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联商论坛 -  百货店|MALL -  贴子
1767  |  1

主题:这家百货公司为何能在电商冲击下毫发未损?

诸振家

积分:80742  联商币:37793
  |   只看他 楼主
这家百货公司为何能在电商冲击下毫发未损?

近年来中国电商一路高奏的凯歌,似乎成了传统百货业的“挽歌”,关店潮此起彼伏,百盛、玛莎、沃尔玛、万达百货等著名企业也不能幸免。

在实体店的一片哀声中,为何一家名为“信誉楼”的百货公司却风景独好?

实体店景象凄凉,信誉楼“凭啥”?

近年来中国电商一路高奏的凯歌,似乎成了传统百货业的“挽歌”,关店潮此起彼伏,百盛、玛莎、沃尔玛、万达百货等著名企业也不能幸免。

在实体店的一片哀声中,信誉楼却是另类,原有的20家连锁店铺,生意一如既往地兴隆,2016年下半年,其任丘、元氏等六家新店即将建成开业,计划中的故城、深州等多家店铺也将在两年内陆续开业。

  

信誉楼百货集团董事长 穆建霞

信誉楼是一家以百货零售业为主的股份制商业企业集团,于1984年创建于河北省黄骅市,并陆续将连锁店铺开到河北、山东等多个县市,目前拥有总营业面积25万平方米,员工2万余人。

在信誉楼32年的历程中,凭着自身对商业世界的独到理解,走了一条独特的发展之路,一条看似艰难却稳健的道路,虽然历经时代变迁,一直保持健康成长,因此被誉为“不可复制的商业奇迹”。信誉楼真的不可复制吗,其“健康长寿”的原因何在?

  

在信誉楼,柜组主任及以上干部、优秀导购员、技术人员都可获得股权,目前,信誉楼20000多名员工中,享有股权的员工共7000多人,约占30%。

本质的思考:为什么做企业?

为什么做企业?不同老板有不同的回答,每一个答案都指向一条道路,康庄大道或旁门左道。企业能否健康长寿,从创业动机萌生开始就已经注定了。

信誉楼的创始人张洪瑞先生自称“自私的利他主义者”,他的创业动机简单而纯正,32年来从未改变——“我办信誉楼,不是为了个人发财,我就想干点儿事,证实一下自身的价值,再一个,我搭个台,让大伙儿唱戏,都唱个大红大紫”。

创业前,张洪瑞是个优秀的生产队长,将城关镇楼西村二队带成了全县闻名的先进队,他的抱负是带领全村人致富。但是,1984年包田到户,生产队解散了,张洪瑞失落之余,换了一种方式实现他的抱负:带领乡亲办企业。

后来,张洪瑞将自己的愿景凝炼为六个字:敬天,益人,悦己。意思是:按自然规律办事,通过帮助别人,让自己获得快乐。

创业不是为了个人发财而是帮助别人?很多人不信,但信誉楼的员工信。因为从信誉楼开始盈利起,张洪瑞就着手将信誉楼打造成一个“共享型经济体”,早在1988年,信誉楼就成为河北省首家劳动股份制企业,让员工分享企业红利;2001年,进一步升级为“人力资本股权制”,将绝大部分股权分配给了公司的核心员工。

据董事长穆建霞介绍,柜组主任及以上干部、优秀导购员、技术人员都可获得股权,但股权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实行动态管理——“岗位决定股权,不同的岗位授予不同的股权,人力资本决定你能持有多少股份,不是货币资本说了算。岗位变动时股权随之变动,你胜任这个岗位,如果有发展,那么股权再增长;如果在这个岗位上不胜任,降职了,股权随之下降;如果离职或退休,股权按照离退时的价格,由公司收回。”

目前,信誉楼20000多名员工中,享有股权的员工共7000多人,约占30%,“这个数字还会增加,”穆建霞董事长说,“这给员工提供了一条通过他的劳动、技术、能力、智慧参与公司治理、分享利润的途径。”

同时,让岗位股掌握在能为企业创造较大价值的核心员工手中,一代代德才兼备的员工必将视若生命地将信誉楼的事业传承下去,这是张洪瑞的信念,他相信他找到了使信誉楼基业长青的正道。

