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商资讯  带你解读不一样的零售业
联商首页 -> 资讯动态 -> 正文

英国和黄天百物流中国区总经理任刚 供应商管理在中国零售业中的挑战

感谢郭主任,非常感谢今天下午和大家有一个很好的沟通。 我讲的是“供应链的管理在中国零售业当中的挑战”。主要分四个方面,一方面主要从零售业角度看零售业的市场。第二,从供应链的角度分成不同的方式进行探讨。第三,既然讲了很多存在的问题,我们的方案是什么样的。第四,讲一下国内的第三方物流和第四方物流的方式是怎么样的。最后做一下简单的小结。 从供应角度来看,中国入世以后不到两年的时间,外销可以取消控股,可以给予一定数量的地域限制,不到三年,他们就没有股权的限制。换句话说,三年之内他们会大力进入中国市场,对于国内的零售业主来讲,压力会很大,也会鼓励他们去开发更多的店和不同业态的、跨区域的企业,但是他们扩张的同时会有一个物流的问题。很多的业主的目标不一定是在区域里面,更多的发展,除了那些南方比较富裕的市场,还有一些经济发展很快,而且消费能力很强的城市,比如昆明、大连、宁波,这些城市对配送又是一个很大的发展。现在国内有很多零售业主都管理几十家物流中心,帮他做配送,可想而知,效率是很低的。 目前基本上70%、80%,甚至更高的比例是采用供应商直送的方式来做,基本上在线的供应商不会超过500家、600家,甚至上千家的情形,这对供应商的压力是很大的,平均每天到商店里配送的供应商的车辆,大家会看到很多车流在排队,交通拥挤,效率低下。对零售业主也有一个很大的问题,要进入中央配送中心,什么时间才是最好的时机呢?这对大家来说也是一个很大的话题。 从其它几个方面来讲,国内目前大多数城市市区的配送变得越来越困难。众多的企业越来越关注IT在企业里扮演的脚色,IT将来会扮演很多的角色,在第三方物流也好,在零售也好。很多的零售业主也讲,像上海的华联、莲花都在开发自己的配送业务,这是不是大家可参照的案例呢?这变成了一个问题,这家企业是不是要把配送作为核心竞争力,这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 接下来从几个层次阐述一下存在的问题。 1,供应商是很难管理的。中国现在的供应商基本的情形就是数量很多,但是规模比较小,所以这种供应商是比较难管理的。扩张的趋势越来越大以后,比如像宁波、南通,第一,路途比较长,第二,受郊区的限制,不能随着你的成长而成长。在一些超市的业态,比如便利店,量很小,供应商比较直接的配送到你的超市里,这也是一个问题。中央配送中心会不会解决这个问题,就变成一个成本的问题,你是不是会把成本整体来看哪个最有利于公司的发展,这就要求供应商或者是零售业主共同寻找一个方案,什么才是最佳的? 前面讲到的几个问题,包括供应商的难管理,还有配送的困难,都会造成两个问题,第一,商店经常会缺货。第二,成本会随着供应商配送成本的增加而增加。一个零售业主第一考虑的,比如江苏省的公司背景如果是在南京的话,他们会在这个省份里面扩张,比如说到无锡,到其它地方扩张,变成原先在南京周围的供应商能不能随着他的发展而发展,这对他来说也是很大的挑战。同时对制造业主,对供应商也是很大的挑战,是不是跟着零售业业主发展,还有他的库存,包括供货的品种会不会发展,会造成零售业主会开新店,但同时也要解决物流的问题。同果供应商不能及时跟着零售商发展,经常会造成缺货的问题,或者是造成成本比较贵。 中国在计划经济的模式里,原先的经销商也好、批发商也好扮演着很重要的角色,但是随着国际零售业主的进入,包括国内零售业主的扩张,他们越来越注意到,第一,从供应商来讲,他们会找跟零售业主谈价钱,他们的价格会降低,双方的利润会提高,同时对零售业主也希望直接找到制造商或者是供应商,也想把价格压下来,这方面也造成了几乎每个超市都会有天天低价,或者是天天省钱,这都逼迫到我们将来的经销商的角色的转换,他们将来会到周边的城市,或者比较小的城市里,他们依然会存在,但是角色会转变。