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联商论坛 -  商业地产 -  贴子
1671  |  1

主题:综合体“群起”背后

轩雨新

积分:1506  联商币:762
  |   只看他 楼主

假期逛街,踏足新近相继开业的多个商业综合体。论硬件,高端大气上档次一个胜一个,不过商业品牌则似约好了一般 “你有我也有”。论人气,楼内各色餐厅门口多半大排长龙,不过商品零售则常见门可罗雀的状况。

随着城市的扩大化、均衡化发展,大型商业综合体在各区如雨后春笋,甚至组团式“群起”。但也有不同声音发出警告:“大型商业综合体投资密集存风险”。个中投资与金融风险方面的道理不必赘述,值得一提的是,从宏观经济的视角看,商业综合体“群起”现象传递出的一系列经济症状需引起警惕。

首先,如今的商业综合体无不体量庞大、辉煌华丽,其建设成本不是一般的高,因此资金需求巨大,而投资效益不高。资本是逐利的,一地扎堆出现商业综合体,从侧面反映出该地资本过剩,而且资本投资效率在下降,投资生产实业的信心和兴趣在降低。或者说,缺乏足以吸引资本愿意投资的技术革新和原始创新。其中的原因需要深思。

其次,成熟的资本运作者应该懂得很简单的道理—边际效益递减。第一个投资商业综合体的人可能赚得盆满钵满;但第100个投资商业综合体的人,很可能因为同质化的东西泛滥而血本无归。而今,大量资金宁愿投资建设雷同的商业综合体,也不愿意把钱存在银行,说明市场对货币保值信心下滑。这一点上说,热衷投资商业地产的大企业家,与疯狂追高商品住房作为私人投资的小老百姓,心理逻辑很相似:对通胀有习惯性焦虑,认为钱会越来越不值钱,只有变现为不动产才保值。当人人都这样坚信这一条,市场中只有一种观点,难道没有隐忧?

第三,商业综合体、高星级酒店、超高型摩天大楼,这些“高大上”的商业地产项目的能耗都较高,虽然也引入不少节能技术和产品,但要维持这份高端的体面,终究成本高昂,尤其是缺乏人气的商业综合体的人均用能更高。商业虽属服务业投资,但严格说并不是含金量高的现代服务业。无论是金融、科技还是电子商务,太多的服务业领域需要资金原始撬动,而服务业投资却集中在传统的实体商场综合体,也反映出整个经济社会中资源错配、投资结构不尽合理的问题。

可见,商业综合体群起,折射出的资本过剩、供过于求、资源错配、货币信心降低等问题交织的经济症状,比综合体扎堆这一行业性问题更应引起关注。

(来源:解放网-解放日报)

回顶部

  快速回复 高级回复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Ctrl+Enter直接提交帖子]  



网站简介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ICP证:浙B2-2007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