2008年,张洪瑞将信誉楼进一步定义为“没有终极所有者”的企业,尽管信誉楼是他个人筹资创办,但他不打算将信誉楼办成家族企业,信誉楼属于一代代信誉楼人。尽管他的三个子女都在信誉楼工作,当他退居二线时,他没有交班给任何一个子女,而是由董事会民主投票,选举出了一个新的领导集体。

到2016年,张洪瑞的股权已降至1%,了解他的人都相信,他创业确实不是为了个人发财,而是为了让大伙“唱个大红大紫”。穆建霞说:“老总的想法变成了整个团队的想法,他的初衷变成了我们企业的使命——让员工体现自身价值,享有成功人生。”

在常人眼里,利己和利他是对立关系,但世上确实有一种人,深刻理解“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意蕴,使利己、利他高度统一。张洪瑞说:“小时候老师教育我们热爱祖国,报效国家,回报社会。我信这个理儿。”因为信,才有了无怨无悔的追求。

  

信誉楼一开业,实行“五试一退”制度----凡信誉楼经营的商品,都可凭发货票退换。1986年,开出了全国第一张“信誉卡”,售出商品凭信誉卡包退、包换、包修。

诚信是一条不可逾越的红线

在信誉楼的健康基因中,诚信是一个核心点。

对“诚信”二字,信誉楼人的理解是“实实在在为人,本本分分做事。”

两件小事,可以说明信誉楼人对诚信的态度:

一位新员工卖货忘了收款,惴惴不安地跟柜组主任说明了情况,主任安慰了他,并帮他分析在何种情况下、在哪个环节出了失误。对于失误,信誉楼的规定是要安慰,不允许批评处罚,损失算公司的。

在手机还没有普及的年代,一个商品部经理用公用电话打了私人电话,登让时记成了公事电话,于是,该经理被无情地辞退了。

这不是钱多钱少的问题,不是宽容与否的问题,对信誉楼来说,是否诚信才是最大的问题,这是一条不可逾越的红线。

信誉楼初创时,中国的商业环境比较恶劣,假货泛滥成灾,商业欺诈盛行。在这样的环境下讲诚信,可能是一个冒险。但张洪瑞通过言传身教,使追随者们相信,诚信和利益不是对立关系,不欺不诈,才是企业的基业长青之道。

怎样讲诚信?信誉楼一开业,实行“五试一退”制度——自行车试骑3天;洗衣机试用7天;电视机试看半个月;收音机、录音机试听5天;各种日用化妆品可以当面试用;凡信誉楼经营的商品,属于质量问题都可凭发货票退换……1986年,又开出全国第一张信誉卡,售出商品实行“三包”。这在当时是惊世骇俗的举措,面对不时而来的恶意退货的顾客,一些员工对“三包措施”产生了怀疑,但张洪瑞不为所动,他让有关人员作了一个统计,发现退货率越高的商品卖得越快,于是,大家心里有底了,从理性上认识到了“三包”制度的可行性,无论顾客退货是善意的还是恶意的,都热情接待,决无怨言。

信誉楼还确立了一些经营原则:商品无二价,合理加价,抗拒暴利诱惑,不赚昧心钱……有一次,信誉楼一批西装的加价率高出了公司的规定,张洪瑞发现后,流着泪批评负责人说,这样做会让信誉楼走上绝路。为了弥补过失,信誉楼做电视广告公开道歉,退还差价。2003年,非典肆虐全国,一时间,金银花、板兰根等中药制剂价格飞涨,信誉楼却坚持平价销售,不发“国难财”。

在某些公司,员工的不诚信行为是公司的高压政策压出来的,诸如“绩效考核制”、“末位淘汰制”,都能逼得员工“狗急跳墙”。信誉楼反其道而行之,考核员工不用业绩、利润等硬指标,而是用一些软性的东西来评价。例如对导购员考核的是商品知识的丰富程度;能否站在顾客的角度为顾客着想,能否为顾客提供优质的服务;退换货接待能力;对团队其他成员是否关注关爱及柜组日常工作是否做到位,等等。简单说,考核员工是否做好了该做的事。信誉楼的管理者们相信,只要做好了该做的事,业绩就不是问题,即使有问题,也不是员工的问题。