这是我们预计的将来在中国市场的变化。 配送永远是一个话题,因为以中国这么大的区域来讲,美国的配送来讲,可以用16米长的卡车,但是在中国会碰到一些问题,你可以用一些大型的车降低你的成本,但是不可配送到市中心里,到市中心必须配上一些有牌照的车才能进去,这样就会增加成本。现在会考虑一些方案,往往考虑比较多的就是业界的送货,如果这些处理不好,市区内的供货成本会增加,会更多的考虑一个方案,在城区的外围建立一个支流。 新兴技术永远是一个热门的话题。将来零售业主的发展无非是两个方面,除了人的因素以外,我相信IT技术会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从总体来讲,越来越多的供应商也好,零售业主也好,他们希望分享很多信息,为他们减低成本做贡献,我们最近可能会跟国内零售业主合作,怎么可能鼓励那些比较成功的供应商,把系统接到中央配送系统,他们会自然而然地节省很多行政的费用,是一个总体成本的概念。IT的技术变得越来越可行,而且IT的技术变成被大多数人越来越接受,而且可承担得了,这个技术通过几年的发展越来越成熟,费用也一直在下降。对零售业主的投资系统方面,希望将来所有的供应商,所有外围的合作者,可以分享你的信息,增加你的可见性,所以成本将来会越来越低。 目前在中国有什么方案来帮助客人解决这样的问题呢?第一,我们建立中央配送中心。公司1997年在中国的时候,我们帮助百家超市在深圳做了一个中央的配送中心,这是整个现代的中央配送中心,一万平方米。这个方案的好处主要是会把供应商和零售业主,当你所有的商店会联系起来,并且达成一种规模效应减低成本。第二,中转,这个方案只要是在直销里,直销的仓库也是同样的概念,但是他们是跨省区做的。另外我们还会利用国内很多保税的情形,比如上海、北京,我们会帮助很多客人做保税的业务。 中央陪送中心的概念是对那些成长很快的企业,是一个案例,当你的商店真的发展得很快的时候,你会考虑做一个配送中心,这个时候就得益于你本身,还有你的供应商,还有顾客,但是他们希望把你的商品房在货架上继续卖出去,这是你的目标,中央配送中心就可以达到这个目标。有了中央配送中心以后,低成本会达到,从供应商角度来讲他会很便利的,从原先要配送到10家店、20家店,将来只要配送到一家店。另外,还有库存的准确性都会上升,顾客到你的商店里买到他所需要的商品。环境也会改变,车辆配送量减低以后,对市区的压力也会减少。在建立一个中央配送中心的情形下,每一个投资者必须很小心在投资所有的设备也好、人员也好,成本方面必须很小心,规划整体的方案。 举个很简单的例子,欧美大多会起动自动化的设备,比如高位铲车、低位铲车,都是比较自动化的,在中国要平衡劳动力,人工成本在国内还是比较低的,但是如果大量用现代化的设备来操作,计算成本不一定会核算,现在百家是我们第一个在南方的客人,现在我们在北京有两个客人在合作,一个是欧美集团,一个是跨国的集团。目前大多的零售业主都是在做这个方案,就是从工厂、零售商到自己的设备,或者是用外包的设备,派送到所有的商家里,一家公司可能配送到五家店,变成五个供应商,要配送25次,这个次数是相当可观的。不但是对供应商,本身的管理会造成很大困难以外。同时,对零售业主会造成很大的压力,怎么准时送货,怎样可以保证货准时上架? 中央配送中心的模式很清楚,所有的供应商只要送一个点,送到一个中央配送中心的点以后,中央配送按照所有商店里的定单进行分布,不但是分布的概念,而且可以做很多增值服务,我们可以帮它做很多促销的外包装,可以做很多其它方面的整合,贴标签,或者是重新包装,很多方面都可以在中央配送中心里实现。