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商资讯  带你解读不一样的零售业
联商首页 -> 资讯动态 -> 正文

2010年中国连锁业十大事件

  联商网、《名牌时报·超市周刊》联袂推出

  ■消费首次被列为经济增长三驾马车之首

  中共十七届五中全会日前落幕。在会上通过的“十二五”规划建议中,扩大内需不仅首次在五年规划中独立成篇,更被置于十大发展任务之首,这充分体现出中国极度渴望摆脱以往因过于重视GDP增速而形成的失衡增长路径,力图为经济可持续发展注入绵绵不断的内生动力。

  点评:消费、投资、出口一直是中国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内需有望成为经济增长的第一动力,这对于国内零售企业来说是一个加快发展的新契机。

  ■商务部 扩大试点力拓“农超对接”

  目前,商务部已累计支持了205个项目,据试点企业反映,通过“农超对接”,农民销售农产品价格平均提高约15%,超市的售价下降15%,实现农民、消费者、企业三方受益。

  温家宝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要“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支持批发市场和农贸市场升级改造,推动生产与市场对接。” 今年商务部将大力推动以生产和市场对接为主要内容的“农超对接”工作。只有农民、消费者、企业三方受益,“农超对接”才有真实存在的意义。

  点评:从2008年初开始,商务部即力推“农超对接”,此举真正能起到富民强企的作用,而商务部意在抓住启动内需的良机,借鉴与创新并举,着实提高涉农流通领域的现代化指数。只有真正做到农民、消费者、企业三方受益,“农超对接”确实才有真实存在的意义。

  ■31家百强零售企业 触网难得利

  随着网购的日益红火,许多实体店也开始试水网络。不过拥有开店经验以及店面资源优势的实体企业,却遇到了意想不到的尴尬。据统计,今年上半年,2009年度连锁百强企业中已有31家开展了网上零售业务。只不过,其整体销售额在国内网购市场的占比不足1%。拥有诸多优势的实体企业面对所取得的可怜“战绩”,其应该好好反思一下。

  点评:今年,连锁百强企业中有31家“触网”,但是成绩却差强人意,如何做到与传统零售的差异化经营,是摆在这些企业面前的一道难题,传统零售商切忌:一网了之。

  ■资本关注零售企业

  随着国家内需政策的调整,与国内消费联系最为密切的零售企业也吸引众多资本的眼球,走向融资或上市的春天。于是零售企业获得更多资本的关注就成为了企业发展的必然。毋庸置疑,资本的引进会解决企业资金短缺的问题,加速企业扩张,但是资本的短视与快速回报的要求也使得企业承担了风险。

  点评:零售企业的春天来临,引来了风投的青睐,可是资本的到来也是一柄双刃剑。我们在看到他们带来的好处时,也应该警惕它的“副作用”。

  ■超市等不同业态零售企业涉足购物中心

  城镇化进程加快和居民收入的增长让消费者对购物场所的要求提高。其中中高收入群体数量逐渐增加,这些人是百货和购物中心的主要消费人群,也是消费增长最快的人群。这使得传统商超和百货等零售企业,开始涉足购物中心、大型商业综合体。

  点评:消费需求的强劲增长,使得大批零售商开始开发购物中心打造各式“商圈”,并大力向二、三线甚至四线城市拓展。随着我国城镇化速度加快,购物中心开始跑马圈地。

  ■零售业 一线员工挣得太少

  十年前月工资为1000元,高薪使得家乐福很受欢迎;如今月工资为1300元,工资低成为许多员工跳槽的理由。零售业的低薪低门槛使得员工的流失率惊人,年流失率在20%被认为是合理水平。即便是加薪,其增长幅度和如今的高物价相比也显得苍白无力,更何况企业也不愿意为加薪“埋单”。月工资1200-1600元成为了零售行业的标准线,如何处理企业发展与员工忠诚度的关系成为了零售企业不得不面对的问题。