在诚信被视为稀缺资源的环境中,商家大多头脑活络,信誉楼的生意做得这样“死板”,很难赚到钱,事实也是如此,开业六年,信誉楼账面上没有一分钱的利润,发完工资、交完各项税费,净利几乎为零。但是,熬过第六个年头,张洪瑞却兴奋地地宣布:信誉楼成功了!因为信誉楼把重誉守信的牌子做出来了。

果然,从第二年开始,企业净利润打着跟头往上翻:二十万、四十万、八十万……连锁店也一家接一家开起来。时至今日,信誉楼已发展成为一家资产数十亿元的大型零售集团。他们用32年的经营实践,验证了诚信与利益的一致性,验证了“大商不奸”这一至理名言。

在32年中,多少企业因为追求短期暴利而被市场大潮冲得无影无踪,信誉楼却凭借诚信的口碑,跟时代一起前进。

走过了,看过了,收获过了,信誉楼人对商业逻辑也有了自己切身的体会和感悟。“做企业应该遵从商业伦理道德,有的投机行为没有道德伦理,一次性挣钱行,短期挣钱行,他绝对持久不了”,穆建霞如是总结说。

“切实为他人着想”

在知名情感专家涂磊主持的“中华好家风”节目中,有一期关于信誉楼的内容。一个情况引起了节目嘉宾的惊讶:信誉楼晚上不营业,每天下午六点半关门。为什么惊讶?因为多数零售企业晚上营业。涂磊问一个信誉楼员工:假设九点关门,工资加一倍你干吗?回答很干脆:不干!为什么?答案让人目瞪口呆:陪家人最重要;把营业空间让给同行。

“把营业空间让给同行”,这么大器有爱的理念不是所有企业都有的,却是全体信誉楼人的共识。因为信誉楼不是孤立地看待个人、企业与社会群体的关系,他们将彼此看成共同生态环境的一部分,“切实为他人着想”是信誉楼健康基因的又一个核心点?“他人”是指员工、顾客、供应商、商界同仁、周边社区、各界朋友等一切关系人,信誉楼的为他人着想,确实有许多出人意料的地方——

  

“很多顾客买货只认信誉楼,他就是买把葱,也会越过好几个商厦,来信誉楼买。他不是来消费那把葱,是文化。他觉得进信誉楼很放心、很享受。”

第一,切实为顾客着想

信誉楼从来不说“顾客就是上帝”,因为上帝和信徒不是正常的人际关系。信誉楼的提法是“视客为友”,为顾客提供服务是“代客购物”。

穆建霞董事长介绍说,信誉楼“要求员工从心理上转换自己的身份,假设自己是陪亲友来逛商场的,用我的专业知识当好亲朋的参谋,能为他们提供满足需求的方案”,这样,“售货员变身为导购员,用真诚的心对待顾客就成了自然而然的事情”。

她举了两个例子:一位顾客选中了一捆韭菜,导购员拿过去,解开,顾客不解,问为何不直接上称?导购员说:草绳要占分量,一定要把草绳撤掉再称。

一位顾客看中了一款价格2000多元的智能手机,导购员会问:谁买?回答说给老父亲买。导购员就贴心地建议说:你买一款老年专用机,字号大,声音清晰,简便操作,很适合老年人用,价格只要200元。顾客欣然接受了建议,买了老年机满意而去。

一般商家将缺斤短两当成经商技巧,信誉楼一根草绳的便宜都不占;一般商家希望顾客“只买贵的不买对的”,信誉楼把生意做出了人情味。将心比心,顾客也记住了信誉楼的好,“很多顾客买货只认信誉楼,他就是买把葱,也会越过好几个商厦,来信誉楼买。他不是来消费那把葱,是文化。他觉得进信誉楼很放心、很享受,”穆建霞如是说,“有人做过统计,信誉楼在全国商业企业中,单位坪效和纳税额是最高的。”

她还说:“我们天天教育员工怎么为别人着想,当你为别人创造幸福的时候,获得了尊重和认可,你自己不就幸福了吗?这是市场逻辑,我们完全尊重这个规律。”

第二,切实为供应商着想

信誉楼自创办起,就规定了跟供应商合作的“四不准则”:不拖欠货款,不转嫁风险,不收受回扣,不接受吃请。

在那个“三角债”盛行、吃请吃回扣成风的大环境中,做出这样的规定,考验的不仅仅是商业智慧,更是道德担当的勇气。逆潮流而行,要冒失败的风险。

但是,熬过最艰难的几年后,信誉楼赢得了供应商的真心认可,最终双方都尝到了诚信合作的甜头。一位供应商感慨道:有些超市“给供应商施加了过多的费用”,这些额外产生的费用最终会转嫁到消费者身上,“而我们跟信誉楼合作是干干净净的,这样我们跟信誉楼、消费者之间形成了一个良好的市场秩序”。

