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联商论坛 -  便利店之友 -  贴子
1635  |  1

主题:中国式商道-我的零售业

慕容元槐

积分:246  联商币:220
  |   只看他 楼主
 2013年【商通】年报显示销售额同比2012年下降27.27%,与此同时净利润减少了3.68%,当时,这组数据没有引起我太多的关注,因为【商通】一直遵循着低成本运作模拟,我当时在想由于国家经济换挡期,消费疲软,导致销售额下降是正常的。2014年一季度报告,1、2月同期持平,3月由于特殊情况销售额有所增加,4月同期下降44.93%,一季度同比下降30%,环比下降57.27%,净利润锐减6.68%,由于长期的资产高负债率,一季度报告一出,我瞬间崩溃了,这时我才意识到零售业快速增长的蜜月期已经过去了。2013年到2014年一季度,我还一直在筹划扩张、转型,现在想想,还扩张、转型个屁啊,大意了。。。大意了。老爸今早在电话里给我说了一句话,古人云:“饱暖思淫欲,饥寒生盗心”。叫我整合现在所有的资源,熬过“中国零售业的寒冬”。告诉我生意是本“经”,修炼的是“道行”,比拼的是智慧。当时的我梗塞了,脑子里根本没有去想我到底何去何从,我在想,有父亲是幸运的,我。。。是幸运的。在一片慌乱后,父亲的一席话让我冷静下来了,查找了2013年度、2014年一季度大量的资料,问题找到了。这多年的“修行”路上,只要我能找到问题,我就有解决它的信心。
宏观:
    在中国这个大环境下,2013年3月份外企 沃尔玛 率先上演了关门潮,2013年全年 沃尔玛 关了14家店,雄霸成都春熙路20年之久的 太平洋百货,也在这股浪潮中歇业。2013年中国的消费品零售总额接近24万个亿,同比名义增长13.1%,增速叫2012年放缓1.2%,连续第三年下滑,是2004年以来最低增速。2013年连锁百强企业销售规模达到2.04万个亿,同比增加9.9%,新增门店6600个,9.5万个,同比增长7.6%,销售额增幅比2012年下降0.9%,是百强统计以来增幅最低的一年。这标志着中国零售业的蜜月期结束了。2014年一季度,全国百家重点大型零售企业零售额累计增长1.4%,增速叫上年同期下降6.2%,呈现连续第三年放缓,是2005年以来同期最低增速。2013年连锁百强企业销售负增长的企业达到15家,负增长还好点,2013年,出现亏损的零售企业也不少,香港永旺在内地的超市亏损1.583个亿、商业城亏损2.19亿、卜蜂莲花亏损0.97亿、新华都亏损2.3亿。这些数据的出现说明了两个问题,虽然消费疲软,但是销量没有出现负增长,只是同比和环比下降,但企业长期的高成本运行,使得销售额微增长的前提下,净利润出现了负增长,也就是亏损。数据是分析得出的,“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这些个数据已经很明显了,但还是有人把他归罪于电商。
客观:
    2013年中国的消费品零售总额24万个亿,大家注意,是消费品零售总额。2013年电商销售总额超过1.8万个亿,2013年线上销售的商品只有线下销售商品的1/3,而在线上销售的商品中,消费品的比重占有率要到2015年才能达到消费品零售总额的10%,也就是2.4万个亿,线上线下销售总额比呈现:10:1的态势。10:1说明什么,说明电商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起到越来越重要的地位,说明零售总额的10%这块蛋糕确实被电商瓜分,说明电商也不是万能的,线上销售总额占有率不高,说明还有最少2/3的商品不可能实现线上支付。能说明的问题一大堆!我不管马云如何吹嘘线上销售的优势、也不管马云如何夸大线下销售的劣势,对于一个商人而言,数据等同于现实,是分析出来的,是实践得出来的,不是听别人说出来的。马云的成功是不可复制的,中国首富万达集团王健林的成功也是不可复制的。一个做电商,一个做实体经济。都是成功的范例。
    电商只是给传统的销售模式献出了一束花,而不是给传统的销售模式献上了一个花圈。电商的出现,绝
非是取代于传统销售模式,而是会使整个零售业市场更加遵循优胜劣汰的自然法则、市场规律,使中国零售业市场在国际大舞台上更具市场竞争力!试想,一个没有实体店的电商,会是一个怎样的状态?电商和实体店的竞争也只是局限于1/3的商品市场份额,电商的出现结束了传统零售模式的优越感、自大心。要说电商窃取了传统零售业的蛋糕确实有,但要把整个零售业净利润的负增长归罪于电商,会不会有点牵强。找理由不是商人的作风,是懦弱的表现,是不负责任的代名词。商人更应该与时俱进、更应该创新。
