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上午好。
今天来自海内外流通业的朋友们会聚一堂,共同研讨流通现代化的发展战略和策略。正如本次论坛的主题--"流通改变生活",流通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流通改变了我们的城市,流通使不同的文化得以融通,流通使世界变得更加紧密。
北京流通现代化不是封闭的,而是开放的。今天,正是流通使我们相识、相知,感谢与会的嘉宾和朋友们,欢迎你们的到来。
在本次论坛会上,各位来宾将就流通业发展新趋势、流通领域的关键环节,供应链与物流整合,流通业发展的新阶段,大型购物中心及极具竞争力的新业态,便利店、折扣店、专业店四大主题发表见解,这也是流通现代化四个重要方面。我相信你们各位的发言,将进一步深化有关流通经济理论,同样也是对流通文化的发扬与升华。由于意识的原因,人们往往把生产作为先导产业,把流通作为末端产业,特别是在生产约束型的时期。但是,现在我们已经从生产约束型逐步转到市场约束型。从我们国家的实践,从外国的实践经验来看,流通实际上是一个国家经济成熟的标志,是不断起动市场、促进需求和消费不断升级的推动器。因此,市委市政府认为,北京要发展首都经济,要建设现代化国际大都市,提高城市竞争力,一定要把流通业作为支柱产业,下大力量抓好。
北京市第九届党代会,把流通业确定为今后首都经济发展中重要的支柱产业,发展现代流通产业,是建设现代化国际大都市,提高城市竞争力的迫切要求。发展现代流通业,对北京的经济结构、人民群众生活质量的提高,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们要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大力发展北京现代流通产业,尽快实现流通现代化和国际化,使流通业真正成为首都经济发展新的重要支柱产业。
近年来,外资零售业的进入,给我们带来了先进的流通理念、流通模式、管理和技术。实践证明,引进一个好的企业,可以带动一个行业、一种业态的迅速发展。因此,推进流通现代化必须坚持对外开放,加快引资的步伐,重点是吸引国际市场占有率高、富有管理经验的国际知名的跨国公司在本市设立采购中心,建立地区级分销基地,引进新型的商业零售业态,参与批发业的升级、改造。今后,我们还要扩大对外开放,以迅速提高北京市流通业国际化的水平,这也是我们召开本次论坛会的初衷。
与外资纷纷进入北京相呼应的是,2003年和2004年将是北京流通进行现代化建设高速发展的时期。据不完全统计,明后两年将有200到300亿元的社会投资流向流通业,涉及项目有如下几个特点:
一,选址,多选在新商圈,主要分布在三环、四环一带,向近郊迁移。
二,发展方向主要是新业态,如连锁超市、大卖场以及超大型的购物中心成为投资的新热点。
三,投资来源出现了新动向。
上述投资主体是社会投资,不是行动推动,而是市场拉动,这正是新世纪北京流通取得新突破的新希望。
最后,我再次感谢与会代表,感谢来宾为我们带来流通现代化的新的理论和见解。感谢各位对北京流通的关注和重视。愿我们在首都流通现代化的道路上同行。
预祝"2002年国际流通现代化--北京论坛"取得圆满成功。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