穆建霞董事长说:“信誉楼的四不准则给供应商吃了定心丸,使供应商可以全身心投入到提高商品质量上来,诚信基因有效地从流通领域渗透到生产领域,因为诚信做背书,周转效率大大提升,市场、信誉楼、顾客和供应商就形成了良性循环。信誉楼将自己的‘诚’给予了顾客和供应商,也收获了‘信’的回报,很多供应商会把优惠的政策留给信誉楼。”而供应商的优惠政策,为信誉楼保持价格竞争力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第一家信誉楼开在黄骅这个只有十几万人口的城市,店址不是选在繁华区,而现在,信誉楼周边有六座大型百货商厦,成了远近闻名的商业中心。

第三,切实为商界同仁着想

常言道“同行是冤家”,在同一个商圈内,竞争对手之间是此消彼长的关系,你多占一个点的市场率,意味着我的市场空间就被压缩了一分。一家实力强劲的大商场开业,往往意味着周边同类商店营业额大幅削减。

信誉楼对市场的理解不同:同行,不是竞争对手,是竞争伙伴。在同一个商圈,如果同行和平共处、彼此协力,市场规模可以成倍扩大,最终不仅有益于人,也有益于己。因此,信誉楼本着与同行共同做大市场的思路,努力营造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不搞恶性竞争,不打价格战,不搞打折促销,对自身的经营模式、管理心得,主动倾囊相授,甚至把商品的加价率告之同行。周边有新商厦开业,信誉楼像自己开业一样,挂条幅祝福。由于商业环境良好,形成了“洼地效应”,凡是有信誉楼的地方,都成为当地的商业中心,郊区及周边各县的顾客都被吸引过来,信誉楼固然生意兴隆,同行商家也能从“蛋糕”中分得可观的一块。

第一家信誉楼开在黄骅这个只有十几万人口的城市,店址不是选在繁华区,而现在,信誉楼周边有六座大型百货商厦,成了远近闻名的商业中心。信誉楼第一家分店建在青县,选址远离原来的商业区,是一个开发了几年却一直开发不起来的地方,但自从青县信誉楼开业后,那里成了一个商贾云集的地方,地价也上涨了几倍。

很显然,造成这种良好局面,不仅依赖于信誉楼自身的努力,也离不开同行的共同协力。

第四,切实为政府着想

2009年,信誉楼去枣强开第七家分店时,当地政府很重视,谈判时政府几位主要领导都在场,给出了一个很有诚意的地价:每亩6万元。张洪瑞一听,蹭地站起来,说:我不同意!领导们都吓了一跳。张洪瑞说:6万元钱的价格太低了,这么低的价格,不是政府吃亏,就是老百姓吃亏,我们不能接受。领导们更是惊讶,问:那你说多少钱?张洪瑞说:我们刚刚在藁城是19.6万元一亩,咱们按那个价就行了。

给低价不要,主动要高价,难道是财大气粗想摆谱吗?不是。穆建霞董事长解释说:“我们也要为当地政府的领导着想,尽量不给政府添麻烦,不提额外要求,不让领导们为我们担更大的责任。”至于纳税,承担社会责任等等,信誉楼每年都是先进单位,不需要政府操心。2015年,信誉楼营业收入72亿元,纳税额3.5亿元,数字最能说明问题。

信誉楼不给政府添麻烦、添负担,体现了“切实为他人着想”的一贯思路,正因为如此,信誉楼无论去哪个地方开业,都会受到当地政府的欢迎和支持。

第五,切实为周边社区着想

信誉楼在蠡县建店时,施工队清理工程现场,洒落在路上的垃圾比较多,引起当地居民的投诉。保定区域的总经理李炳正听说后,亲自去跟工地协调,要求一定要封闭作业,丢了垃圾一定要清扫干净,并且要定期洒水,不影响周边的居民。

