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商资讯  带你解读不一样的零售业
联商首页 -> 资讯动态 -> 正文

民营唱片公司能否救市

  一场汇集了内地乐坛几乎所有新生力量的“正版维权演唱会”在此间如期与游人见面。一边是盛开的樱花漫天纷飞,一边是青蛙乐队等内地原创音乐人的精彩亮相……吸吮着淡淡的樱花芬芳,聆听着跃动的天籁之音,许多游人不知不觉都陶醉了。

  据介绍,由麒麟童文化公司联合北京玉渊潭公园等单位联合举办的这场演出,目的是为了“坚决抵制盗版的侵害,维护正版唱片的合法权益”,以便为内地唱片业、尤其是乐坛新人创造前行的机会。演唱会上,许多人对盗版大加挞伐,他们认为正是盗版限制了唱片公司对原创作品、对乐坛新人的投资规模,束缚了他们今后的发展态势。

  而有人则说,问题并非如此简单。他们认为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以后,民营公司一统内地原创市场,这一领域的不景气,实与这些公司自身的一些局限有关。一时间,内地原创乐坛有影响之作品缘何难得一遇、有影响之新人缘何难露头角以及民营公司究竟该不该为原创乐坛的不景气负责等等问题再度成为人们关注之话题。

  民营力量一统原创乐坛

  唱片是流行音乐的重要载体,原创乐坛的兴衰一直同唱片业的发展休戚相关。在内地唱片业2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其制作主体已经完成了从国有为主到民营一统的嬗变。

  20世纪80年代中期到90年代中后期,作为国有力量代表的音像出版社是音像制作、生产、发行、销售的绝对主力。大多数音像出版社是在这一时期发展壮大起来的。但是,自1998年下半年之后,整个音像业开始大幅度衰退,音像出版社的经济效益迅速滑入谷底。

  在音像出版社陷入经营低谷的这一时期,音像市场的整体规模在不断高涨的消费需求支撑下,不仅没有缩小,反而在逐年扩大。由于国有音像出版社的市场竞争力不断萎缩,民营企业在此一领域异军突起,他们在节目制作环节取代音像出版社而成了主力军。中国音像协会掌握的资料显示,国内原创音乐的主要生产在这一时期源自民营唱片公司,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国内当红歌手签约广州几家音像出版社的局面,在90年代中后期已完全改变。据不完全统计,大约70%以上的签约歌手,签在了民营公司旗下,大约80%至90%的流行歌曲个人专辑出自民营唱片公司,尤其,国内当红的流行歌手几乎100%签在10余家最活跃的民营唱片公司。

  民营公司是否要为原创低靡负责

  民营力量全面入主具有原创生产“风向标”意义的唱片制作,这多多少少曾为人看好。毕竟,相对于国有音像出版单位而言,这些公司在产品的市场把握以及艺术鉴赏上不仅毫无逊色之处,反而由于利害相关而在某种程度上显得更胜一筹。更何况,在内地音像市场尚处于资本积累阶段的现实境况下,“船小好调头”、自主性较强的特点更是让他们如鱼得水。

  其实,这也是民营公司之所以能取国有出版社而代之的主要原因。

  然而,原创乐坛却并没有因为民营公司的入主而出现“百花竞放”、生意盎然的局面,相反,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以来,在内地的流行音乐市场上,有影响之原创作品、有影响之新生力量却变得越发少见了。

  这不能不让人认真反思民营公司在原创音乐投资方面的局限。而事实上,许多民营制片公司的掌舵人也确实在这样做。

  曾一举捧红杨坤、水木年华等诸多歌手的天津泰达音像发行中心总经理张迺申认为,民营制片商的问题主要出在指导思想上。他说,国内的流行音乐市场受港台影响很大。由于国内许多年轻人都比较喜欢港台歌手,一些公司、歌手以及词曲作者在认识上、定位上产生了误区。他们抱着急功近利的心态,不把精力尽可能地花在本土产品制作上,而一味想通过模仿、通过包装和宣传在市场上迅速立足。这显然是行不通的。因为,尽管模仿是一条短期就能取得一定经济效益的“捷径”,但是模仿得再好,也无法模仿人家的感觉和神韵,更不用说推出具有本土特色的品牌了。做唱片首先要有文化概念,完全以挣钱为转移肯定是不能长久的。

