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联商论坛 - 资料共享区 - 购物中心 - 资料
txt

 [原创]房地产企业开发模式的转型

今天我将目前国内外常用的几种商产地产项目的开发模式、赢利模式进行分析,来阐述其各自的利弊。看看你的商业地产开发模式走到了那个阶段?

- "市场式"开发模式

  地产开发商将商业物业统一开发,分隔成店铺,产权分散出售。此开发模式是中国商业地产开发的最原始模式,基本上完全采用了住宅房地产开发的流程及模式。其开发行为多数为主观的,缺乏坚实的市场调研基础、专业的商业定位及规划。这种模式几年前在国内相当普遍,万达集团在大连时的早期项目也是如此(一代万达)。由于这种项目长期运营的成功率非常之低,目前只有中小城市还普遍采用这种手法,通过"概念"来进行炒作开发;"日杂批发""数码电子市场"" 建材市场 "、“服装市场”等皆为原始的开发模式。开发商总是通过给小投资者一个赢利"概念"的前景,迅速将产权分散出售给他们,以求尽快回笼投资,创造利润。虽然开发商在项目初期很快获取了最大利益,但是后期运营中却会出现巨大“包袱”,这个“包袱”就是开发商在前期销售中,为了资金快速“回笼”而采取的一种销售方式——“代售返租”,而这也恰恰是早期商业地产“最好模式”。由于缺乏对市场的真正研究工作,没有合理的进行商业体量、商业功能及市场定位,商业项目往往不被市场接受和认可,结果是商户不愿意进住、招商出现严重问题。前几年,全国许多地产开发公司争着做商业地产,没有把商业地产弄清楚,错误地以为在住宅下面加上“商业”就是商业地产了(有人把它叫做“蛋糕插蜡烛”或者叫做“底商”),通常地上商业控制在4层一下。在国内,这种开发模式的“杰作”可以说每个城市随处可见,真正能运营成功的确是寥寥无几,除非这个地方是成熟商圈。所以,这种以开发模式会造成珍贵的土地资源大量浪费,也使商业项目价值大打折扣。加上由于经营模式决定它的运营模式,导致商业项目缺乏竞争力,而无法参与市场竞争。如上海升龙集团在郑州市的“曼哈顿”商业广场,开发面积120万平,商业规划面积25万方的,却是一个上下两层的底层商业。商业定位完全是靠拍脑袋拍出来的。这么大体量的商业面积居然是社区型的商业设计规划,在项目初期没有经过认真的市场调研和分析,或者说就没有弄清楚城市综合体的基本概念是什么?具备那些功能和应有的市场定位。“曼哈顿”商业广场开业2年多了,商铺出租率90%,始终有10%的商铺空置。由于受到经营模式的限制,什么经营调整?什么促销推广?什么顾客关系管理?等等这些在现代购物中心管理手段,根本就无法实施下去。所以,这种商业基本上是看天吃饭,因为你参与经营管理的能力基本丧失,除了日常的填铺招商、租金收缴、清洁安防之外。这就说明一个社区 “步行街”商业规划设计,只能满足社区居民消费。市场定位的失败造成大量商铺空置,租金就变成白菜价,自然就陷入招商和经营困境之中。

- 初级"购物中心"模式

  有了开发购物中心的基本理念及开发程序,进行过比较深入的市调,进行过商业定位及商业规划,但由于缺少商业资源及专业技能,不了解不同业态的物业条件要求,在不确定主要入住店铺的情况下,盲目开工建设。在日后的招商工作中难免产生较大的建筑及结构改动,并容易产生功能的不配套。此类型开发模式中往往预留出一部分商业面积用来出售,但同样会产生业态不平衡及难以实现统一管理等困难。比起第一类模式有很大的进步,但"主观性"仍太强,实施起来相当复杂繁琐,常常因店铺的基本物业配套要求不同,与设计不符进行大量改造,造成时间及投资的浪费。如武汉汉阳福星国际城项目,只作了一个相对简单的市调工作,凭空想象定位于“创意办公与购物于一体”一到四层4万多方的商业体。交房一年多了,招商的面积不足3000米。所以,在没有任何大型主力、次主力商铺确定,各业态的基本物业条件没有搞清楚情况下,盲目开工建设,风险是也相当的大,做出来的东西就会成往往“四不像”。主力商家、次主力商家因结构性问题无意入住,即使勉强入住租金都也是白菜价。散户商业看不到主力商家入住,看不到商业远景而犹豫不决,更无法激起他们的投资欲望。

  

