仓巷片区建成后的效果图
昨日,《仓巷——安品街片区修建性详细规划设计方案》在南京市规划局进行批前公示,这次最新出炉的规划设计对这一争议不断的片区“正本清源”,回溯传统。这一规划批判了原有的建100米高楼的规划,明确安品街地区建独栋别墅的方案不符合传统,并要求对已拆除的有历史价值建筑予以复建。
现状:大部分建筑已拆除
据介绍,仓巷和安品街地块早在2006年左右大部分建筑已拆除。作为老城南历史城区重要组成部分(水西门和西水关入城处)及老城南复兴与保护的焦点片区,对于这一片区的拆建一直争议不断。为了整体保护与复兴该历史地段,南京市规划局要求两地块统一进行规划设计。
仓巷-安品街地块位于《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2010年)》确定的城南历史城区西北角,朝天宫历史文化街区以南,仓巷两侧。其中仓巷地块是1993年协议出让用地面积约30公顷的安品街综合开发小区的一部分,土地受让方为南京建邺城镇开发总公司,规划用地性质为商业、居住混合用地;安品街地块为2005年招拍挂项目,2007年转至恒越置业公司(万科下属公司)名下,规划用地性质为二类居住用地。安品街片区规划范围为北邻七家湾,西连仓巷片区,南接安品街,东侧为规划道路,规划面积约2.7公顷。
功能:以商业和居住为主
在功能规划中,仓巷-安品街片区以商业、居住功能为主。临仓巷、木屐巷以及安品街形成底层商业,天后宫附近以体验商业为主,具备参观展示功能。在这一规划中,仓巷片区将设置休闲商业步行街区,延续传统院落式格局,成为水西门门户展示区内重要的休闲商业步行街区。具体分工为:木屐巷以南设置为传统休闲品牌专卖;沿升州路以北布置餐饮娱乐;临仓巷两侧安排传统文化手工艺展销;靠英王府一侧打造精品创意工作室;以天后宫为中心形成文化参观及休闲场所。
反思:指出以往规划存在很多不足
值得赞赏的是,这份规划,对以往仓巷-安品街片区改造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系统反思。该规划指出,仓巷片区在以往的规划中,存在很多不足。例如将片区内建筑全部拆除,破坏了片区原有风貌;曾批准方案中建筑高度为100米,不符合历史城区对于建筑高度控制的要求,将地铁线范围的风貌建筑成片拆除也将破坏升州路两侧的传统风貌。
安品街片区曾规划功能为低层高密度住宅,这次规划明确,其2008年的方案行列式的建筑排布方式未能充分尊重原有街巷格局,居住建筑形态与传统建筑风貌相差较远;2011年的方案规划中采取了独栋住宅的形式,这次规划也认定其与传统院落式住宅格局不符。
限高:否决原有的百米高楼规划
这一最新亮相的规划,出现了一些让老城南保护者欣喜的变化。根据这一规划,仓巷片区的建筑高度由原来100米降至7-26米,容积率由2.8降至2.2,安品街地块建筑高度由原来35米降至12米,容积率由2.05降至0.8左右。这一规划设计方案要求,将该片区作为升州路民国建筑展示轴线序列的西起点,强化了片区作为水西门门户组成的核心地位,延续老城南整体的传统风貌氛围及传统街巷格局,使新建建筑与传统风貌建筑形成相协调的关系,最大限度地保护片区历史文化遗存。
街巷:保护八爪金龙的街巷格局
据介绍,仓巷-安品街片区以仓巷为南北主要街巷,并向两侧延伸形成东止马营、牛首巷、丁家巷、七家湾、朱状元巷、月牙巷、木屐巷、安品巷八条小巷,从高空俯瞰形似一条“八爪金龙”,是仓巷-安品街片区最为独特的街巷格局特征。有传说称仓巷原名八爪金龙巷,巷内有72口水井作为镇住金龙的地钉。现今,木屐巷、朱状元巷、丁家巷、七家湾、安品街几条街巷格局仍清晰可辨。
这次规划要求,对这些历史街巷格局要进行严格保护,规划将保护沿升州路一侧街巷肌理及原有建筑风貌,延续木屐巷、犁头尖的街巷风貌与走向,保留沿街南部传统风貌建筑。在交通上,规划保留仓巷宽度不变,木屐巷道路红线宽度由原来的24米调整为10.5米,并对现状交通进行梳理,缓解交通压力,改善设计片区内部及周边的交通环境。
文物:已拆除的仓巷14号要重建
这一规划,详细列出了对于文物和有历史价值建筑的保护方案。其中,特别强调将严格保护朱状元故居、天后宫2处文物保护单位,并对其周边环境进行综合整治。同时提出,已经拆除的历史建筑仓巷14号予以选址恢复重建,重建选址紧靠升州路北侧、仓巷以东的片区,其功能定位为传统手工艺零售。仓巷14号对面的片区尽量多地保留传统风貌建筑,规划对木屐巷南侧及升州路北侧传统风貌建筑进行原址保留,对少数传统风貌建筑在结构安全鉴定的前提下进行迁移保护。
同时,原址保留升州路—莫愁路西北侧推荐历史建筑,包括莫愁路10-12号、莫愁路8号、莫愁路6号、莫愁路2-4号,保留推荐历史建筑风貌,并结合使用功能对其基础设施及室内进行维修改善。
(来源:扬子晚报 记者:仇惠栋)
| 附件下载区: 鼠标左键单击文件进行下载
附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