    有没有电商,传统零售业的成本压力都会存在,有没有电商,传统零售业过度膨胀的现状都会存在(我的娘啊,到处都是卖东西的,买东西的人了?怪不得有二胎政策哦,哈哈,玩笑)。有点钱了,不想寄人篱下,开个小卖部觉得不受气;有点实力了,就想开个超市或者卖场,想引导潮流。其实最受气的就是那些小生意人,你家里就算是死人了,面对客户时你都得面带微笑。从商者,所经历的坎坷和磨难要远大于其他行业。要想在商战中存活下去,其实,比拼的就是“道行”的深浅。现在传统零售业只是还没有适应电商的快车道。快速的物流、丰富的商品、海量的商品信息参考、热情的服务、低廉的价格等等,电商的优势明显,有很多的东西值得实体店学习,就看你愿不愿意去学。物流的快捷、商品的丰盛、周到的服务的经营理念,并不是高不可攀的(对于小生意人而言,管理实在是太少的“官”,经营才是主题)。传统的零售业现在的问题是,不做电商就是等死,做电商就是找死,因为2/3的商品不可能在线上实现支付,未来十年谁要是率先找到电商与实体店的契合点,谁就是中国零售业的未来、就可以引领时代的潮流。没人会在炎炎夏日为了一瓶冰镇可乐上淘宝,及时消费品的性质就是要体现及时性;中午做饭,发现厨房没有酱油了,不会等待物流发货在做吧?
    在这里我们很多人没有注意一个问题,电商1.8万亿的销售总额中,刚性需求的比重相当的低,绝大部分的比例是人民为了改善生活品质而消费的,这和传统实体店有相同之处也有质的区别,相同之处在于,同样存在于蜜月期,当市场饱和度达到临界点时,蜜月就结束了;质的区别在于,海量的商品信息,在选购商品上,有大量的信息作为参考。与电商不同,实体店,在一片低迷中,有刚性需求的粮油、食品、日用品的零售额增长相对稳定。全国50家大型零售企业粮油、食品类零售额同比增长4.2%。这是个问题啊,09年的次贷危机,中国的宏观调控,就像日本今年消费税上涨一样,提前透支了人民的刚性需求,这是消费疲软的原因之一,但不是最主要的原因。万达集团董事长王健林在“达沃斯”论坛上讲过,“消费品在线上永远做不赢线下”。我们不难看到,在实体店关门歇业的同时,电商也在以每年10000个卖家倒闭的速度和实体店比拼着。
    实体店要突围,最好的方式是,大中型连锁店利用现有的散布的实体网店,借助电子商务平台,实现线上订货,线下就近配送的原则(O2O),把服务送上门。把淘宝的评分机制纳入员工考核,实现现场客户评分制,把现场评分制度纳入员工业绩考核 ,直接和工资、奖金挂钩(这个是我自己加的,还没有实践过,没有实力去实践了、要破产了、哈哈,不然那有时间来发帖子)。用企业自身的这一个优势去弥补现在物流公司的物而不流、流而不快、快却没有服务质量的不足之处 。这里重点说说小超市、便利店这类的小店的生存。提升商品质量和服务质量,体现社区消费的及时性和便利性是至关重要的,因为一家便利店或者小超市的辐射面积是有限的,客源基本是固定的,像这类似的小店,要谈发展只有2个方法,一是开分店,二是在原有的基础上,增加客源(有难度,好比西天取经,所以,财大气粗的企业都选择了第一个方法,开分店!)。在小区周边一定范围内实现送货上门,服务上门。不要小看了这个“送货上门、服务上门”,小超市和便利店要是随时随地的都比购物中心和卖场早一步知道顾客的需求(你要是能变成顾客肚子里的蛔虫,他要什么你都知道),把货送上门、服务送上门,那80%的顾客去购物中心,都只是散步而已了,怎样做这条“蛔虫”了?有有个想法,也只有这么一个能想到的了(才疏学浅啊),当今的这个VIP机制其实就是一个很好的平台,VIP普通化,不要特殊化,一、每个顾客都是VIP,二、每个VIP的消费都有个档案库,其实这个一点都不难,因为你有收银系统,你有电脑,它会为你记录,普通VIP就是你的常客,就是你的亲朋好友,就是你的邻居,一家小店的辐射面积最多300米,每一米都是利润,每一米都是商机!人的社交圈的基础就是亲朋好友、邻居、同学、战友。每个月的消费基数就是下个月的起点,做好这个基数,在此基础上,研究VIP的消费规律,就是小店每天的功课,一个小店,要是有100个普通的VIP,每月人均的刚性需求最少在500元,一家三口就是1500元,你要是做好了30户人家、100个人的功课,一个月就100个VIP的营业额就在150000元,按照现在便利店的毛利润14%计算,都在21000左右,一个60平的便利店,不要员工,夫妻两人每月除开10000的房租,2000的营业开销,每月都有9000,一年都有10多万。100个VIP,就有10多万哦,而且只是刚性需求哦!100个VIP就是100个朋友,要像对自己一样的去对待朋友,当然不是所有的顾客都是上帝,顾客也要分档次和层次,没有层次的顾客永远没有购买力!那就不用“鸟”他了(我就是这种不想“鸟”他的商人,小本生意,精力有限啊!)。所以做好你的邻居、你的亲朋好友、你的兄弟姐妹,是小店的基础。然后才是做好你的小区!每一米都是利润,都是商机!
2014-05-19 09:19被设为精华,积分加20,金币加4
回顶部

  快速回复 高级回复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Ctrl+Enter直接提交帖子]  



网站简介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ICP证:浙B2-2007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