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十一”假期,若论大连文化市场中人气最旺的,当属新玛特虹霓影城推出的“周年庆”半价观映活动,七天里平均每天的观众人数都在3000人以上,很多场次都是爆满。相比之一年前的初亮相,这个位于市中心的新玛特购物广场内的全新模式的影院,无疑已经吸引了很多的忠实观众,但同时仍有很多人对这种建在商场里的电影院还有点生疏,毕竟,这还是一个新鲜事物。
“十一”期间,记者在新玛特虹霓影城的现场邀请到了大连市电影发行放映公司总经理杨友臣、新玛特虹霓影城经理周韶伟及几位观众,一同在茶座里聊聊这个话题。
多种业态的组合是潮流
记者:据我所知,无论是院线的改造,还是将电影院开到商场这种模式的创新,大连在东北地区都是首开先河,在全国也是走在了前列。
杨友臣:是这样的。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精神文化生活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像新玛特这种集百货、大型超市、餐饮、娱乐、健身于一体的多种业态组合,符合当前国际休闲娱乐业的最新潮流,与单体影院相比,更能体现“为大众服务”的理念。
记者:开先河者必然会有风险,市电影公司在最初想过这种风险吗?
杨友臣:风险当然想过,但是买方市场的大趋势及中国加入 W TO的大环境告诉我们,如果你的市场意识滞后,必定要错失良机;相反,如果抢得先手,则游刃有余,哪怕先期要承担一定的风险也是正常的。而从一年来运营情况看,基本达到了我们预期的效果。
谁更愿意接受这种新鲜事物
记者:我在采访中发现,来这里看电影的大都是年轻人,能分析一下原因吗?
周韶伟:的确如此。通过一年来的观察,这里的观众群以年轻人、大中学生为主,他们比较时尚,也更追求随意方便的休闲方式,很多年轻人来到这里先买好了票,男孩子有的去打打台球,女孩子去挑几件衣服,再去吃点快餐,一条龙就下来了,非常方便。
林芝(观众,22岁,大学生):我和同学看电影一般都来新玛特虹霓影城,因为楼下那一层就有吃的,还可以逛逛商场。我想,我们是比较愿意接受新鲜事物的,因为新的总是有它的很多优点。
刘先生(记者在中山广场随意采访的一位中年男士):什么?大连有一家开在商场里的影院?啊,好像听说过,没去过。那一定很闹吗?过去习惯了去友好广场看电影,以后么……不好说。
记者:看来在一些年纪稍长的观众那里,消费习惯的影响力还是很大的,同时这还有一个受众吸引的问题,年轻人去新玛特看电影一旦成了时髦,那就很容易影响一大片。
市场培育还有很大空间
记者:相比之其他发育较超前的城市,大连的这种现代新型影城要想让更多的人来认识它、了解它、走近它,还有很多的空间可以利用。城市整体的电影观众群需要培育,而行业间纵向的竞争也将不断加剧。
周韶伟:竞争是机遇也是挑战,无疑将推动市场不断走向成熟。而市场的培育需要我们做出不懈的努力。今后在电影与观众的互动、在营造影院自己的文化品位等方面,我们都将不断推出新的举措,适应新的市场变化。
记者:我在上海采访环艺、超级电影城等相同业态的影院时,发现它们所处的商场都在户外及室内设有明显的影院标志及宣传画,伊势丹购物中心甚至在门口为环艺影城专设了一个户外售票窗口。大连的商家似乎在这方面还应有所改进。
毋庸置疑,对商场里开影院这种新的模式,接受它的大连人只会越来越多。因为每一个卖方市场的竞争与发展,其最大的受益者都是消费者。而从全国来看,上海的此种模式的环艺、超级电影世界等影院近两年票房收入都排在全国的前几位,这也是业内发展的一个趋势。今年年底,又一个影院要开到购物中心里了,那就是全新的奥纳影城。大连电影市场新一轮的竞争已经来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