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商资讯  带你解读不一样的零售业
联商首页 -> 资讯动态 -> 正文

北京市商委主任梁伟:北京流通产业发展现状、机遇及未来展望

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上午好。 一年一度的“国际流通现代化论坛”又在北京拉开了帷幕。首先,请允许我代表主办单位向各位的光临表示热烈的欢迎,向在本届论坛上发表演讲的各位嘉宾表示衷心的感谢。 众所周知,当前经济一体化的浪潮席卷全球,中国的流通产业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北京的流通业也迎来了重要的发展时期,迫切需要加强国际、国内的沟通、交流与合作。 本届论坛的主题是“流通改变生活”。的确,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流通与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的生活息息相关。我相信,通过两天的交流,必将对北京流通产业现代化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下面,我从流通产业现状、机遇及未来发展趋势三个方面,向各位介绍一下北京流通业的发展情况。 一,北京流通产业发展迅速。 2002年是北京流通业历史上快速发展的一年。北京市政府明确提出了“推进流通现代化”的发展方向和发展目标。经过一年的努力,北京的流通现代化事业向前迈出了一大步,各项重点工作和标志性项目全面起动,现代流通业的主体框架初见端倪,消费市场进一步繁荣、活跃。流通运行质量和效率不断提高,具体表现在八个方面: 1,流通规模进一步扩大。以经济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迅速提高和消费需求加速升级为动力,全市商品流通总规模呈现不断扩大的趋势。2001年,全市商品购销总额达到6768亿元,比1990年增加了7.3倍。流通对首都经济发展的贡献不断加大,全市商业增加值达到238亿元,是1990年的5.4倍。今年1-10月又比去年同期增长的6%,占全市国内生产总值的8.4%。在国民经济主要行业中继续保持第三的位置。 2,对首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作用显著。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之一,消费在首都经济中继续发挥重要作用。全市城乡市场繁荣、活跃,社会消费品零售额保持了快速增长的运行态势。2001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额达到1593.5亿元,比1990年增长了4.4倍。2002年1-10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额比上年同期又增长了7.9%。预计全年增速可达到9%左右。2001年,全行业从业人员达到146.8万人,占全市从业人员总数的23.4%,在创造就业机会、实现社会稳定方面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3,市场集中度进一步提高。连锁经营的业务发展到60个,连锁企业规模继续扩大,市场份额大幅度提高。今年1-10月份,连锁企业实现零售额占全市零售额的比重达到17%,比年初提高了3.3个百分点,比连锁发展初期的1996年提高了12.7个百分点。大型龙头企业脱颖而出,它们的年销售额和利润额分别占全市大中型批发、零售企业销售和利润总额的15%。其中,年销售额200亿元的企业一家,100亿元和50亿元的企业各两家。 4,商品分销体系日臻完善。经过不断整合,主要商品分销渠道更加清晰。食品和日用品形成了从供应商到大型综合超市、食品超市以及便利店的供应链体系。家电商品形成了从厂家到专业店的新型通路,化妆品形成了从代理商到专柜、专店的品牌化经营体系。服装形成了从专业批发市场到各类零售市场,中高档服装实行品牌化经营的两条主要通路。家居、建材经营不断升级,超市化、品牌化经营比重日渐提高。农产品初步形成了从产地到大型批发市场,然后进入超市、社区菜市场的流通格局。农产品的分销体系和配送中心得到发展。 5,业态创新和发展速度加快。零售、餐饮以及服务行业,新型业态不断丰富和发展,出现了加强型生鲜超市、超市化菜市场、组团式购物中心、社区购物中心、大型品牌折扣商店,旅游商品专业店,汽车穿梭餐厅,经济型旅店等新型业态。百货店加快调整步伐,向经营时尚精品的现代百货和服务居民日常生活的社区购物中心发展。超级市场逐步进入成熟发展阶段,更加注重满足居民日常生活的需求。 便利店发展开始起步,功能不断完善。专业店发展步入快行道。家居、建材、家用电器、通讯器材、办公用品等专业卖场、超市迅速发展。专卖店国际化趋势明显,进入北京市场的服装、服饰、化装品、皮革制品、珠宝首饰等国际精品和畅销品牌越来越多。业态的创新和发展,有利地提升了人们的生活质量。 6,现代物流基础设施不断发展。物流基础设施“三地一港”开发顺利,其中,通州、马区桥物流基地和顺义空港物流基地,被市政府批准为市级开发区,首开流通业市级园区之先河。截止目前,“三地一港”全部组建了管理机构,正在抓紧研究、制定控制性强规,展开功能设计,进行招商引资,已有14家企业进驻。 