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刚过,广州的天河城、世贸大厦、中华广场和上下九、北京路等商厦和商业街的橱窗里,模特们已纷纷换上了今季最流行的秋装;从9月25日起至11月份,“2002年广州国际服装节”、“南海国际内衣博览会”、“2002中山沙溪国际休闲服装节”、“2002中国广州国际牛仔服装节”等相继登场。这一季最迷人的风情借沉醉的秋风瞬间铺满了大街小巷。
打造“穿在广州”名城品牌
作为中国最大的服装交易中心,广州服装文化源远流长,历史上流传着“苏州手艺巧,广州式样新”的赞誉。一直以来,广州作为南派服装的代表,与上海、大连、宁波并称为中国的四大服装名城。据不完全统计,2001年,广州有服装生产企业2800多家,从业人员20余万人,广州及其周边地区服装产量达5亿多件,生产总值200多亿元,服装贸易额超过300亿元。至今,广州服装交易量仍以每年10%的比例上升。借邻近港澳之优势,“广式”服装源源不断销往全国各地,乃至世界各地。广东的服装销售和进出口量均占全国的三分之一以上。仅广州流花地区不到1.5平方公里的范围,就有14家设施完善的服装批发市场,总经营面积达15万平方米,从业人员5万多,去年交易额超100亿元。
随着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一方面,中国服装企业有了更广阔的市场和更低的贸易壁垒;另一方面,对中国服装企业在服装原料、设计及环保标准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与此同时,广州市有关部门意识到,目前全球服装业的竞争焦点已从资源和劳动成本的优势比较转向服装品牌的较量。一直以来,广州及周边地区在服装加工和生产等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本地服装品牌的树立与推广却相当不足。广州市副市长苏泽群说,为了提升本地服装在国内乃至国际市场的竞争力,有必要打造“穿在广州”的城市品牌。
树品牌政府商家达共识
要树“穿在广州”的名城品牌,更要树广州服装名品牌,已成了广州市政府和商家的共识。9月25日至28日,由广州市人民政府主办的国际服装节,被众多国内外知名服装品牌企业看作是一个树形象的大好时机,金利来、凡思诺、仕东利、巴黎世家、绅浪、卡尔丹顿、欧时力、罗蒙、天兰、永安美景、乐士、铠琪、派舵、罗茜奥、古谷惠、雷柏高、花花公子、浪登、明富达、卡佛连、兴平洋服、克伦帝、李红、马仙奴等,1200多个品牌,1500多家企业,它们中,有在国际国内市场上叱咤风云的,也有在本地市场上独树一帜的;既有代表最新设计潮流趋势的,也有适合老百姓日常穿着口味的;有引导市场几十年的老牌子,也有近两年异军突起的新贵。服装节期间,有14场时装品牌发布会、十大知名品牌服装汇演、著名设计师作品汇演;除广交会的主会场,还在白马、天马服装商厦一带、上下九、北京路步行街、天河城等批零服装点设置了15个分会场,真正要达到万民同乐的目的。
服装节时间是有限的,但广州市要打造“穿在广州”名城品牌的时间却无限。该市已规划好“十五”期间发展广州服装业的思路。包括计划通过科技进步和产品结构的调整,促进产品的升级换代,加快从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过渡;广州服装业目前已具备加工生产世界知名品牌的能力,所以有创知名服装品牌的实力。包括以资本为纽带走联合发展的路子,适度政策倾斜,推动形成若干个具有雄厚实力和技术优势的企业集团。包括服装批发市场的规模布局和升级改造,推动连锁经营特色商店和商业专业街的发展等等。(市场报 记者 陶小淳 通讯员 李璧筠 梁卫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