  旗下签有崔健、汪峰等歌手的北京普涞文化经纪公司董事长陈戈则认为,缺乏强大的商业运作能力是内地民营公司难以推出拳头产品的一个比较关键的原因。目前,内地没有大的成规模的唱片公司,不管是在制片还是在发行销售环节,唱戏的都是小公司,其中,有的甚至还仅仅停留在手工作坊阶段。这就很难形成产业性的东西。比如,一张唱片的制作,花去几十万元资金比较平常。如果让小公司来运作的话,在内地13亿人口的市场中,即使让人知道也难,更不用说发行销售好这些产品了。

  当然,尽管民营公司存在着种种不足,把原创萎靡的责任全加在他们头上却不免武断且有失公正。

  北京喜纳音乐文化艺术有限公司的林宇认为,尽管进入原创制作这一块的民营公司比较杂,且其中的许多人表现出功利性太强、宣传推广等操作方式不规范的缺陷,但是,考量原创低靡的问题却需要从港台市场对内地的影响以及整个市场环境比较浮躁这个大背景来进行。内地流行音乐自从呱呱坠地的那天起,就在港台与欧美的影响下艰难成长,许多东西往往是自己尚未成熟,便急着想去同别人接轨,而且还提前加入了国际竞争。于是,海外成熟市场中的高额演出费用以及宣传运作费用成了国内众多公司无法承受之重,许多公司被远远抛下。此外,公司内部资金分配的失调,市场渠道的不畅通,行业各环节受益分配的不合理,也使得内地唱片公司要想做成大的品牌困难重重。

  而盗版则给内地唱片市场、原创音乐市场造成致命一击。张迺申说,在发行上,一个原创作品是根本无法同盗版竞争的。一般来说,新人、新作的市场占有量小,推广发行也比较慢,而盗版则可以在短期内集中很多优秀歌曲,因此,盗版对原创作品、对新人的打击是毁灭性的。陈戈认为,盗版使得唱片业无法形成良性的市场循环,这极大打击了投资者的积极性。“国内并不是缺少有才华的人才,要迅速提高这些人的知名度其实并不困难,但是知名度提升又有什么用?企业得不到回报,投资者是不可能往里投钱的。”

  民营救市有无良方

  不管怎样,从目前的市场现状来看,要想繁荣内地原创市场,调动作为主力军的民营企业的积极性,规范他们的市场运作是不得不走之道。而这显然需要主客观两方面的努力。

  首先是要为民营公司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陈戈认为,解决盗版问题,优化唱片产业的结构,最为关键的切入点是要做好零售终端。因为,零售终端的改变将会带动整个市场格局发生质的变化。当前,最为重要的是要在最短的时间内,使零售市场上出现几个如维京一样有规模、运作规范的大的连锁店。

  在这一点上,陈戈认为文化部近几年来 “推进音像连锁,确实抓住了点”。包括具有外资背景的上海新索公司的成立等等,都是令业界鼓舞的。他认为,只要进一步开放音像零售领域,允许多种所有制竞争,把零售终端做好做强,国内的原创市场就会很快培育起来。

  张迺申则认为,除了打击盗版,搞好市场环境之外,挖掘更好的带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具有鲜明本土特色的作品,也至关重要。真正立得住脚的只能是刘欢、那英、腾格尔等与国外相比与众不同的歌手。他说,只有更广泛地团结原创作者,把眼界更放宽一些,内地的原创市场才能有走出萎靡境地的希望。 (中国文化报 思哲)

欢迎关注联商网,扫一扫关注【联商网微信订阅号】

我们只为您推送最真实,最有价值的行业资讯

发表评论

+1个金币
精彩评论
全部评论()
 
暂时还没有评论哦!赶快跟帖哦

新闻关注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