7,流通信息化水平迅速提高。全市大型商业企业已全部采用了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和销售实店系统。其中在零售商业企业109家企业建设了类似的系统,356家企业建立了POS系统,74家大型商场实现了各种银行卡的互通互联,改善了本市的持卡消费环境。 8,流通服务功能更加完善。既有服务居民日常生活的超市、便利店、早点、再生资源回收等社区商业服务体系,又形成了满足休闲娱乐需要的服务设施。据不完全统计,全市连锁超市、便利店、社区覆盖率已达到45.8%,规范的早餐互联网点达500余个,统一配送、连锁经营的早餐供应网点达到284个。再生资源回收站点发展到1200个。在特色商业街市不断发展的同时,形成了三里屯、什刹海、魏公村、工人体育馆、朝阳公园等休闲服务街区,不断满足了居民的休闲需要。 二,北京流通产业发展面临难得机遇。 本世纪头十年,在首都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宏伟目标的推动下,北京流通业将进入调整、升级,与国际接轨的重要战略时期。明后两年,对于北京的流通产业尤为重要,将进入高速发展的新阶段。我们必须按照党的“十六大”精神,紧紧抓住新时期的历史机遇。 1,抓住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机遇。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根本目的就是要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和水平。具体到北京,2001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突破了3000美元,开始进入世界中等发达城市水平,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下降到36.2%。城乡居民收入不断增加,今年1-10月份,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0328元,同比增长12.6%。农民人均现金收入也达到5538元,同比增长14.3%。 今后五年的目标,就是要努力在全国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国民经济保持9%左右的年均增长速度,力争到2008年实现人均国内生产总值6000美元,首都人民过上宽裕的生活,并不断向共同富裕的更高水平前进。这个目标对北京流通产业的现代化提出了新的要求,也带来了新的发展空间和机遇。 2,抓住流通产业地位提升,社会投资热情高涨的机遇。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流通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不断提高,已从末端行业上升为先导行业,成为经济发展的火车头。在新的形势下,社会投资流通业的积极性空前高涨。据初步统计,明年全社会计划新开工建设的大型流通设施项目就有30个左右,涉及零售、物流配送、农产品流通以及商业中心建设等多个方面,总投资近200亿元。这些项目建成后,将使我市流通业的面貌焕然一新,流通业的速度和效率将有很大的提高。这是北京现代流通产业持续发展、后劲无穷的重要基础。 3,抓住北京举办奥运会的机遇。赢得2008年奥运会的举办权,对于北京来说是千载难逢的独特历史机遇。2003年是奥运工程建设的启动之年,各项基础设施、场馆的规划建设陆续展开。首都的城市现代化建设,将进入一个快速发展的新阶段。“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的新理念,以及“把2008年奥运会办成历史上最出色的一届奥运会”的庄严承诺,对北京的流通业的硬件设施和软件水平都提出了全新的要求。 4,抓住消费结构升级的机遇。当前我市城乡居民消费全面进入了结构升级的新阶段。居民消费逐步由生存型消费向发展型、享受型消费转变。居民服务性消费支出比重明显提高。今年1-10月,医疗保健、交通通讯、娱乐教育文化等非商品类消费支出,占居民消费支出的比重达到40%,比上年提高了6个百分点。汽车消费、住房消费等代表消费提高的标志性商品销售增长迅速。今年以来,截止到10月底,全市汽车和家居建筑装璜两类商品销售,同比增长2.4倍和86.7%。休闲消费需求扩大。餐饮市场持续活跃,前十个月,全市餐饮业实现零售额91.7亿元,同比增长14.8%,增幅高于全市零售额增幅6.9个百分点。首都居民消费结构的升级,为流通业扩展市场、扩大规模,保持较快的增长速度,提供了有力条件。 三,北京流通产业拥有美好的发展前景。 今年4月份,北京市政府召开了“推进流通现代化工作”会议,明确了全市流通现代化的发展目标,就是到2008年,基本实现两个“转变”,构建四个“体系”,提高两个“水平”,培育一批集团。 两个转变,即由传统商业经营向现代流通方式转变。由传统流通格局向统一开放的大市场、大流通转变。 四个体系,即集约、便利的现代零售服务体系。高效畅通的现代物流配送体系。安全、快捷地实用农产品流通体系。专业经营的新型批发体系。 两个水平,即流通业信息化水平和服务水平。 一批集团,即一批主业清晰,管理现代,具有较强竞争实力的大型流通企业集团。 