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沪上一对年轻夫妇同去某大型摩尔购物中心购物,逛乏了,妻子提出要去设在商城里的一家电影院看电影。丈夫熟练地坐到大堂一侧一排开放式电脑桌前,轻击键盘,回头告诉妻子即将上映的影片名称,妻子接过鼠标,点开该片介绍,很快决定买票观看。离开映时间还有一刻钟,夫妻俩便走进影院里的咖啡屋,点了饮料小食,边聊天边欣赏四周满目的精美电影海报,丈夫还在点歌机边点播了一首妻子喜爱的歌曲,博得妻子会心一笑。开映时间到了,两人携手走向影院系列播放厅之一的‘巴黎风尚’厅,正巧遇到通过网络定票而来的朋友夫妇,四人惊喜寒暄之后,一起入厅欣赏影片。”
这个美妙的画面是上海未来影院的蓝图。未来真能这么精彩吗?让我们看看上海影院的今天,设想它的未来。
影院格局
——新老并存良莠不齐
如今,上海电影院的格局,基本可以总结为以下3个类型:
1、历史比较悠久,具有传统气息的老电影院;2、70、80年代,根据当时上海小区规划而建的一批影院;3、90年代末开始,在上海的市中心商业区出现了新型影院,如徐家汇的柯达,梅龙镇的环艺等,其布置比较现代,环境比较时尚。
前两种情况已经不能适应现在人们的需求。总体预计,沪上影院现有专业影院50多家,估计会有1/3能得以发展,1/3进行改建,1/3进行功能转化。
第1批进行改造的是嘉华影院,虽然改造后的设施和现在相比还不算很突出,但却带来了一种全新的理念——连锁店的消费模式。
90年代末,环艺影院创建的全新的多厅式格局比连锁店更高了一个层次。此外,环艺还引入了休闲电影概念,人们可以在影院中喝咖啡,享受小食,和同伴坐在舒适时尚的高脚椅上聊天。
环艺的出现,培养了一批新兴的电影消费群体,它告诉人们,原来电影还可以这么享受的。环艺推出的成功理念只用了1年多的时间,就轻松超越了原先大光明2000万元票房的最高历史纪录。这不能不说是一次漂亮的突破和革新。
发展趋势
——多厅+综合性
沪上影院改造大潮中,单厅改多厅化是一种最主要的趋势。而与大的商业中心、商厦联手建造综合性,联动性,产业性新影院,也是上海影院追求的目标。
多厅化最大的好处就在于其灵活性的体现。多厅改造提供更多在时间及影片方面的选择来迎合观众,否则就会被淘汰。
其次,对影院的硬件设施的改朝换代,以及营造电影文化氛围,带动相关产业开发也相当重要。
环境幽雅,座位舒适,音响效果佳,配套设施(休息区、盥洗室等)好,服务周全等,也是沪上影院追求的目标。电影是一项艺术,海报布置,歌曲播放等也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影院应该将艺术和技术发展完美地结合。今后,影院还可以尝试转播音乐会、演唱会,体育赛事,扩大影院涉猎范围。
此外,将影院建在商业区,用商业人流带动观看电影的人流也是很好的想法。
现代人匆忙的生活节奏已经很少经历原先那种先看报了解电影播映时间、场次、内容,再安排时间去购票,最后再去影院观看电影这一较为复杂的过程了。人们更多的是在购物娱乐过程中,顺便注意其中的影院所放映的电影,随后买票入场。这个过程既简单,又有很高的自由度和灵活性。
为了满足观众日益提高的要求,业内人士指出,影院的工作和今后发展方向是:选择好的建造地——大型购物中心或商业区、居民区;建造多厅式影院,使不同的场地滚动播出相同或不同的影片,让观众有更多的选择;营造良好的影院氛围,使影院成为焕发电影文化的场所。这样,影院才能持有更强的生命力,才能在日益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赢得人们的喜爱。
乐观的未来
——用多厅、数字电影、会员制、主题电影院开创新前景:
北京世纪环球电影院线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国新先生告诉记者,自从进入院线制后,中国影院在发行放映领域就渐渐踏入了真正的市场化,电影市场前景还是相当广阔的。上海,乃至全国电影业的复苏需要一个整体的良好的构想,他的想法包括:
1、以改造影院为契机,发展多厅模式,加强影院音响、硬件设施的建设,为观众提供舒适的环境。
2、发展数字电影,加快电影网络经营,开设网上定票,下载电影海报等服务项目。
3、逐步建立电影院会员制,以此作为和观众沟通的最佳方式。
4、建立上海具有标准性的电影建筑,以此推动电影业的宣传和影响力,使之真正成为一种城市文化,城市景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