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商资讯  带你解读不一样的零售业
联商首页 -> 资讯动态 -> 正文

上海浦东大卖场发展迅速 但尚存一些问题和不足

  大卖场在浦东的发展红红火火,消费者购物摩肩接踵。然而,在发展过程中还是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引起我们的思考。在浦东这样的新城区,究竟如何才能够更好地发展这种业态,协调社会商业发展,成为当务之急。

  首先是大卖场的布局结构仍然不尽合理。虽然政府部门已经在有意识地进行宏观调控和指导,然而各个超市公司仍旧倾向于注重单个网点开发,沿江地区成为各大超市抢占市场的主要对象,从而在布局上造成缺陷,有的空白、有的商圈重叠,同业过度竞争。浦东通过两年多来超市间的兼并重组,一般性超市网点过密现象有了缓解,然而大卖场的布点仍有类似的隐患。从现有的8家已开业大卖场来看,靠近中心城区较多,有的地区太密。有的地区则还是空白,比如川沙、高桥和三林地区。

  其次,大卖场的扩张也严重威胁其它业态的生存发展。大卖场的扩张,压缩了包括百货、超市、杂货店等其他业态的生存空间。在大卖场周边3公里商圈内,一般超市销售额下降15-30%,百货下降20-40%。根据今年第一季度的销售,尽管一般超市量多面广,但所占销售份额已经从1999年的超过51%下降到不足34%。大卖场与其它零售业态的不相容性导致其他零售业生存困难,从而给周边居民带来不便。作为一种高效率的商业业态,通过提高效率而减少的劳动力要大大超过它能够吸收的劳动力,一定程度上也加剧了下岗再就业的压力。

  最后,大卖场重叠的商圈也导致销售分流从而影响其效益。浦东大卖场大多处在初创期。由于销售分流,某大卖场在开业一年零五个月后抵不住亏损而关门歇业。根据第一季度的销售情况,已开业大卖场的销售首次出现了同比销售额降低的情况,下降幅度为4.12%,有的下降达到20%左右。因此,在今明两年浦东城市化地区的大卖场布点基本完成之后,大卖场销售增幅将进一步趋缓,有的大卖场销售额还将下降,大卖场业态也将因而进入联合兼并与资产重组的时期。

  国外曾以立法的形式控制规范商业的发展,以保障其它商业形态的生存发展和大卖场本身的有序竞争及可持续发展。浦东的商业发展也只有借鉴国外的经验教训,合理布局,高标准发展大卖场,以繁荣浦东市场。据记者从浦东新区经贸局商旅处刚刚得到的消息,此次《浦东大卖场规划》在征询意见中,政府有关部门和企业反馈的意见均表示支持政府规划的适度调控,有的企业如家乐福总部还专门根据他们的发展经验,将其布局意见制作成电脑合成的光盘,供政府参考,有的企业与政府的规划进行了“对表”,以达到共赢的目的。(新民晚报 孙永强)

欢迎关注联商网,扫一扫关注【联商网微信订阅号】

我们只为您推送最真实,最有价值的行业资讯

发表评论

+1个金币
精彩评论
全部评论()
 
暂时还没有评论哦!赶快跟帖哦

新闻关注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