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管委会公布了这一消息。继西湖边23家高档经营场所相继关停后,经过专项工作小组的沟通走访,昨天又有3家高档经营场所关停整顿,分别是东篱会所(绿杨路6号)、卡森庄园(葛岭路10号)与小隐园(杭州花圃内)。
除了这26家高档经营场所外,社会关注度较高的大宅门和花中城天外天已于年前停业整顿,九里松会馆已转型为大众消费场所。至此,包括先前主动关停的江南会在内,西湖景区内30家高档经营场所均已陆续关停。
关停一批、转型一批、优化一批
修订完善全市公园景点管理办法
昨天上午,杭州市召开严肃整治“会所中的歪风”暨“三还于民”专项行动电视电话会议,发出《关于严肃整治“会所中的歪风”暨“三还于民”专项行动方案》。
此次专项行动从1月中旬开始,至3月中旬结束,具体分为动员部署、集中整治与落实长效3个阶段。
根据《方案》要求,2月初至2月底,杭州将对本地属于清理范围的会所全面调查梳理,摸清底数,做到“一门清”。届时将按照每家会所的实际情况,根据《风景名胜区条例》和《浙江省风景名胜区条例》等禁止性规定,分类作出具体处置,做到关停一批、转型一批和优化一批。
全面排摸清理后,杭州将于3月起修订完善全市公园景点管理办法,从源头上管理景区公园内各类历史建筑等公共资源的租赁行为。同时,建立常态化专项巡查机制,加强审批监管,杜绝违规行为,确保各类公共场所真正为市民群众所共享。
停止一切“会所”登记注册与审批
加快景区内现有经营场所转型升级
西湖景区内30家高档经营场所已全部关停转型,但并不意味着“还湖于民、资源共享”行动就此画上了句号。
昨天的会上,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管委会党委书记、主任刘颖表态,在切实落实好“凡是属于景区公园、名人故居、文化遗址的高档经营场所,一律关停”要求的同时,下一步,还将加快景区内现有经营场所转型升级。对景区内新增物业,坚决杜绝高档餐饮,多发展文化产业、艺术展示,多增加公益性、大众化的内容,确保景区公园、名人故居更好地面向游客,群众更好地共享公共资源。
为了强化长效管理,景区将从工商登记的源头抓起,停止一切“会所”的登记注册与审批,现有企业也一律不得使用“会所”名称。景区还将建立巡查机制,组建专项巡查小组,将西湖景区各类经营场所“可进入、可消费”情况列入日常巡查,修订完善《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经营场所从业规范》,确保景区所有旅游服务设施做到向全体市民、游客开放。
“关”、“转”并重
切实解决好关停场所的管理使用问题
除了西湖风景名胜区,西溪国家湿地公园也是杭州一大热门游览区域。西湖区区委书记王立华介绍,西湖区集中对西溪国家湿地公园内的经营场所进行了排查,排查发现,公园内涉及高档餐饮经营场所的有5家,企业办公培训加餐饮服务的有3家。目前,5家高档餐饮经营场所已经关停,其余3家也已通知到位,做好关停整顿的工作。
《风景名胜区条例》明确规定,禁止违反风景名胜区规划,在风景名胜区内设立各类开发区和在核心景区内建设宾馆、招待所、培训中心、疗养院以及与风景名胜资源保护无关的其他建筑物;已经建设的,应当按照风景名胜区规划,逐步迁出。《浙江省风景名胜区条例》《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管理条例》《杭州市公园管理条例》都对此作出了相应规定。
省委常委、市委书记龚正提出,对会所等高档经营场所关停后腾出公共场所的管理使用,要做到“关”、“转”并重,要认真研究、统筹考虑,科学规划、分类管理。“根本的一条,就是要坚持公益性、大众化、可进入性原则,用于各种公共服务,满足市民游客参观、游览、休闲、娱乐等需要,切实做到还湖于民、还园于民、还景于民。”
西湖景区内关停转型的30家高档经营场所:
1917花园餐厅(南山路105号)
钱王美庐(南山路)
西湖山庄(三台山路)
佰荟楼(南山路33号)
清音楼(太子湾公园)
优谷西湖汇(下茅家埠31号)
虎跑翠樾会(虎跑公园内)
上林苑(植物园内)
吴山会馆(吴山景区)
井外天(黄龙洞内)
新荣记(杭州花圃内)
海陆会(灵隐路12号)
嘉纳餐饮(茶博内)
静逸别墅(葛岭路5号)
菩提精舍(北山路45号)
涌金楼(西湖天地内)
御尊园(学士桥1号)
学士居(学士桥6号)
西湖会(曲院风荷公园内)
抱青别墅(北山路)
莲庄(花港观鱼景区内)
听涛居(太子湾公园内)
柳莺玖号(南山路)
东篱会所(绿杨路6号)
卡森庄园(葛岭路10号)
小隐园(杭州花圃内)
大宅门(北山路60号)
花中城天外天(灵隐路40号)
九里松会馆(灵隐路19号)
江南会(三台山路)
(来源:每日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