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海森林温泉锅炉发生爆炸?2月2日下午,一条微博配上火焰升腾的现场照片,成为欢乐假日里的刺耳音符。话题很快就从爆炸事故本身转移到国内温泉真假的争论上,中国绝大多数温泉都是锅炉烧出来的?温泉水=锅炉水?随着一些大V的转发评论,争论逐渐演变成“中国式温泉”等质疑和指责。
记者来到宁海对此事展开调查,证实所谓“锅炉温泉”纯属“躺枪”,爆炸系小卖部煤气罐操作不慎起火后发生。但方兴未艾的温泉热潮席卷长三角背后,问题多多:各地温泉质量的参差不齐以及缺乏统一行业监管,长三角近八成温泉靠加温,温泉造假名目繁多。
1只煤气罐引发的骚动
发生爆炸的小卖部,位于宁海县深甽镇宁海温泉度假村户外温泉区入口不远处,是一个十几平方米的全木制结构小屋,在现场可以看到,小木屋已经被篷布全部遮盖,游客不得入内。屋里依然一片狼藉,地上到处都是烧黑的木炭和震碎的玻璃,原本封闭的木制天花板,被炸成“全景天窗”。
“爆炸发生在2月2日下午2时左右,正是一天中泡温泉人数最多的时间,当时顾客人数近1000人。”度假村工程部经理陈卫坚亲历了事发经过。“这是一次意外事故,因为液化气罐使用不慎导致起火,进而引发气罐爆炸。”从事件亲历者发布的微博图片上看,当时温泉区挤满了人,男士都赤裸上身,女士也大多只是在泳衣外披了一条单薄的浴袍。爆炸发生时,窜起的火焰加上气浪,足有10余米高。
@加勒个比火星喵是最早在微博上发布温泉度假村爆炸消息的,“我在宁海温泉度假村,泡到一半烧起来了,救命啊。”显示的时间是2月2日15时02分。这名网友来自上海浦东,当时正陪友人泡温泉。他的微博起初并未获得太多关注,3小时内转发量不到100次。当晚实名认证为北京京锐优品教育集团董事长的微博@北京酋长转发并且评论道:“嘭的一声巨响,宁波宁海森林温泉锅炉爆炸了。此刻,人们才知道自己洗浴的是假温泉!其实,这不足为奇,在中国绝大多数温泉都是锅炉烧出来的。”虽然这条微博后来被博主删除,但是这件事,包括“中国式温泉”的争论却由此展开。
“图片一看就知道绝不可能是锅炉爆炸,锅炉是水和蒸汽。”陈卫坚肯定地说道。“发生爆炸的是我们食品小卖部,这里除了食品饮料,也卖一些烧烤给客人,接了一个液化气罐。工人使用不当造成液化气泄露引发火灾,由于事发点堆积了一些易燃材料,火势借风迅速扩大,等到工人拿出灭火器时,已经来不及了,液化气罐爆炸了。”陈卫坚说。
温泉2次加温并不违规
“我们这里的温泉不需要加热。”宁海森林温泉营销部经理陈立军说。
为了证实他的说法,度假村的工作人员带领记者来到宁海温泉的温泉井口,这里连接地下158米处的温泉口,经过浙江省国土资源厅的检测,宁海温泉日出水量大约2000吨,温泉水通过压力泵打上来后,被储藏在两个容积500吨的保温塔里,保温塔位于温泉村的半山位置,水塔最外层是1米厚的保温墙,这两个水塔交替放水和补水,负责向总面积23000平方米的度假村供水。温泉井口的温度表显示,此时温泉水的温度是47℃。
通过浙江省国土资源厅,记者查到了宁海温泉的检测报告,上面记录着这里是偏酸矿、氟热矿水,可开采量每年21万立方米,温泉用途是理疗洗浴。
除了宁海温泉,浙江甚至长三角其他地区的温泉景区是否也能够确认不使用锅炉加热?答案并不乐观。事实上,各地温泉出水的温度不同,温泉度假村面积过大也会造成温泉水输送过程中的温度损失,知情人士告诉记者,“出水温度40℃以下的温泉,都需要人工加热。”因为长三角的地热资源相比广东、福建、四川等地热大省并不充沛,所以目前能达到天然出水温度40℃以上的,不足20%,这也意味着长三角八成温泉靠加温。