  点评:零售业的一线员工薪酬不高,且涨幅甚小,是不争的事实,领导层在关注企业业绩的同时,员工的利益也是需要摆在首位的。

  ■国美内战 一场没有“操守”的对决

  国美内战随着“9.28”股东大会的落幕而暂告一段落,黄光裕所担心的股票增发被否决,而陈晓也顺利连任。这场黄陈之争因为其特殊的含义被成为中国零售业上里程碑上的事件。无论是家族管理还是职业经理人模式,或是经理人的职业操守问题,抑或民族企业发展方向,都有太多的思考值得我们回味。

  对于国美,暂息的兵戈之争背后是否还蕴藏着更大的暗流,我们不得而知。不过,无论是大股东还是贝恩,其初衷都是为了国美的利益。现在国美已经被苏宁超越,国美是否会东山再起,我们拭目以待。

  点评:一个经典商业案例,一场无厘头的闹剧,时至今日,国美的这场“内战”还在延续,双方谈判进展不明朗,门店是否分拆尚无定论,未来极有可能会出现2家国美,对于国内家电连锁业,这不得不说是一种遗憾。

  ■苏宁 梦想超越沃尔玛

  2009年,苏宁超越国美坐上了中国连锁企业榜首的宝座,他们的下一个目标,就是超越沃尔玛。当然现在二者的差距依然很大,不过从南京的一个小专卖店发展到如今拥有近1200家连锁店的巨无霸,苏宁也只用了20年的时间。差距其实并不像想象中那么可怕,因为庞大的中国市场足以培育出能够超越沃尔玛的企业,并且时间不需要太长。“如果简单换算,沃尔玛可能要领先我们20年、30年,我觉得超越它不是不可想象的。”张近东坚信,未来的市场上有很多机会。

  点评:苏宁的战略异常清晰:做多元化,做行业老大。据《2010胡润零售富豪榜》统计结果,苏宁的市值已经达到国美的近3倍。而苏宁掌门人张近东亦蝉联首富。正如张近东所言,未来的市场上有很多机会,我们会拭目以待!

  ■家乐福 收购与革新并重

  随着在中国开店总数规模和单店效益被沃尔玛和大润发超过,家乐福十多年来第一次从外资第一的宝座上跌落,并且一发不可收拾。随着在全球的收缩,在中国的店面也受到很大影响。新管理层不得不大刀阔斧实行改革,一方面收购河北保龙仓,稳定军心;另一方面回收店长权利,杜绝腐败。不过此举却导致大量店长辞职,积极作用尚未显现,副作用就已开始发作。不过,任何改革都有阵痛,家乐福到底能走多远,还需要时间的检验。

  
点评:虽然家乐福进行了在华首次并购,但并购保龙仓后,却遭到部分供应商的抗议,延迟开业。目前,家乐福保龙仓已经在石家庄悄悄开新店,可以说,家乐福在中国遭遇到瓶颈,在全球市场同样存在,如何处理好集权和分权的平衡等诸多问题,关系到家乐福未来的发展。

  ■联华整合华联收官 今年拟开500家店

  历时一年,联华超市宣告与华联超市完成重组整合,“转型”为新联华标超,至此,国内超市业最大并购案画上句号。整合完毕后,联华和华联的标超业务已全部纳入“新联华”——上海联华超级市场发展有限公司,实行双品牌营运模式。整合后新联华标超业态门店规模将突破3500家,销售规模近500亿元,成为中国最大的连锁标超企业。联华总经理华国平则透露,今年公司计划斥资6亿元人民币开500家门店,重点将开拓长三角地区。

  点评:纷纷扰扰,历时一年,这桩号称国内超市业最大的并购案画上句号,这艘超市航母终于迈上正规,今年计划斥资6亿开500家门店,未来重点拓展长三角地区,势必会引发当地更惨烈的竞争。
  
(联商网 诸振家 《名牌时报·超市周刊》王箫,转载请务必注明出处!)

欢迎关注联商网,扫一扫关注【联商网微信订阅号】

我们只为您推送最真实,最有价值的行业资讯

发表评论

+1个金币
精彩评论
全部评论()
 
暂时还没有评论哦!赶快跟帖哦

新闻关注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