产品体验工作的一部分,并最终通过搜索结果的优化来达成。

  
  难题三:用户时间碎片化

  相比于PC统一的、集成的运作模式,移动端硬件、操作系统甚至运营商的不同,都可能带来用户端上的差异。iPhone用户、安卓用户和wap用户在消费行为上都存在着或多或少的差异,例如,iOS用户的消费能力更高,而安卓用户更喜欢晒单。这种差异为卖家带来了精准营销的可能性,而用户移动端上登录时间的短暂和高频,更是使得碎片化营销成为一个新兴的概念被越来越多的卖家所关注。

  而作为平台的手机淘宝,也正努力地在这种支离破碎中寻找逻辑、建立关联。例如,占据wap市场的主流人群是学生和民工群体,由于他们的手机往往较为低端,组织一些类似于开学季这样的活动,是不是效果会更好?

  一些善于运营的卖家已经开始熟练掌握手机上运营的关键:利用用户登录的高峰时间,设计频次更高、变换更为频繁的小活动拉动销售。以妖精的口袋店铺为例,消费者的使用手机淘宝的时间呈现出明显的集中性,以0点到10点,22点到23点为两大集中爆发期,访问量均高于PC,而上午10点和下午22:00则成为访问高峰期。但与此同时,用户在移动端的登录时间,往往仅仅持续三到十分钟。

  为此,妖精的口袋尝试着将移动端和PC端在活动时间上错开,并以碎片化的小活动取代持续一周的大力度活动。在一天中的不同时段,妖精的口袋会推出四到五个不同的活动,早上9到10点,是流量的一个高峰,牛牛会在店铺中针对配饰、吊带等小物品,挑选5到6款进行限时折扣;中午12点到1点,是移动端成交比较低的时间,他会选择四款服装做限时折扣,进行力度比较大的促销;晚上9到10点间则进行包邮,充分利用了移动端的用户活跃时间。

  目前,妖精家7%的订单来自于手机端,月成交额已经达到了80万,仅wap版的日均UV就达到1.5万。
  (来源:i天下网商 作者:陆嘉宁)

回顶部

  快速回复 高级回复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Ctrl+Enter直接提交帖子]  



网站简介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ICP证:浙B2-2007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