“加温的温泉水也是合格的温泉。”多位业内人员都认同这样的观点,“有锅炉的温泉不一定是假温泉,只要是出水温度、微量元素达标,就算经过一定程度的加温,这样的温泉也还是‘真’的。”浙江省旅游协会秘书长朱吉胜也表示,“按照目前的温泉国标,地表自然流出的水,超过25℃就能称为温泉,显然30℃以下的水很难满足顾客的需要,所以很多温泉会采取二次加热的方式,这并不违规。”对于二次加热的方法,朱吉胜解释:“现在比较常见的是用‘热交换器’的办法保温加温,这是指大管子里的水给小管子里的温泉水进行热交换来加温保温,温泉的锅炉只是给大管子中的水加热,不是大家理解的把水烧开。”
长三角温泉过半3年内新开
记者从上海旅游集散中心得到的最新信息,今年春节相较往年,上海市民选择泡温泉过年的越来越多,春节期间上海南站每天6班往返宁海温泉的大巴座无虚席。用目前最热门的一家旅游网站查询苏浙沪温泉度假村,查询结果中规模较大的温泉就超过50家。其中,1年内新开业的超过10家,超过50%都是三年内新开的。绝大多数都标榜自己是天然温泉。
中国矿业联合会地热专业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宾德智介绍,温泉在苏浙沪地区的分布比较零散,多在偏远地带,不像华北、辽宁等地区成片分布,上海的温泉资源条件更是相对较差,“上海和浙江地区由于火山岩覆盖深厚,开发成本较高,条件比较复杂,存在一定风险。”
为了让温泉消费者能够更加简单清晰地判断温泉的品质,2013年,浙江省国土资源厅对全省温泉资源根据温度、质量和可开采量三项指标,将温泉分为五个级别,按级别高低顺序,分别用“AAAAA”、“AAAA”、“AAA”、“AA”、“A”表示,达到“A”级以上标准,且依法取得采矿许可证的,才可命名为温泉。
省国土资源厅地质环境处处长孙乐玲介绍,截止到现在,通过国土资源厅认证并挂有“浙江温泉”标示的浙江温泉度假区共有9家,他们分别是宁波宁海森林温泉度假村、宁波宁海天明山温泉大酒店、宁波宁海南苑温泉山庄、温州氡泉承天大酒店、温州氡泉宾馆、浙江骏达联酒店有限公司“清水湾沁温泉度假山庄”(金华武义沁温泉)、金华武义唐风温泉度假村、金华九峰温泉、绍兴嵊州中翔温泉。“这样就能更加方便消费者判断、择优消费。”孙乐玲说。
相关链接:
相比较锅炉加热的“真温泉”,鱼目混珠的“假温泉”危害更大,“真温泉能(辅助)治病,假温泉能致病”,一位知情人士向记者透露了目前常见的4种温泉“制作”法:
● 循环温泉:有些商家将温泉水反复加热,循环利用,这种温泉被多次使用,矿物质含量已经非常少,并且从卫生角度来说对人体还有害处。
● 加温温泉:温度很高或者pH值很低的温泉水,必须要加水降温或者稀释才能被用来洗浴;而温度偏低的温泉水,则需要用锅炉、电能等加热浅层的地下水和井水来做补充。
● 加水温泉:温泉水资源不足时,将普通地下水或自来水加温后与温泉水“混合”使用。
● 加料温泉:一些不良商家通过人工加热自来水,再加入一些矿物原料“添加剂”以及中药、花瓣、茶叶、陈醋和牛奶等来伪造温泉,甚至采用硫磺粉勾兑人工热水来冒充温泉水。
(来源:新民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