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十一”将至,电商摩拳擦掌。为预防“双十一”期间欺诈、误导消费者,南京市工商局昨天组织苏宁易购、好享购物等10家电商进行“行政指导”,要求规范“双十一”促销行为。而在几天前,国家工商总局已约谈阿里巴巴、京东等10家电商,要求各大电商梳理以往促销问题,采取措施防范。
“双十一”网购问题不少
南京市工商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往年“双十一”集中促销问题真不少:
低价诱惑。部分电商“先提价、后打折”,或先低价打折吸引消费者关注、再以无库存为由,单方面变更甚至撤销促销,误导消费者。
劣质倾销。有些商家以次充好、以假乱真,推销劣质产品。
霸王条款。一些电商在消费者支付成功后,以恶意消费为理由,单方取消订单;有的网站显示有货,但消费者下单后,网站称“工作失误”或“货源不足”自行取消订单。
服务打折。送货不及时;拒绝消费者验看商品;消费者退货或订单被取消后,迟迟不退货款;网站不开销售发票;不履行“三包”义务;不及时兑现促销返券。
国家工商总局副局长甘霖针对今年“双十一”特别指出,应纠正网络商品交易中存在的准入把关不严、对商品信息的审查处置不力、网络经营数据过度封闭和销售行为混乱等违法违规行为。“尤其是切实纠正假打折误导消费者、虚假宣传及违法广告、不公平格式条款和不合理附加要求、虚假信用评价等问题。”
电商表态“不搞欺诈”
昨天,南京市工商局有关负责人向电商提出要求:在网站显著位置,事先公布促销活动的期限、方式和规则,防范一些经营者采取先涨价后降价方法虚构优惠促销;全面排查商品信息,严禁发布国家明令禁止销售的商品信息;严格履行承诺,不得对商品和服务作引人误解的虚假宣传;采取必要的技术手段保障平台正常运行,配送不及时,要向消费者做好解释;切实执行“7日无理由退货”等法规。
指导会上,各家电商纷纷表态:不搞欺诈。苏宁易购客服经理宋容介绍,公司加大力度培训客服、售后服务人员,已有约3000人受训。途牛网运营经理高峰表示,“我们会先行赔付,再向商家追责。”好享购物电子商务部部长吴陆平说,“消费者退换货,费用我们出。只要你打个电话,我们上门取货。货值小于1000元,上门取货时就会退款。”
消协发布消费警示
昨天,南京市消协也专门发出针对“双十一”的消费警示:
不要轻易点击卖家提供的交易链接或图片,更不能通过卖家提供的第三方支付链接进行付款。对自己不熟悉的网站,应多方甄别,使用相关软件帮助识别拦截,查验网站下方的ICP及各项许可证,保护网购安全,以防误入“钓鱼”网站。
保存网上商品交易图片以及与商家聊天记录等,并索取有效购物凭证或发票,以备发生消费纠纷时维权所需。在收到商品出现问题,且无法与商家达成一致时,及时向电商企业平台的维权团队投诉。若纠纷仍不能协商解决,向有关部门或消协投诉。
南京市消协副秘书长曹炜强调,消费者点击鼠标之前,应从“消费误导”中走出来。比如,7天退货的时限,指的是货物在消费者手中的7天,在路上时间不算;不要被电商以“商品包装破了,不能退”所欺骗。
每年“双十一”活动后,总会迎来投诉高峰。去年“双十一”过后3天内,南京市消协接到网购投诉222件,日均投诉74件,约为平时的5倍。南京市工商局消保处处长乔晓明透露,截至昨天,南京12315今年接到投诉56261件,其中涉及网购11371件,占投诉两成。而网购投诉中,九成涉及苏宁易购。
今年“双十一”,网购一族的鼠标能否点得更轻松?人们拭目以待。
声音>>>
把好每道关口,扎紧每道篱笆
再过几天就是“双十一”,把监管做在前面,有利于预防和减少购物欺诈行为。
事后“发飙”,不如事先“发狠”。产品质量有瑕疵、假冒伪劣,拖延送货、拒绝退换货,拖延维修,虚假宣传……过往的“双十一”消费侵权事件高发。消费者投诉若得不到处理,意味着权益受损害;即便得到处理,消费者、消协、物流等方面为之付出的时间、精力、财力成本过高,造成社会资源的错配和浪费。在医疗界,一毛钱的预防相当于七毛钱的治疗,在管理上,事先“发狠”一分,不亚于事后“发飙”九分。
当然,防止消费欺诈行为,规范消费秩序,是综合题,不可能一招就能解决所有问题。事先预警,事中监管,事后严罚,每一道关口都把好,每一道篱笆都扎紧,环环相扣,节节阻击,持之以恒,方可奏效。从这个意义来说,事先“发狠”要“狠”到位,“狠”得其所;事后“发飙”要“飙”得其法,“飙”到要害,电商乱象才能平复,消费者权益才能得到有效保护。
galizt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