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联商论坛 -  超市大家谈 -  贴子
1484  |  1

主题:外资零售商遭遇“中国劫” 仍面临本土化难题

小猪bob

积分:80758  联商币:37801
  |   只看他 楼主
外资零售商遭遇“中国劫” 仍面临本土化难题

  陷入困境的并非Tesco一家。不久前,沃尔玛中国高级副总裁王培和大卖场采购部干货及快速消费品副总裁冯轶两大高管离职,引发业内猜想;而家乐福公布的2012年第四季度及2012年全年财务公告显示,该集团去年全年销售收入为865.58亿欧元,同比仅增长1%,跌至七年以来的最低谷。

  三大外资零售巨头同时遭遇“状况”,这也是外资零售商进入中国十多年以来首度出现。究其根本原因,是外资零售商在渠道下沉时,与本土的区域零售商发生激烈竞争,遭遇区域零售商的集体阻击。

  经过数年发展,本土超市与外资竞争过程中逐步壮大了实力,形成了在某一区域的强势地位。Tesco青岛四方店被当地的利群集团所打败,就是一个很好的案例。再比如,物美在北京、华润万家在深圳、苏果超市在南京、永辉超市在福建、步步高超市在湖南、家家悦超市在山东,上述本土企业在当地的市场占有率和经营能力超过了沃尔玛、家乐福、Tesco等外资超市。

  “全国扩张的外资超市在区域市场大有被包围,分而抗之的趋势。”上海尚益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总经理胡春才对记者表示。

  随着本土零售商的崛起,本土企业灵活多变、善于创新的战术给外资企业以强有力的打击。相比之下,外资企业在创新上的保守给本土企业带来更多机会。

  “加入世贸组织之后,外资零售巨头的压力迫使本土企业不断学习、提高以及创新,迅速缩小了与外资零售商之间的差距。同时也可以看到,外资零售巨头有其固定的管理模式和行事作风,它们对国外成功经验的"固守"和坚持给中国零售商带来了机会。这几年本土零售企业成长很快,也许在体量上与外资还有差距,但我相信在未来的十年,两者的差距会越来越小,本土企业甚至反超外资。”湖南步步高商业集团董事长王填表示。

  另一方,尽管进入中国十多年了,外资零售商面对区域型的本土零售商时依然会遇到本土化的难题。

  外资本土化难题不仅仅是对当地市场的熟悉和消费者习惯的把握,更有供应链本土化的难题。比如,某外资零售商看好某商品向区域代理商订货时,当地与该供应商合作多年的零售商就会从中干预。这与中国目前商品流通体系有关,层层代理的模式使得有如此庞大采购额的沃尔玛也无法做到在全国范围内获得所有商品的厂家直供,从而使它的规模优势无法体现。因此,外资零售商到了三四线城市,必须要与当地的供货商合作,这就是供应链的本土化。

  在胡春才看来,上述难题不仅是外资企业遇到的问题,任何跨区域经营的零售企业涉足其他区域时都会遇到同样的问题。尽管沃尔玛作为世界500强具有很高的知名度,但到了区域市场后,其门店销售额最多几亿元,跟当地年销售额具有十几亿元甚至几十亿元的企业相比,孰轻孰重,供应商自然心知肚明。
  (中国经营报 赵向阳)

回顶部

  快速回复 高级回复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Ctrl+Enter直接提交帖子]  



网站简介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ICP证:浙B2-2007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