类似的事例比比皆是,因为信誉楼的原则是“不扰民”。不仅不扰民,还尽可能地服务于民,与信誉楼临近的社区胡同是土路,信誉楼会主动出资硬化、方便居发出入,信誉楼商厦的环境卫生也得到了保证;每年冬天下雪的时候,信誉楼会组织员工扫雪,不是自扫门前雪,而是将周边街道的雪都集中起来,把周边居民的出行路都清理出来。不仅如此,大凡信誉楼开业的地方,周边的地价、门市、房产都会增值,居民们也跟着受益,因此,信誉楼越来越受社区居民欢迎。

信誉楼的“切实为他人着想”,将与之相关的一切人际关系都疏通了、理顺了,为自己营造了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穆建霞说:“我们起初提的理念是经商先做人,现在体会了,把人做好了,事就好做了。”为他人着想是做人的关键,把人做好了,最大的受益者是自己,这才是真正的为自己着想。

  

信誉楼三十多年,做了大量重要而不紧急的事情,看似与赚钱无关,但却对企业发展至关重要。

“把主要精力放在做企业而不是赚钱上”

信誉楼创业六年不盈利,原因不在于讲诚信,主要是不懂经商,没有经营管理能力。“不懂怎么办?只有一个字,学!”穆建霞说,“如果做企业把眼睛盯在赚钱上,别说6年,一年也盯不住,一年过了就得赶紧想辙去赚钱。如果说信誉楼有什么跟别人不一样的特质,就是追求不一样,没有把赚钱放在第一位,所以耐得住寂寞,能够静下心,沉住气,做自己该做的事情,我们所说的该做的事情是企业的基础性管理工作,比如制度完善、员工整体素质的提升、机制、体制和文化建设及战略的管理,等等,信誉楼三十多年,做了大量重要而不紧急的事情,看似与赚钱无关,但是密切相关。”

信誉楼做了哪些“重要而不紧急的事情”?

第一,建立起了一套成熟的管理体系

早年信誉楼跟《中外管理》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通过《中外管理》的讲座、培训课程、恳谈会,获得了大量国内外先进理念和管理技术。穆建霞董事长向记者深情地回顾了她第一次去接《中外管理》创始人杨沛霆教授来信誉楼办讲座的情景:那时信誉楼条件有限,接杨教授的车是一辆箱式小货车,杨教授却毫无芥蒂,欣然前往……

信誉楼人还通过其他各种途径学管理、学经营、学文化建设,但他们主要靠实践探索,边试错边总结,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最终建立起了一套符合信誉楼自身特点的制度体系,如考勤制度、财务管理制度,廉洁管理办法等等。信誉楼的制度体系注入了自己的文化基因,用制度保障“诚信”和“切实为他人着想”成为全体人员共同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

第二,确立了具有信誉楼特色的经营管理模式

信誉楼实行集团化管理,集团总部有八大科室,集团公司下设山东、石家庄、保定、沧州、衡水五大区域,每个区域设一个区域总经理,各自管辖几个连锁店。每个连锁店设一个总经理,下辖各科室和楼层。每个楼层有一个楼层经理,楼层下面有五到六个商品部经理,商品部经理管辖六到八个柜组,柜组设柜组主任一名,员工数名。

信誉楼实行进销一体的经营模式,以柜组主任为采购主体,把权力放给一线。柜组是最小的经营单位,一个柜组有三到五个人,柜组主任负责进销存和人员的管理。穆建霞介绍说:“采购权全部在主任手里,选哪个品牌,选跟哪家供应商合作,都由他说了算。我们充分授权力给主任,一个是锻炼他们的业务能力;第二个是他们既站柜台,也负责市场采购,所以他能直接了解顾客的需求。主任的职责是代客购物,代顾客到市场上去选购他们所需要的商品,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允许试错,允许试错是我们培养干部员工最有效的一个方法。张总经常在会上打比方,引进新商品要多品种、少批量,引进10个,7个错,3个对,这就算对,因为对的3个,是3N次。允许大胆地尝试,这样就把人才锻炼出来了。”

信誉楼的业务是在管理下开展的。进货权在柜组,但价格必须遵守公司的加价率规定,由财务管理室签字后才能销售。考核柜组主任们的工作,不考核利润指标和销售业绩,但要考核库存结构是否合理、商品结构是否丰富、关注关爱员工、打造积极健康向上的环境以及柜组其它管理工作。

