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城合肥正在悄然蝶变,“最美省会城市”轮廓已然展现。如以2005年为原点,这座城持续掀起声势浩大的城建浪潮,城市日新月异,大合肥全国瞩目。
变大变高变通畅,变绿变美变漂亮。大城72变,盛装登场。城中村、危旧房和棚户区的改造是城市发展的必然过程,好比整容,不伤城市血脉筋骨,带来的是城市面貌的美丽蜕变,换来的是和谐人居的新景象。
白水坝片区筒子楼与现代建筑混搭
“麻早上五点望钟村西头集合,男的带翘,女的带筐,家侠门带绳子;趴拖拉机,骑木特车,拉板车到白水坝挖芋头……” ——RAP《挖芋头》
两三年前,合肥话唱的《挖芋头》走红,亲切搞笑中让人们认识了白水坝。“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这里土壤好、水分足,是成片的农田。 ”当地居民回忆,“直到2005年,合肥大建设修建了‘畅通一环’,这一带逐渐汇聚人气,历史与现代也混搭起来。 ”
这里是合肥新华印刷厂、橡胶厂、棉纺厂等破产企业职工的宿舍区,房子大多建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年久失修便成了危房。 “我们家61平,两个卧室,我和老伴一间、孩子带孙子一间。 ”5幢102的老邢说,“厕所都转不过来身,只有一个便池的位置。 ”
三层高的筒子楼里住三五十户是最常见的格局,“有些只有十几平方,还住着一家老小。 ”社居委工作人员介绍,“外面下大雨,有的人家里下小雨。 ”
目前征迁项目完成率达到98%
今年6月10日,白水坝片区的筒子楼终于决心“变”起来,拟征收房屋建筑面积五万平方米左右,涉及600多户居民。 47亩的地块,将来多数用于回迁安置,同时建商业配套。昨日中午,记者在拆迁现场看到,两台大型挖掘机正在作业,几名工人在一旁忙碌着。有几栋楼虽然还没来得及拆,但已没了门窗;拆过的地方留下一堆砖块,地面堆放着钢筋等废料。
傅师傅是位开锁匠,在这里十几年了,他介绍,还没拆迁时,这里的巷子经常会被来往的车辆堵住,很不方便。拆迁后,这里将会建新小区,相信会变得更好。随后,记者在白水坝农贸市场探访中发现,市场内的商户照常经营。街道相关负责人透露,截至目前,征迁的项目完成率已达98%。
北一环临街将建200米高摩登大楼
西北角有北京华联,东北角有乐购、新天地,西南角是新的居民区,白水坝的四岔路想要变身“超现代”,就剩下东南角这一片亟待转身的居民区。据悉,待拆迁完毕后,这一片区域将“进驻”土地储备中心。
“这一片在北一环商办新街区,根据规划,拟建设一座北门地标性建筑。 ”双岗街道党工委书记曹曙光透露,在临街规划建造高200米的大楼,届时,蒙城路与北一环十字路口的商业面积将达30万平方米,辐射双岗及周边近20万人口,“将成北门地区最大商圈”。而规划建设的地铁五号线也将在新的商业区域内设计一个进出口。
(来源:新安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