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山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以下简称昆山高新区)空间载体依托昆山市玉山镇,地处苏沪之间、昆山市域西部、沪宁交通走廊之上。东与昆山经济技术开发区、周市镇相连,西与苏州工业园区、巴城镇相接壤,南隔吴淞江与张浦镇相望,是昆山市重要的工业园区。
昆山高新区的前身是1994年9月经国家科技部(国科发农字[1994]229号)批准成立的昆山国家星火技术密集区。1997年12月,经江苏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昆山高科技工业园,批复详见苏政复[1997]154号,规划面积3.2平方公里,四至范围为东至汉浦塘,西至昆北路,南至萧林路,北至曹里浜河。2006年4月15日,经江苏省人民政府(苏政复〔2006〕35号)批准,报国家发改委核准为省级开发区,正式更名为“江苏昆山高新技术产业园区”。2006年6月经国家发改委、国土资源部公告,正式更名为江苏昆山高新技术产业园区,规划面积7.86平方公里,四至范围确定为东至皇仓泾河、团结河、339省道、小河岸河,南至广福路,西至风雷河、五联村鱼塘岸、大渔潭河,北至新塘河。2007年5月30日,园区管理机构正式挂牌运作。2010年9月经国务院批准成立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昆山高科技工业园区在2003年进行过一次区域环评,评价面积为12平方公里,于2005年通过了江苏省环保厅审批(苏环管[2005]42号)。2006年昆山高科技工业园正式更名为“江苏昆山高新技术产业园区”,被分为A、B、C三区,其中A区占地面积12平方公里左右(即为原来的昆山高科技工业园),B区占地面积32平方公里左右,C区占地面积12平方公里左右。2008年江苏昆山高新技术产业园区A区开展了环境影响回顾性评价工作。B区和C区开展了规划环评和区域环境影响评价工作。
昆山高新区目前已经初步形成以模具为特色的精密机械、以太阳能和风能为特色的可再生资源、以新型平板显示器为特色的电子信息等三大产业集群,同时积极培育了以机器人为特色的数字装备、以小核酸为特色的生物医药等两大新兴产业。其中,模具和可再生能源产业先后建成国家级特色产业基地。
为进一步提升昆山高新区的综合竞争力,拓展区域产业发展空间,完善城市配套功能,根据《国务院关于同意昆山高新技术产业园升级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批复》(国函[2010]100号)要求,开发区启动新一轮规划,本次规划总面积约为118km2。
昆山高新技术开发区用地现状
开发区本次规划总用地面积为11769.97公顷。开发区内现状用地主要包括城市建设用地、区域交通设施用地、区域公共设施用地、非建设用地、在建用地及已批未建用地,其中城市建设用地5280.24hm2,约占规划总用地的44.86%,主要以工业用地、居住用地、道路与交通设施用地及绿地与广场用地等为主;区域交通设施用地148.22hm2,约占规划总用地的1.26%;区域公共设施用地4.23hm2,占规划总用地的0.04%;非建设用地5615.15hm2,约占规划总用地的47.71%,包括水域、农林用地及其他非建设用地;在建用地259.61hm2,占规划总用地的2.21%;已批未建用地462.52hm2,占规划总用地的3.93%。
(来源:昆山搜房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