后台管理部门的职责是为一线服务,同时负有检查、监督、考核、指导之责。穆建霞介绍说:“我们多采用现场管理,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后勤八大科室,职能不仅是检查,还有服务。例如,业务部要开展业务培训,内容涉及商品质量如何管理?如何做市场考察?业务工具的使用等等。培训部负责的是文化理念和制度的传承和引导,主要根据公司导向,强化文化的扎根与落地,其它培训内容结合一线需要开展。后勤部门工作的好与坏一线有评价权,二者是相互制约又相互促进的关系。”

她自豪地说:“信誉楼的优势在哪儿?在于我们拥有数以千计的专业买手。这些人每天下到市场上,接触最新的信息、最新的商品,个个都是行家里手,精兵强将。”

值得说明的是,信誉楼从来不用“空降兵”,所有管理人员都是从一线摸爬滚打干上去的,张洪瑞的三个子女也不例外。目前的张洪瑞的外孙女,一个90后美女“海归”,也在信誉楼站柜台,不享有任何特权,从基层干起,干到什么程度,全靠自己的能力和干劲。信誉楼之所以强,强在一支实战经验丰富的人才队伍,而根本上,强在培养人才的机制上。

  

自采自营是信誉楼的一个特点,没有引厂入店,没有出租柜台,而自有品牌的运营更是信誉楼独创的经营特色。

第三,创新了符合自身特点的商业模式

自采自营是信誉楼的一个特点,没有引厂入店,没有出租柜台。穆建霞说,引厂入店或出租柜台,人家可能只想多赚钱而不会考虑更多的诚信问题,而我们的自采自营模式,才能按照我们自己的想法做企业,真正兑现诚信的承诺。

信誉楼采用的虽然是最传统的商业模式,却有三个让人眼睛一亮的创新:

一是自有品牌:目前信誉楼有多个定制的自有品牌,这些商品只能在信誉楼买到。

二是监制和验厂:对某些容易出现质量陷阱的商品,尤其是食品,信誉楼实行监制和验厂的办法,以确保顾客买得放心、用得省心、吃得安心。

三是跟品牌企业进行战略合作。信誉楼目前有多个品牌专柜,例如老凤祥、波士登等等。品牌专柜类似于品牌连锁店,经营方式却是自采自营,现款结算不退货,这样有利于跟品牌企业建立长期稳定的战略合伙伴关系。信誉楼的销量非一般品牌专卖店可比,有较强的议价能力,确保了商品价格的竞争优势。

第四,建立了一套健全的治理机制

从2008年开始,张洪瑞被查出患有肺癌,他决定退居二线却不打算将企业交给自己的子女。为了让信誉楼持续健康发展,从那时开始,信誉楼开始尝试“三权分立”制度,用监事会、董事会、总裁来构建“三权分立”的治理结构。监事会的主要职能是提名权和监督权,提名谁可以做候选人;董事长负责外部事务、企业形象、企业文化、选人等;公司内部经营管理工作实行总裁负责制。

换届实行差额选举制,每四年一换届,可以连选连任。先换监事会,由上一届的监事会提名下一届监事会的候选人,交股东代表大会选举。然后,由新一届监事会在整个集团提名董事候选人,再交给股东代表大会选举。董事会成立后选举董事长,然后由监事会和董事长共同提名总裁、副总裁的候选人,交董事会选举。总裁选出后,由总裁组阁,提名人力资源总监。人力资源总监协助总裁物色其他总监、区域总经理、各商厦总经理、各店主管会计人选,再交给董事会选举,最后组成一个强有力的管理团队。

穆建霞说:“对三权分立制度的探索,我们投入了很大的精力思考、探索和实践,究竟是为了什么呢?不尽然是为了我们自己,为的是以后社会上更多老板,当他们明白了企业追求利润和积累财富不是终极目的,希望做基业长青企业的时候,那么,我们探索的这套制度就可以被他们所借鉴,就是说,是为了更多的企业,也是为了社会责任。”

她还说:“我们张总起初创业的时候,第一个心愿是,为追随他的人搭建一个施展抱负的平台;第二个心愿是,要探索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百货商业发展道路。现在他的两个愿望都实现了,癌症也完全康复了,他践行了‘敬天,益人,悦己’的人生哲学、经营哲学,收获的是,企业健康,家庭幸福,自己快乐。”