为了实现上述目标,2003年以及今后一个时期,我们必须牢牢把握住新的发展机遇,以超快的速度加快推进北京流通现代化建设,要在现代流通发展的重点领域和标志性项目建设上取得新的突破。 1,加快连锁企业发展步伐。重点在新建社区和农村郊区发展超市、便利店、专业店、专卖店、折扣店等新型业态的连锁经营。2003年,新发展各种类型的连锁店1400家左右,力争形成一个月开一家大卖场,一天开两三家超市便利店的发展速度,保持连锁企业零售额25%左右的增长速度。提高连锁企业零售额占全市消费品零售额的比重,到2008年达到50%以上,接近国际先进水平。 2,基本建成物流基础设施“三地一港”。“三地一港”是我市物流发展规划确定的四个重点项目。我们要加快建设步伐,明后两年力争基本完成基础设施建设,吸引一批现代化、国际化物流企业入驻园区,部分企业投入运营。2005年,初步建立起以大型物流基地为核心,以综合性和专业性物流配送区为结点的物流体系框架,加强对全市物流资源的整合,逐步改变目前我市物流资源相对分散的现状,培育形成第三方物流骨干企业。 3,全方位、大规模发展新型业态。适应消费升级的新情况,积极引进、开发适合北京消费水平的新业态。调整优化我市商业服务业的结构,进一步缩短与国际水平的差距。重点是加快大型多功能服务中心的建设,促进中关村国际商城,北京购物中心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引导集购物、餐饮、服务以及其它多种功能为一体的社区商业中心向新建社区发展,使居民享受到高水平的综合服务。积极发展加强型生鲜超市和超市化菜市场,采取开价售货,统一包装、统一结算的先进销售方式,逐步取代目前的“餐群式”社区菜市场,实现业区结构的升级。引进各类专业的经营业态,促进商品经营向深度发展,更好地满足市场细分化的要求。 4,提高农产品的安全流通水平。以丰台、新发地、顺义石门一级批发市场全面改造为龙头,在交易方式、结算方式、检测手段以及信息管理等方面实现升级换代,建成大都市示范性的农产品批发市场,带动二级批发市场的改造升级,扩大食品放心工程覆盖的范围,逐步拓展到相关的14种商品,研究制定市场准入标准,全面实施场场挂钩,加紧建设食品安全流通管理系统,实现食品安全流通的信息化管理。 5,加快培育和发展一批大型流通企业集团。继续加大资产重组的力度,支持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股份制企业嫁接,实现产权多元化,开展跨部门、跨地区、跨所有制的重组,形成一批规模化经营,加快推进特许经营发展模式,继续向社会推出品牌化、专业化的特许经营企业。支持他们向市内外拓展,形成一批依靠特许经营模式加速发展的优势企业。按照“逐步形成六大商业板块”的总体思路,继续开展大型流通企业测评活动,通过对2001年度入选企业的动态管理,实现滚动式发展,迅速壮大企业规模。 6,全面提高北京流通业的开放度。扩大开放是提高流通经营水平的有效途径,是尽快缩小与发达国家之间差距的重要举措。北京流通现代化是开放的现代化,是“监售”并举的现代化,我们欢迎国内外的大型流通企业到北京发展,建立地区总部、配送中心,开设各种业态的店铺,我们将积极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为本市流通企业与国内外著名流通企业,在零售、物流、批发等多个领域开展合资、合作,提供便利条件和更优质的服务。2003年,力争使一批著名流通跨国集团在京投资取得新的发展,把北京流通产业对内、对外开放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7,推动流通产业的信息化建设。以信息化带动流通产业现代化。积极搭建北京商业服务网基础框架,开通中小企业信息化支持服务平台,完成百家商业企业,百家特色餐馆,主要特色商业街上网工程,为中小企业信息化创造条件,广泛采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商业,支持连锁企业采用计算机管理系统,实现跨地域的规模化发展。鼓励物流园区开发建设信息平台,建设高水平的物流园区。加强农产品批发市场的信息系统建设,提高现代化水平。 8,加快实现结算方式的变革。要全面落实北京市银行卡受理市场建设实施规划。2003年,力争达到市级商业中心区、重点区级商业中心区的主要商业服务业企业能够受理银行卡。特约商户发展到两万户,刷卡消费额占社会消费品零售额的比重达到15%,比上年有较大幅度的提高,使来京的国内外消费者能够享受到安全、快捷、方便的现代结算服务。 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2003年即将到来,北京的流通产业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流通现代化的美好前景正在向我们招手示意。我衷心希望各位能够积极参与到北京流通现代化建设的伟大事业中来,让我们共同勾画北京流通业的美好明天。 最后,预祝本届论坛取得圆满成功。谢谢大家。 联商网北京现场报道

欢迎关注联商网,扫一扫关注【联商网微信订阅号】

我们只为您推送最真实,最有价值的行业资讯

发表评论

+1个金币
精彩评论
全部评论()
 
暂时还没有评论哦!赶快跟帖哦

新闻关注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