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联商论坛 -  商业地产 -  贴子
1533  |  1

主题:养老地产扎堆特大城市 浙江省拥有10个项目位列第三

玄米seek

积分:4462  联商币:2286
  |   只看他 楼主

本就炙手可热的养老地产,在十八届三中全会对于养老改革的重视以及“以房养老”政策的试点下更加火爆,其商业价值再度被深挖。

在政策带动下,已经在养老地产中争食的80余家企业或将迎来更多的竞争对手,而目前规划建设的100余养老地产项目,数量或将迎来爆发式增长。

养老地产扎堆特大城市,浙江省拥有10个项目位列第三

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研究员曹建海认为,养老地产项目扎堆集中在特大城市,说明这些城市人口众多,养老需求更大,而且城市人口独生子女率更高,对养老有着更迫切的需求,一线城市的购买力更强。

生态环境优美的江南水乡亦成为吸引养宜居老地产的宝地,浙江省以拥有10个项目位列第三,其中有5个项目落户乌镇、3个项目落户杭州、1个在嘉兴、1个在慈溪,无一不是极具宜居口碑的城市典范。

拥有沿海城市的海南省、山东省,各自拥有7个养老地产项目并列占据第四位,随后是广东省、江苏省、河北省、四川省、辽宁省等。

但是,这个“排行榜”并非定局,养老地产概念伴随着政策不断升温,尤其是提出试点“以房养老”之后更加火爆。

中国养老地产仍存缺陷

极具营销价值的风景秀美之地是房地产商心中永远的萌宠,仅绿城一家,就宣布要在杭州周边建10个养老地产项目。

不过,财政部财科所国有经济研究室主任文宗瑜向新观察记者指出,虽然中国养老地产地图明晰,但仍存缺陷,并不能代表中国的养老趋势,目前,大多数养老地产都远离市区,现有的医疗体制下,医疗资源大都在政府控制之中,远离市区一定程度上远离了优质的医疗资源,子女探望也非常不易,老人很孤单。

“养老地产会是中国未来养老事业的一个组成部分,但绝对不是重要的组成部分。”文宗瑜说。

众多品牌蜂拥养老地产抢滩市场

众多品牌蜂拥养老地产抢滩市场,既有高歌猛进的“房产系”,也有异军突起的“保险系”、“央企系”,但如何在服务与盈利之间找到支点?大家都还在“试水”,企图实验成功一种模式并推而广之,复制住宅地产时代的盈利神话。

如此之多的养老地产项目中,有学院式养老、会员制养老、社区物业养老、对高龄失能老人的保姆式养老等多种模式,他们实质上是在尝试创新中国养老业态的“排头兵”,未来我们将以哪种方式养老,或许可以从中一窥端倪。

绿城集团的养老地产传承了一贯的理想主义,推崇“学院式养老”,按照这种模式,等五十年后,家家都以送老人去养老学院为正常之事。

为了缓解资金压力,一些养老地产些项目则通过收取一次性入门费、或者入会费的方式,用会员制来提供服务,能够在项目运行前期就收回大部分投资资金。与其他品牌的盈利困局相比,万科的日子似乎好过一点,万科幸福汇通过租售并举的方式运营后,其今年年中开盘的杭州首个社区养老项目万科·随园嘉树采取了面向健康的长者出售房屋使用权的方式,开盘售罄。但是看似光鲜的背后其实也有难言的尴尬,购买者大多为40岁左右的青年派为自己养老做储备,因此,作为养老地产,最起码现在看还不能算成功。

除了“房产系”,有一大波“保险系”正在靠近,新华保险、平安集团、合众人寿、中国人保、中国太平、中国人寿等多家寿险公司开始布局养老地产。

定位高端的养老地产,市场泡沫较大

“养老地产只是打了一个养老的概念,仍然呈现出概念化、空洞化、商业化的炒作模式。” 独立经济学家杜猛说。文宗瑜则直言养老地产有“泡沫”,实质仍然是卖房子。所以,尽管众多企业潮涌开展养老地产探索项目,但真正能够满足市场需求的养老地产仍然稀缺。文宗瑜指出,现在的养老地产,定位高端,动辄百万元的入会费和上完月的月护理费,让普通工薪阶层对此望而却步,这并不能解决中国巨大的养老需求。以上海的天地健康城为例,目前有两种消费模式,一种是10万元的年消费卡,用于支付一年之内的所有服务消费;一种是100万-150万元不等的“恬愉会”会籍卡,然后每年缴纳3000元左右的会籍管理费。被诟病为“天价”养老费。

杜猛指出,现有养老地产面向高端,并不符合中国人的老龄化特色,中国老龄化主要有两个特点,一个是老龄人口规模大,二是未富先老。中国在做养老地产的时候往往参照日本,但是日本的老年人比中国老年人富有,不能进行简单的模式拷贝。从国际经验来看,真正的养老地产其实并不赚钱,即便在市场经济成熟的国家,一些运营商的利润也不高,必须依靠政府补贴实现盈亏平衡。

(搜铺网)

 

玄米seek
回顶部

  快速回复 高级回复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Ctrl+Enter直接提交帖子]  



网站简介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ICP证:浙B2-2007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