慢而稳的发展思路:不求一夜暴富,不怕一朝脆败

信誉楼创立32年,建成二十家分店,跟那些风风火火做起来,一年建成数十百家分店的企业相比,发展速度不算快,甚至可以用“慢”来形容,但是每一步都走得非常稳健,一步一个脚印,几乎没有一朝脆败的可能。

信誉楼的发展战略,有两个特点:

第一,不上市,不投机,静下心来,专注做百货

“我们不用成功这个词,我们的提法是,信誉楼走在健康发展的轨道上,我们追求的基业长青,是一代一代信誉楼人的终极目标。”穆建霞说,“信誉楼注重过程管理,有的企业是重结果,不论用什么样的手段,达到他想要的结果就行,而信誉楼是注重过程的,我们认为过程做好了,结果是自然而然的。”

信誉楼创办32年,经历了多个时代,遇到过无数个赚快钱、赚大钱的机会,但信誉楼抗拒诱惑,专心致志做百货,将每一个管理板块做精做透,做出自己的特色,这种“工匠精神”,对当今浮躁的商业风气来说,实属难能可贵!

  

优秀导购员从一星到五星,分为五级,五星级导购员的工资跟经理一样,同时享有相应的股权。

第二,不急功近利,不强求做大

穆建霞说:“我们的发展有两个前提原则,第一,在人力资源留有余地的前提下;第二,在资金留有余地的前提下,稳健发展。”

信誉楼一家接一家地办分店,主要靠自有资金,人才全部从自家的“班底”培养。

信誉楼为员工提供一个事业平台,鼓励他们通过自身努力发展,同时实行“见习制”,即师傅带徒弟的制度,为员工成长创造条件。

对于有潜质的员工,可通过自荐、他荐和人力资源部门发现三个途径,规划职业发展方向,我们实行见习制,人力资源部门根据员工的需求和潜质,安排到合适的岗位上见习,由师傅手把手传帮带,柜组主任带一个见习主任,商品部经理带一个见习经理……见习三个月进行考核,优秀的如果有空岗,就把他推上去,如果没空缺,就放到人才储备库待用。穆建霞说:“我们考核干部,其中有培养了多少人?给公司输出了多少人才?作为他的一项业绩。”

对于不擅长业务的员工,信誉楼还有一个优秀导购员的发展通道,优秀导购员从一星到五星,分为五级,五星级导购员的工资跟经理一样,同时享有相应的股权。

信誉楼重视将发展机会留给每一个人,职位公开招聘,以文化亲和力定取舍,以特长定岗位,许多毫无背景的中青年骨干,都成为信誉楼的高层管理人员,集团董事长穆建霞和总裁罗茂莲,都是从基层一步步干上来的。

人才库储足了人才,信誉楼没有人才缺乏之虞。今年,信誉楼即将开张六家新店,很快就选出了六套班子,从总经理到商品部经理,都是自己培养的人才,有着相同的价值观念、行为准则,这就保证了无论哪家新店都能承继信誉楼的诚信基因和“切实为他人着想”的理念,也能保证无论哪家新店都能娴熟地运用他们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经营模式,从而实现稳健发展。

像老店一样,新店开业也不考核利润指标,管理者的薪酬跟销售业绩、利润不挂钩,以确保没有急功近利的短期行为。穆建霞说:“选派一位总经理,带领一个团队去经营一座新商厦,目标是在当地老百姓心目中树立良好的口碑,为百姓提供丰富的商品和优质的服务,他需要做大量的工作,要付出很多,第一年、第二年都是市场培育期,不会盈利,但总经理的待遇不比老店总经理的待遇低,因为我们看的是他的付出,看的是团队的成长速度,以及树口碑、树形象的目标是否实现。

对于信誉楼”夯实基础、把握规律、顺其自然、留有余地“的发展策略,穆建霞总结说:“我们没有急于求成,我们用的是笨办法,从根上做,慢慢地发展。很多企业急速的狂奔,跑到了前面,现在碰到了困难,经济下行,增速放缓,吃不住劲了,都要转型。怎么转?往哪儿转?都很迷茫。信誉楼不用转,因为我们从一开始就选对了路。我们走了一条最短的路,一条相对缓慢但十分扎实稳健的路。”

企业最有价值的工作是创造快乐

中外管理新媒体记者刚到黄骅信誉楼总部时,正巧赶上一场讲座,记者带着好奇心进去听了一下。可容纳千人的教室坐满了信誉楼的员工,还有一些“蹭课”的外部人员;讲师是当地一位儿童教育专家,内容是如何引导孩子的正能量。课讲得很好,却让我们有些疑惑,难道教育孩子跟企业的经营管理有关系吗?

