饶晓谦透露,本次调查选取了国内零售百强中的32家企业(占连锁百强的零售市场总额的16%)、若干外资企业,以及国内知名供货商。调查结果表明,97%的零售商最关心的是供应商的订单是否足额交付;96%的供应商关注零售商的信用是否良好及是否拖欠款。在得到好评的前10名供货商中,跨国公司或带有跨国公司背景的企业占主角地位。
调查结果还显示,本次前10名的供货商对零售商的满意程度不到45%,而零售商对制造商的好评最高才45%。饶晓谦表示,造成供应链管理难的原因不是单一制造商或零售商的问题,而在于整个供应链系统的效率不高。首先,制造商被供货商抢压供应链,其区域过大且政策不统一,结算系统的效率低;其次,分销系统层次过多,有多家供应商,且系统不统一,服务低下。零售商受系统制约,总部职能低下,运作不透明,跟不上供应商的系统发展;最后是消费者消费能力较弱,受价格驱动。加上商家结算手法单一。所有这些造成整个供应链系统扭曲并降低了效率。

举例说,有的供应商为避免以上障碍,采取权宜之计将终端转移到销售渠道中去,但零售商方面不会使用这些系统,供应商不得已要派自己人去帮零售商下单,最终结果就是供应商向自己下单,这就导致很多问题变得复杂化。
“正是在这些错综复杂的关系基础上,渠道费用变成了工商关系矛盾的焦点,其实归根结底的原因在于整个社会处于通缩状态,除非中国7亿多农民的购买力被创造出可消费的动力,否则在通缩状态的前提下,零售商永远唱主角。(记者 田爱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