- 中级"购物中心"模式

  前期调研分析、选址相当认真合理,项目前期进行过主力店预招商工作,即对主力店进行较实质的接触,基本确定了双方合作意向,对其租金、建筑要求及管理方式达成了共识,(三代万达)购物中心开发模式基本属于这一种。把主力店预招商工作定义为"订单式生产"。开发目的性很高,最大程度上减少了浪费。但常常因为资金链问题(希望资金尽快回收以开发新的项目),对相当大比例的小型店铺进行产权出售,如万达广场的外街13层店铺,我常常与业界的朋友戏称它为万达资金链的“翅膀”,这确实给万达商业地产扩张带来了腾飞。同样由于管理和产权不统一,而许多小投资者不具备商业资源及运营能力,这部分小店铺将成为购物中心的"软肋",难以全面体现及提升购物中心的价值,并在运营过程中产生不利的影响,像洛阳万达广场就如此,地理位置相当不错,但外街商铺经营非常惨淡,这是万达模式的普遍现象。也许万达的决策者认为,外街商铺只占我商业体的20%不到,经营好坏对我影响不大,这里我想说的是短期是可能不会受到影响的。但长期就未必了,任何商业业态都有他的共生性,可以预测不久将来的万千百货同样受连带影响。再说外街经营不好,同样造成商业形象、品牌美誉度和企业社会形象的损害,企业也不可能像洗干净的“罗布头”与“泥”没关系。当然可以肯定的说,目前万达运用这种模式是成功的,至少在企业扩张时期没有问题,但对万达集团的长期发展肯定会有影响。

- 金融产品式"开发模式(高级购物中心模式)

  开发理念与前三种模式定义不同,商业项目作为一种"金融产品"来开发,主要原则是在项目开发的各个阶段,规划设计出尽可能完善的、确定的商业物业的价值。如上海升龙集团的“升龙城”项目——这是个真正意义的“高级购物中心开发模式”。商业体由6万方的主题百货、12万方的大型购物中心、希尔顿酒店、顶级写字楼、公寓楼、商业银行等组成。在规划上,充分考虑独立业态完整性和合理性,外街一拖二商铺与主体商业完全剥离出来互不干扰,成为独立经营主题区。12万方的购物中心具有6000多平米的椭圆型内广场直通天顶,天地相通、日月相融,既有内广场的特殊功能,又有外广场通透、豪放和舒展的空间感受。可以想像在景观、灯光、夜幕、星光的陪衬下,不管在此休闲还是购物定会留下美妙的感觉和记忆。由于考虑到了商业运营的长期性,公司商业物业自持比例95%以上。在项目前期开发中,从项目的概念阶段、方案阶段、设计阶段和施工图设计阶段,都有专业的团队全程提供方案和技术支持。在后期运营管理中,我们也将摆脱传统的租金模式,采取国际通用的联营统一经营模式,实现了正真意义上的统一经营管理,从而提高商业项目的市场竞争力和盈利能力(当然此种模式要求开发商具有很高的专业开发能力、商业资源和管理团队资源),随着市场激烈的竞争,目前许多日本、欧美国家也开始是采用这种开发模式。下面我谈谈"金融产品式"开发模式赢利的关键基本要素:

  1、充分认识商业的长期性,购物中心的开发目标是长期为商业服务;

  2、充分认识到商业的价值,只有商业物业的价值提高了,住宅的价值才会得到提升;

  3、认真全面的市调及分析,确定消费能力以确定项目体量及商业定位;

  4、专业的商业规划及建筑规划,以保证商业最佳的运营条件及消费者的各类需求;

  5、主力优秀商业的招商,最大程度的吸引消费者,并保证收益的安全、稳定性;

  6、科学的商业管理系统及团队,是项目运营发展的保证;

  目前商业物业在欧洲资本市场非常活跃,其收益率高而风险相对小,投资机构对项目的审查也基本基于以上几个因素的考虑,其计算基础是以整体商业营业额来评估商业物业的价值,非常合理及公正。

- 商业地产开发的最高境界

  商业地产开发的最高境界是:因地制宜合理利用土地资源,通过专业技术资源及商业资源实现最佳的资源整合,建设可长期运营的商业及地产组合体,通过专业的商业管理技术及团队充分发挥商业潜力,项目开发一个,运营就成功一个。使商业地产蒸蒸日上,通过有效的商业物业的增值管理,保持商业地产的不断增值。通过专业团队的国际化的开发运营方式,使商业物业的价值在开发及运营的各个阶段最大化,获得长期的可持续增长的商业利益,为企业的扩张提供坚实动力和保证,此时才有与资本市场对接的基础及机会,当商业地产企业具有一定规模和良性运营基础后,开始运作企业上市或缔造其强大的商业地产王国。(特别声明:未经本人授权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转载,操盘手QQ1065391400

0 0
此资料没有附件可供下载
全部评论(2)

相关资料


共享者  操盘手  的其他资料

管理员:X.W.   QQ:2774698110  电话:0571-87015503

网站简介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ICP证:浙B2-2007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