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供销社自2001年率先在温州市供销社系统完成产权制度改革以来,积极调整工作思路,立足“三农”,市基联动,开放办社,以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改造基层社,以实现社企分开、开放办社改造联合社,全面推进供销社的体制创新,主动适应农业和农村发展新形势,取得阶段性效果。现将我们领办专业合作社,创办农村合作经济联合社的有关情况作一汇报。
一、领办农村专业合作社,推进基层社体制创新
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专业合作社,是基层社服务“三农”、助农增收的过程,也是彻底改造自身,真正办成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过程。我们按照“抓点示范、加强服务、提高效能、促进联合”的思路,近年来,在全市领办了6家专业合作社。合作社入社农民380人,带动农户达到5000户,发展基地面积2万亩,家禽养殖量达到7万只,帮助农民推销农产品1.2亿元,有500人次农民接受了技术培训。
一是市场促动型。营前乡在农业结构调整中,大力发展有机茶,形成了近3000亩的茶叶基地。我社以从事茶叶专业生产经营的农户为主体,以市土特产有限公司茶叶市场为依托,牵头领办了瑞安市兴农茶叶专业合作社。
二是强强联合型。蔬菜为瑞安四大农业支柱产业之一,播种面积18.32万亩,年产蔬菜27.83万吨,产值达2亿元。为了组织蔬菜产业发展,由塘下供销社牵头,联合瑞安市绿都农业产业化经营服务有限公司、瑞安市兴合农业服务有限公司、瑞安市强绿番茄科技研究所及梅屿番茄合作社共同创办了跨乡镇区域的瑞安市供销蔬菜专业合作社,实现产品推销、物资供应、科研服务一体化,2002年度被评为温州市市级示范专业合作社。
三是扶贫开发型。潮基乡地处我市西部山区,具有放养农家鸡的优良传统。根据这一特点,由马屿供销社牵头,联合中西部养鸡大户,共同发起成立了瑞安市金子山农家鸡专业合作社。同时,根据永安乡气候、土壤种植西瓜品质优良的特点,牵头领办了瑞安市永安西瓜专业合作社,带动山区农民脱贫致富。
四是基地带动型。陶山镇沙洲村是我市温莪术的传统产区,发展高峰期,种植面积达5000多亩,品质为全国最好。为进一步提高农民种植温莪术的产业化、组织化程度,增加农民收入,由马屿供销社牵头,联合当地种植、加工能人,共同投资创办了瑞安市沙洲温莪术专业合作社。此外,飞云供销社还在畜禽重点产区的潘岱办事处,联合当地饲养大户,牵头领办了瑞安市协农畜禽专业合作社。
这些专业合作社虽然成立时间不长,但在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推动农业产业发展方面发挥了明显的作用,供销社也因此锻炼了队伍,并积累了一定的经验,激发我们思考如何更好地发挥供销社作用,为推动农业产业化作出更大的贡献。
二、创办农村合作经济联合社,推进市联社体制创新
近几年来,除了我们供销社领办组织的专业合作社,我市农村其它各类合作经济组织也在不断涌现。据统计,全市共有农村专业合作社13家、农业协会16个、股份合作性质的加工企业76家和200多户购销大户。这些合作组织普遍存在相互封闭,信息渠道不畅,运作中登记难、贷款难、政府扶持政策到位难等问题,严重制约合作经济组织功能的发挥。在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情况下,单个合作经济组织难以适应竞争的要求,各种合作经济组织普遍要求走向联合。我们供销社也在思考如何按照开放办社方针,逐步把市联社改造成为反映农民群众要求,实现农民群众利益的真正的农民合作经济联合组织,使之成为农村各种各样合作经济组织的联合体,成为联结政府与合作组织、社员的桥梁与纽带,使供销社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鉴于上述两方面的要求,经过积极的筹备,由市供销社和市农业局为主发起组建了瑞安市农村合作经济联合社,经市政府批复同意,并进行了工商登记。农村经济联合社性质属股份合作制,直接参股单位有供销合作社、专业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和农业相关服务单位,社址设在市供销社内。
1、创办方式。瑞安市农村合作经济联合社,由供销社与农业局联合创办。为什么要与农业部门加强合作?一是农业局是全市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创办农村合作经济联合社是农业行政部门加强对全市各类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管理的需要。二是农业部门有人才、科技等方面的优势;三是符合农业局下属事业单位市场化改革的取向;四是在目前条件下可以增加工作的协调性,形成合力。
2、目标定位。瑞安市农村合作经济联合社是由从事各类农产品生产、加工、经营活动的合作经济组织为主体,相关单位参与,并共同发起成立,按照自愿、互利、民主、开放原则,实行自主经营、自我服务、民主管理的合作经济联合组织。宗旨是根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适应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新阶段的需要,促进合作经济组织之间的联合,增强为农服务功能,提高农业产业化、组织化、现代化程度,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推进农村合作事业发展作出贡献。工作职能是以成员单位为主要服务对象,根据市场、生产、经营发展及成员单位的需要,为成员单位提供服务,并通过成员单位联结广大农民,推动农村经济发展。
3、机构设置。为了体现组织上的群众性,扩大联合社的群众基础,提高联合社社会地位,组织机构设立社员代表大会、理事会、监事会,社员代表由成员单位社员大会以无记名投票选举产生,社员代表大会选举主任、副主任。社员代表大会每三年召开一次,理事会每年至少召开一次。理事会主任是联合社的法定代表人,选举产生后报市府备案。联合社设立四个职能部门,分别为综合部、财务部、购销部和科技部。联合社工作人员由理事会聘任。
4、服务内容。联合社开展服务工作的内容主要有:
(1)信息互通。组织召开各种会议及技术培训,交流经验,并利用农网、供销网和农技110,提供网上信息服务
(2)科技引导。利用农技110和农业局11个所属站所,提供技术指导。
(3)资金融通。利用市农信担保公司向农民提供小额贷款担保。
(4)服务组织。提供生产资料服务;进行业务指导,帮助加强社务管理;组织参加各种博览会、展销会,帮助推销农产品。
(5)政策协调。反映社员与农民的要求和意见,争取政府支持和保护。
三、乘势而上,切实做好合作经济联合社的各项工作
组织成立农村合作经济联合社是供销社加强为农服务工作新的尝试。联合社酝酿之初,就得到了省、市供销社的肯定和支持。联合社批准成立时间还很短,各项工作千头万绪,需要我们倾全部心力加以培育,促其健康发展。具体工作中,我们将注重把握“四个力”和“五个结合”。一是动力,要进一步明确农村合作经济联合社的目标定位问题;二是活力,要把农村合作经济联合社真正办成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服务、自我管理的经济实体;三是凝聚力,要真正为成员单位提供实质性服务;四是影响力,要逐步吸收村级合作经济组织加入农村合作经济联合社。同时要做好“五个结合”,一是成员单位与农村合作经济联合社实行双层经营,做好统分结合;二是指导服务与实体服务并举,做好虚实结合;三是协调好农民、成员单位、联合社三级关系,做好上下结合;四是扩大组织范围,拓展服务领域,做好内外结合;五是要把农村合作经济联合社的近期发展目标与长远发展规划相统一,做好远近结合。
我市供销社在完成改制后的一年多时间里,在上级社和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通过自身积极的努力,在推进供销社体制创新方面做了一些工作,但与上级对我们的要求还有相当大的差距。今后我们将以“十六大”精神为指针,加快“三社一化”建设,按照把供销社系统建设为带动农业的大龙头企业和农村最大的服务组织的目标,不断推进供销社体制创新,力争使供销社事业再上一个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