同时,我们也鼓励客人更多的做直流货,从而降低运输的成本。 最后一个方案,发展到一个区域,到南京或者无锡,南京的东西是不是可以集中到无锡?不一定,这是一个问题。如果在南京建立一个地区的中转站,这对所有的供应商都是一个很好的机会。同时,当供应商送到一个点,供应商愿意让出一定比例的金额,可以让你的产品的价钱更便宜,同时在地区的Transit Station里也会做很多的服务,但是我们在地区的分布站里主要是做支流概念。所谓支流概念,是我们会采取比较通俗的方式,用手提电脑把所有的定单从供应商手中拿到以后,我们会按照商店的定单直接分拨到商店里去。 Consolidation Point跟前面的概念差不多,但是它有一个更远的概念。 另外,我们还有一个很好的建议,我们有一个客人是海外的服装供应商,他现在在中国有很多店,但是他同时在日本、韩国、台湾和其它地方都有店。全球一体化以后,很多海外的零售商考虑的不单单是中国的问题,更多的考虑是区域问题,像天津、上海这些保税区就是一个很好的载体,所有的东西放在保税区是不用交赋税的,当他的商店需要补货也好,需要新的产品上架的时间,他才去定这个定单,我们就可以按照定单来分拨货。这个货在中国市场里卖不掉库存的时候,库存同时可以转移到日本、韩国、台湾去销售,基本上产品销售的成本会降低到很低。 将来的市场是什么情形?谁会主导这个情形呢?对流通业来讲,将来在座的很多零售业主将来会有越来越大的权利,会改变整个供应链的很多情形。英国有一个案例,原先的鸡蛋供应商送到所有超市里的鸡蛋都是散装的,现在大多数国内都是这样的,但是在几年以前我们做一个设备,叫“设卡”,把鸡蛋分成一格一格的送到商店里,商家的上货速度就会加快,散装的时候一年的损失是6.6%的鸡蛋,等同于350万英镑,我是指整个英国的市场,这是很大的数目。有这个设备以后,损失降低到2.2%,金额损失降低到不到100万。这个设备是用供应商去买的,这个设备做了以后,同时会加大他们运输的成本,因为他们的单位面积运输量不会增加,会减少,他们的成本会增加,别人很愿意让它去上架,很方便,销售也会增加,它的成本一年净算会增加50万英镑。 零售业主怎么改变供应链的很多环节?家乐福、沃尔玛加入以后,也会改变全球的情形,将来的竞争会越来越厉害。同时,我们也鼓励大的供应商可以分享很多资源,不要只是说我供应给物美了,就可以达到很多的规模效应,这样来减低成本。 我们的企业很关注国内零售业市场,目前以中国市场来讲,很少企业专注于做零售业的配送,目前的整个环境,本地公司本身的能力还不足以去配合整个行业的发展,在方案方面相对来说比较缺乏。 最后讲第三方物流、第四方物流。本地公司很多是在做自己做,像莲花、华联,同时很多企业自己做外包,道理出在什么地方?我们希望进一步探讨,看看哪个是最好的情形。 最后的结论。第一,零售行业的发展将来是很快的,对所有的企业来讲,将来的情形是什么样的,包括降低了成本,最重要的是环境逼迫你,不但是如何做得好的问题,相对国家来说还有生存的问题,怎么去降低成本。第二,前面讲的方案大家可以做为参考,这是我们针对目前的中国市场做的方案。第三,我们在IT方面的见解希望能引起大家的关注。第四,目前国内第三方物流公司需要借鉴很多新的经验,为大家做更好的服务,和天黄天百是其中的一家公司,我相信不但是海外的经验,还有国内的经验,希望将来有机会和大家合作。 谢谢。

欢迎关注联商网,扫一扫关注【联商网微信订阅号】

我们只为您推送最真实,最有价值的行业资讯

发表评论

+1个金币
精彩评论
全部评论()
 
暂时还没有评论哦!赶快跟帖哦

新闻关注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