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最近几年,随着医疗、教育、住房等多项改革的连续推出,居民预期消费支出快速增长,百
姓在收入支配上表现出一种重储蓄积累而轻即期消费的倾向,并由此导致国内需求乏力。为扭转这一局
面,宏观主管部门多管齐下,在加大基本建设投资的同时,推出了一系列以扩大内需为手段、以拉动经
济增长为最终目的的政策措施,但除少数热点外,消费市场仍是启而不动。一时间,居民家庭消费意向
成为决策部门乃至全社会关注的焦点。在2002年7月进行的首次“中国城市居民家庭财产调查”中,国
家统计局城调总队对城市家庭目前在汽车及电器等耐用品方面的消费现状及居民未来消费意向进行了全
面了解,现将其中部分调查成果披露如下。
调查显示,在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之后,汽车已开始逐渐步入城市家庭,但由于其售价不菲,因此目
前拥有率仍较低,平均每百户3辆,购车者以高收入户为主,随着居民家底日渐丰厚,电器等耐用消费
品在城市家庭财产总值中所占比重显著下降,现仅为3.8%。受未来不确定因素增多影响,百姓的即期
消费需求出现一定程度紧缩,在众多支出项目中,子女教育已成为家庭消费的重中之重。
城市家庭拥有汽车及其它耐用消费品现值已达1.15万元
调查结果显示,城市中目前已有2.5%的家庭拥有了属于自己的汽车,购车者多为高收入户。在被
访家庭中,现拥有一辆车的占2.2%,拥有两辆车的占0.2%,此外还有0.1%的家庭拥有汽车数量达
到了三辆以上。从上述情况看,城市中已购车家庭依然只是少数,汽车进入寻常百姓家仍有相当长的一
段路要走。
在不同收入家庭中,拥有汽车比例最高的是户均年收入10万元以上的调查户,其购车家庭所占比重
已超过一半,达到50.8%,这之中购车一辆的占38.5%,购车两辆的占10.8%,此外还有1.5%的
家庭购车达三辆以上。排在第二位的是户均年收入8-10万元的家庭,购车比例为37.5%。排在第三位
和第四位的依次是户均年收入6-8万元和5.5-6万元的家庭,拥有汽车比例分别达到14.1%和10.5
%。在户均年收入5.5万元以下各组家庭中,购车率均未能达到5%。由此可见,我国目前
汽车消费者主要为户均年收入超过5.5万元的家庭,这部分家庭在全部城市家庭所占比重为6.1%。
桑塔纳是目前最受城市家庭欢迎的汽车品牌。购车家庭中选择购买桑塔纳的比例最高,达五分之一
(20.0%);其次为奥拓和富康,二者购买率同为13.0%,并列第二位。除上述品牌较受欢迎外,其
它国产车的选择比例均在10%以下,而进口车的购买率在本次调查中则达到一成(10.0%)。
调查结果显示,城市家庭目前户均拥有汽车0.03辆(3辆/百户),相应的购车支出为0.37万元/户,所购车现值户均0.29万元。调查结果显示,汽车现值目前在我国城市家庭财产总值
中所占比重为1.3%,在高收入户中,该比例已超过5%。
随着居民家底日渐丰厚,耐用消费品(不包括汽车)现值在城市家庭财产总值中所占比重显著下降。购买耐用消费品(不包括汽车)支出在2万元以下的城市家庭占七成。从调查结果看,购买耐用消费品
支出在1万元以下的家庭最多,占三分之一(33.0%);其次为支出1-1.5万元之间的家庭,占23.
2%;再次为支出1.5-2万元之间的家庭,占15.4%。也就是说,耐用消费品购买原值在2万元以下的
家庭总计达到71.6%。从不同收入家庭购买耐用消费品支出情况看,高收入家庭花费金额集中在高端的比例明显高于低收
入家庭。在收入最低组(户均年收入1万元以下)中,购买耐用消费品支出低于1.5万元的的家庭高达
88.4%,而超过6万元的仅占0.2%;但在收入最高组(户均年收入10万元以上)中,该项支出在1.
5万元以下的家庭仅为7.7%,超过10万元的却接近四分之一(24.6%),在6万元以上的则达到了46
.2%。
城市家庭户均拥有耐用消费品(不包括汽车)现值0.86万元。从调查结果看,高收入户中因支出
金额较多的家庭占比重较大,故其平均现值相应也较高,除个别情况外,耐用消费品现值基本符合家庭
收入越高,其支出金额则越大的分布特征。耐用消费品(不包括汽车)现值在城市家庭财产总值中所占
比重已降低至3.8%。在不同收入家庭中,该比例最高达到5.3%,而最低则仅为0.9%。耐用消费品
现值占城市居民家庭资产总值比重随收入升高而不断下降,在户均年收入达到4.5-5.0万元时降至最
低点(0.9%),随后又开始逐渐上升,当户均年收入超过10万元时,该比例已回升到4.0%。
多种因素共同作用导致居民家庭即期消费需求紧缩
子女教育渐成居民家庭消费热点。与储蓄目的相类似,在填写消费意向时将子女教育排在首位的家
庭同样最多,达到33.5%。
排在第二位的消费项目是食品,选择率为27.4%。排在第三位的消费项目是住房,选择率为15.
2%。除子女教育、食品、住房外,选择率相对较高的支出项目还有医疗保健(11.1%)和购买电脑(
4.5%)。而此前在扩大内需中被寄予厚望的汽车和旅游消费,选择率并不高,分别仅有1.6%和0.
9%。
以上结果表明,由于收入水平有限,除优先考虑对子女进行智力投资外,我国居民目前在家庭消费
方面仍以满足基本生活需要为主,与发展型消费和享受型消费之间尚有一段距离。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影响居民消费的因素比过去明显增多。调查结果表明,我国目前存
在的即期消费需求紧缩现象并非是由某一种原因单独造成的,而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所导致的结果。在
问卷列出的六种可能抑制家庭消费的具体原因中,各项目的选择率均超过了一成。其中影响力最大的是
“医疗制度改革”,有23.1%的调查户表示会因该项改革所带来的潜在支出增加而减少即期消费。排
在医改之后列第二位的原因是“子女教育费用提高”,为此而压缩眼前消费的家庭也超过二成,达到了
20.3%,这一结果与前面提到的居民对教育的重视程度可相互印证。排在三至六位的原因依次是“预
期收入降低”、“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下岗可能性增大”及“住房制度改革”,选择率分别为14.
4%、14.2%、14.0%和10.3%。除此之外,还有3.7%的被调查者选择了其它原因。
从上述结果看,我国居民的预期收入有所下降,而潜在支出则快速上升,受未来不确定因素增多的
影响,百姓在即期消费方面有趋于保守的倾向。(国家统计局城调总队课题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