针对我们的疑问,接待人员解释说,信誉楼的企业愿景是“员工健康快乐、企业健康长寿”,孩子的成长烦恼是一个共性问题,孩子教育不好,父母就不会快乐,家庭不就会和谐。而员工的心理状态、生活状态进而会影响工作状态。所以,教育孩子不仅是员工自己关心的事情,也是企业关心的事情。

提倡“员工关怀”的企业很多,将“员工关怀”提到战略层面考虑并落到实处的企业却不多,信誉楼在这方面可以说走在前沿,并且坚持几十年不变。

信誉楼各店的员工,每周六、日,分两批进行学习,课程内容涉及理念、制度、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穆建霞说:“教室、公寓是我们建新商厦的标配,如果选择的新址,没有地方建配套设施,我们宁可放弃。”

她还说,满足员工的需求、打造良好环境是信誉楼激发员工创造力、生产力的重要举措, “关注关爱员工的工作状态、生活状态,心理状态,我们是围绕着人来开展工作,把管理回归到原点上,回归到人自身的需求发展上,追求人的全面发展,实现人的幸福,这是我们一直努力的”。

信誉楼追求简单、有序和生活品质,更注重内外关系的和谐和心灵的和谐。

起初外派干部都觉得开新店是一笔“血泪史”,离乡背井孩子没人管,家里老人没人照顾。怎样改变这种状况,让开店变得相对轻松呢?管理层采取了许多改进措施:由工会和办公室负责,解决孩子们的入学、入托问题,以企业的名义去办理,尽量选好一点的学校,解决老人们的住宿问题,各店的总经理会定期陪老人们座谈、交流,请他们聚餐,让老人们感受企业的温暖;企业解决了员工们的后顾之忧,紧张的开业员工们累并快乐着。

“我们这么多年一直在探寻商业的规律,”穆建霞总结说,“我们不像许多大企业那样名声在外,但我们的工作是扎实的,企业内部各系统间是协调的,关系是和谐的,应该说,我们达到了管理者与员工之间、企业与企业之间、企业与社会之间的和谐,甚至可以说,达到了员工自我心灵的和谐。每个人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用心研究本职,做出色的自己,享受工作之美,生活之美,这样整个企业呈现的状态是:平和、有序、快乐、轻松。”

当我们的采访告一段落,信誉楼也到了下班时间,只见员工们三五成群,迈着轻快的步子,相互低语着、嬉笑着,神态轻松,表情愉悦,看不到一般企业员工脸上常有的紧张、沉闷、压抑、厌倦,从他们身上,我们看到了信誉楼的正常状态,正如穆建霞董事长所描述:平和、有序、快乐、轻松。我们也由此理解了信誉楼对企业哲学的理解:企业最有价值的工作是创造快乐,让他人快乐,让自己快乐。

后记

中国需要更多以无私为大私的企业家,例如任正非,例如张洪瑞,尽管他们的事业方向各有不同,却是同道中人,他们也必然带出一批批同道中人。他们的共同点是没有忘记商业的根本目的:服务于人,满足人的现实需求。

中国需要更多拥有伟大基因的企业,例如华为,例如信誉楼,尽管它们的规模千差万别,却都是令人尊敬的企业,它们也必然带出一批批令人尊敬的企业。它们的共同点是遵从商业逻辑,健康成长。

在眼花缭乱的商业世界,一些异化的观念会让人因迷茫而躁乱、而张狂,那些行走正道的企业和企业家可以成为拯救迷茫的清醒剂,让大家看到另一重境界、另一种姿态、另一种追求、另一种收获,从而发现自己的出路在什么地方。这也是我们挖掘信誉楼这个现实案例的初衷。

(来源:中外管理新媒体 采访:常鸿达、胡卫红、张伟 作者:胡卫红 摄影:南风)

回顶部

  快速回复 高级回复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Ctrl+Enter直接提交帖子]  



网站简介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ICP证:浙B2-2007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