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联商论坛 -  商业地产 -  贴子
1974  |  1

主题:泉州西街改造复兴多种新业态 注入年轻力量留住“爱慕者”

玄米seek

积分:4462  联商币:2286
  |   只看他 楼主

三年前说起西街,泉州人能够想起的关键词大概是开元寺、东西塔、老字号。如今说起西街,不少人还会提到青年旅馆、酒馆、图书馆、旅游文创商品,甚至更多。几年的时光流转,一些新业态悄然进入西街古厝,带动一群泉州年轻人对西街生出无比的狂热和依恋,也让更多人看到西街再一次新生的苗头。

然而,开设在古厝中的新业态并非一帆风顺,面临着基础设施的老化和无证营业的尴尬。如今,它们正期待着一个“名分”,期待着能够聚集更多的人气,成为泉州的旅游名片。

古厝“文艺范” 放大泉州味慢生活

上周,西街的小酒馆、图书馆和书屋一起举办了周年庆活动,小酒馆开业已经三年了,引来不少泉州的文艺青年。这条原本夜晚略显萧条的老街,因为年轻人们不断地涌入而再次充满活力。

然而,西街的魅力不止于此。有一位叫做黄灿昆的90后自由摄影师,因为爱上西街,留在了西街青年客栈,成为西街人。每一天,他几乎都徘徊在西街的新业态中,享受着西街古早味的文艺生活。

多种新业态 创造西街文艺新生

“这是一条有故事的街” “充满古早味的老街”。——黄灿昆微博

两家民宿、一家小酒馆、一家茶馆、一家图书馆、一家书屋、一家手工坊和一家文创工作室……如今的西街老厝里,一些新业态已经入驻,扎根最久的已近五年。年轻人们来到西街,可以住老宅,看古书,选购文创商品,喝喝小酒,晒晒太阳,这些新业态的出现,让一些对老泉州已经不那么熟悉的年轻人开始关注起西街的每一条巷子。

“西街可以让我找到很多小时候才有的东西和感觉。以前我一般都在丰泽区活动,对西街并不熟。有一次因为好奇心作祟,到西街拍了一天的小巷,然后发现了旧馆驿的青年客栈。”黄灿昆说。

此后,他成为真真正正的“西街控”。他的微博背景是自己拍的西街照片,出现“西街”二字的微博有近百条。在这些微博里,有西街的阳光、晚霞、雨景、夜色,更有西街的每一条小巷、每一家老字号、每一场活动,以及西街生活的点点滴滴。这些微博被转发的数量不小,也让越来越多年轻人带着热忱,走进西街老生活。

民宿成媒介 老街注入年轻力量

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西街被定义为老街,这里有着千年古刹、百年老店,以及上了年纪的老住户。但随着新业态的进入,这条老街开始注入新的活力。

“后来,我和客栈老板熟悉了,就决定住在这里,没付房租,只需帮看店。”黄灿昆说。

爱上西街生活的黄灿昆,因为青年客栈成了西街人。辞掉工作成为自由摄影师,每天在客栈里泡茶接待客人,或到书屋看看书,或到小酒馆里和志同道合的朋友们聊聊天……

记者走访西街两家客栈,客栈里几乎都是年轻人。起床后,他们会在客栈里和老板或客人聊天,互相询问当天的安排,或者只是一起晒太阳。好几位客人告诉记者,他们爱上了西街的生活节奏和原生态古早味的生活方式,愿意花更多的时间在这里感受“烟火味”。

原味老生活 留住各地“爱慕者”

“在吃面线糊,隔壁桌是一个六十几岁的外地大伯,他说:‘三十几年前来过泉州,泉州唯一没变的地方就是西街。’听大伯讲了很多三十年前的记忆,身在泉州,其实蛮幸福,这个古城给予我们太多的感动。择一城终老,遇一人白首。”——黄灿昆微博

每个月的农历廿六,是开元寺的勤佛日,西街人山人海。如果有空,黄灿昆都会去拍几张照片。这样原汁原味的老生活,吸引了很多的年轻人。

施先生来自杭州,他已经在青年客栈住了一段时间。“大学毕业后,我花了4年时间纯旅游,走遍全国很多地方,只有泉州的西街如此完整地成片保留住文化和生活的痕迹,让一个处处充满历史古迹的地方承载了这么多的人气。想要暂时逃离现代生活的压力,就需要找到这样的地方。”

他认为,很多古城都已经只有商业味,没有生活味了。古城原本的居民搬走,留下一个又一个的商家。但是西街却不同,这里没有商业味,只有实实在在的原汁原味,名副其实的古城。

古早生活 体现无尽价值

“五年前,大家肯定还看不到西街的真正价值,现在,很多人已经看到了。”——泉州旧馆驿青年客栈的老板郑达真

“作为土生土长的泉州人,西街有很多令人感动的小细节,不仅仅是历史悠久的开元寺。每条小巷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都令人感动。现代人的生活压力大,只要走到西街,呼吸都会变得轻松。来这里是生活,不是单纯的消费。”她说。

郑达真并不是唯一一个被西街感动的新业态老板。

“泉州作为古城,最重要的是原生态的生活方式。相比历史文物和名胜古迹,生活方式是最难被保存下来的。但是,泉州恰好保留了原生态古早味的生活方式,这在全国是绝无仅有的。开元寺勤佛、百年老店……这是一幅活生生的清明上河图啊!”潘立飞说。

他认为,旅游不应该是走马观花,而应该是让人感受原汁原味的泉州生活,西街的生活方式是泉州最重要的旅游资源。

如果说领SHOW天地和万达代表着泉州的夜生活,那么西街将承载泉州的昼生活。放松的慢生活,将吸引更多游客,接下来将带动更多的产业发展,比如制造旅游纪念品的文创产业,将古厝重新利用起来的民宿产业,以及本地小吃产业……

证照难办 古厝新生期待“名分”

“我们想办证,奈何办不了。”——西街新业态经营者

消防、卫生、建筑结构……一道道的难关摆在古厝开店后办理相关证照的路上。目前,泉州正在营业的所有旅游民宿均无法取得营业执照。因为难以通过消防、卫生、公安、工商等多部门关于酒店的审查标准,民宿只能“无名无分”。

除民宿外,古厝里的咖啡馆、酒馆、茶馆等服务场所面临着同样的办证尴尬。越来越多的人希望能给古厝里的店铺一个“名分”,让其成为泉州的一张名片。

听说今年泉州两会时,不少代表委员关注泉州旅游民宿办证难的情况,并建议尽快出台泉州民宿管理办法时,潘立飞很开心。“希望引起关注后,管理办法能够尽快出台,让业者赶紧解决无证的尴尬。”

郑达真表示,旅游安全是刻不容缓的问题。她建议,政府应尽快出台针对古厝的管理办法,让旅游的安全问题得到最根本的保障。

目前可见,要想实现泉州西街的旅游名片,引入老街生态的新业态可能还有一段路要走。

(来源:闽南网)

回顶部

  快速回复 高级回复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Ctrl+Enter直接提交帖子]  



网站简介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ICP证:浙B2-2007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