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商报讯】 在南京,书店里设立休闲坐椅、阅读区早就不是什么新鲜事了,很多人认为这种方式既给书店营造了文化氛围,又聚敛了人气。但如今随着书店经营意识的增强,一些书店发现给顾客提供休息的地方同时也给自身带来了负面影响。书店的休息坐椅如何最大限度地满足消费者又能让书店的损失降到最小,成了书店老板们研究的最多的问题。
坐椅越多磨损率越高?
湖南路上的可一书店是一家面积不大却颇有情调的书店,自1998年开业以来便实施的开架售书,在一句“阅读是美丽的姿态”的口号下,店主在每一个过道里均安放了很多坐椅。然而,最近记者再次光顾这家书店时,发现除了门口的一张沙发外,其他的坐椅却不见了踪影。售书小姐对记者的解释是“书店太挤了,椅子没有地方放”。然而,细细观察下,记者却并未发现书店在格局上有任何改变,放了几年的椅子怎么突然就放不下了呢?再看看原本开架出售的各种时尚杂志,此时也统统穿上了塑料“衣服”,不能像往常那样随便翻阅。记者私下和店员攀谈得知,原来书的磨损率让书店有点吃不消了。由于书店比较舒适,不少顾客在逛完湖南路后把这里当作歇脚的地方,随手翻翻时尚书籍,而一些小朋友也把这里当成乐园,边吃东西边看图书,图书的磨损率居高不下。而书店为了丰富书籍的品种,不少书进过来就是没有折扣的,做降价处理就会亏。无奈中就采取了一些“措施”,但即便这样,现在每个月的图书磨损率仍在10%左右。
尴尬的摘抄台
摘抄台是湖南路新华书店最近引进的服务举措。这个点子不算新,但在南京也只是在湖南路新华书店才真正实施了起来。湖南路新华书店办公室的负责人告诉记者,这项服务其实也是在内部的争议下搞起来的。从便民的方面考虑,三楼的科技书籍一般较贵,像计算机书一本动辄就得上百元,而购买人群却是经济实力较弱的学生,摘抄台对他们这部分人来说太需要了。可是摘抄台设立之后,也从某种方面影响了书店的正常工作,有的学生抱着一本书一抄就是半天,而想买书的人却看不到。同时,摘抄台的设置只会让书旧得更快,给销售带来不利影响。最让人尴尬的,早上书店刚开门,可最早光顾书店的一批人里十个有三四个是直奔摘抄台的,一坐就是半天。到了下午,摘抄台更是爆满,像自习室一样。虽然从表面看来书店确实聚敛了人气,但是这种人气是带动了销售还是助长了顾客白看的心理,现在还不好说,但是社会效应是显而易见的。湖南路新华书店办公室的葛俊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以湖南路新华书店一年1000万~1500万的销售额,除去每年6‰的盘亏率(包括丢书在内),光在图书折旧上的损失就有10万元,可新华书店每年的毛利才20%,算算这笔损失还真不小。
谁来吃“有偿借阅”这个螃蟹
书店毕竟不是图书馆,用经济效益换社会效益,店家真的没有别的办法了吗?昨天,记者专门采访了江苏省出版局的相关负责人,这位负责人向记者发表了一些个人看法:其实南京的书店可以试着学学其他城市。
比如,浙江图书大厦和上海书城在早些时候就在书城里配备了休息区、书吧,但顾客想进入得有一定条件。店方认为,未付款的书所有权归店方所有,顾客只有付钱之后才能带入。西安的图书大厦采用的是会员制,会员付2元钱就可以带入一定数量的书进入书吧看书。山西的一家新华书店开业初由职工参股购买桌椅,由员工共同管理休息区,该书店推出三种不同的有偿服务方式,3元一张的当日有效票,30元的月票,50元的半年票,这种文化套餐推出3个月后,资金全部收回。该负责人同时也表示,外省的例子看起来不错,但是如果现在南京真的有哪家书店率先来吃“有偿借阅”这个螃蟹,担负的压力也是相当大的,从社会舆论到保护购书者的潜在权益上,都将出现相当多的争议。在业务探讨中,他发现南京不少书店确实有此想法,但谁都不想第一个尝试,大家都还处于观望状态。■商报记者 张 希(4版《商业快讯》) (编辑 云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