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连锁经营继续保持快速发展的势头。一方面店铺数量和营业面积持续增长,规模继续扩大;另一方面,经营成本逐步提高,竞争日趋激烈。连锁企业在寻找可持续发展的途径上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也出现了一批内部管理严谨、目标客户明确、区域基础扎实不断做强的企业。
以“做强才能做大”做为本届会议的主题,一方面是总结企业的经验,一方面是探讨、研究解决目前行业存在的“低效益增长”方式问题,促进行业效益和规模的同步提升。
一. 什么是强?
在连锁零售业,对什么是“强”,大家都有各自的看法。我们对“强的标准和如何做强’’的问题向连锁企业老总和专家学者进行了咨询,综合他们的观点,在昨天的CEO峰会上,进行了调查。图表显示的是大家对这一问题的看法。
企业家的观点和企业的发展经验告诉我们:优秀的企业都是相似的。他们在“做强”的过程中,对什么是“强”,都有这样一些共同的经验和认识:
首先,企业应具有持续的盈利能力。
这包括几个具体的含义:一是企业的主业应有利润,通道费用、物业收入等只能是主业利润的补充。二是单店具有盈利能力。门店是连锁企业的基本单位,是企业利润的直接创造者。这次大会评选金牌店长,也是希望企业对门店给予更多的关注。三是企业各种资源平衡协调,特别是资金需求和企业规模发展的平衡,保证持续盈利。盈利,为企业长期发展奠定了基础,股东和员工和利益也在其中。
其次,企业要在区域市场中占有较大的份额。
零售企业的获利能力与区域市场的份额密切相关。在前几年,一些企业追求快速发展,四处出击,而管理能力则在快速扩张中稀释。企业虽然扩大了,但没有形成有效的市场规模,没有形成规模效益。一个做强的企业,应在目标市场中,占有较高的市场份额,它的各种资源才可以集约,形成合力。大的市场份额和高的顾客忠诚度相辅相成。
另外,企业各方面关系要和谐发展。
一个做强的企业,也一定是一个有高度社会责任感的企业。既能够满足和改善消费者的生活所需,又拥有诚信、高效的供应商关系。既有和谐的社区关系,又能有团结的内部员工关系。企业在做强中,实现企业、员工、股东和社会协调发展,共同受益。
谈到员工利益,零售业是一个劳动密集型行业,广大一线员工是企业的主力军,本届连锁会首次推出“零售业最佳雇主“奖,也是希望通过这个奖项,在行业中倡导和树立尊重员工、关心员工的行业风尚。
除以上三点,根据企业发展的经验,做强的企业一般还有以下共同的特点:明确的战略定位,差异化的市场策略,规范化和标准化运营管理体系、强大的信息网络、高效的供应链体系、适当的人才储备、有凝聚力和执行力的企业文化。
二. 为什么提出做强?
大与强应该是统一的,但很多时候又是不协调的,从行业的发展来看,它反映出不同的阶段的发展重点。我国连锁经营过去十几年的发展,市场空间大,以规模求效益的发展方式成为多数企业的选择,行业总体以外延式扩张为主。伴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积淀下来的问题也越来越多。企业需要转变思路,进行增长方式的调整。
一是现有企业规模能够做强。
企业做强,总是建立在一定规模之上的。经过十多年的快速发展,我国连锁经营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规模基础。从连锁百强的情况看,2005年,企业平均销售规模达到71亿元,平均拥有店铺382家,营业面积33万平方米。销售额超过100亿的企业有21家,百强企业中最后一名的销售额也达到了8.2亿。在这样的基础上,企业的发展需要而且能够从规模扩张型向效益提升型转变。目前,我国宏观经济正在从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由经济大国向经济强国转变。对于连锁行业来说,就是要从做大向做强转变,适应国家大环境的变化。
二是现实挑战需要做强。
首先,市场竞争加剧,对企业销售额和毛利带来直接影响,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例如2005年上海大卖场单店平均销售额同比下降4%,连锁百强企业的超市门店平均毛利率仅为11.7%。
其次,经营成本持续提高。每年递增5-10%的房租成本,已经成为企业开店的最大难题。随着社会的发展,人工成本也在逐年提高。下一步,还有许多店铺进入更新改造期。经营成本的增加已经在蚕食连锁企业1%的微薄利润,这是对企业盈利能力的严竣挑战。
另外,消费者在不断分流、分化。一是门店增多,顾客在同类店铺中分流。二是顾客阶层细分,低价已不是万能的竞争良药。
这些,都需要企业强化自己的经营能力。
三是实践证明可以做强。
近几年,尽管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但我们还是看到,一些企业坚持区域化、差异化的做强策略,不断提升内部管理,通过提升质量、创造效益,在市场竞争中站稳了脚跟,具备了可持续发展的后劲和能力。
本届连锁会我们在零售业首次推出了“零售业区域明星企业”,他们的共同特点是经营业绩好、本地市场份额大、顾客忠诚度高,他们的发展证明了现阶段做强的可行性。
三、如何做强?
对于如何做强,我首先要说的是:要树立信心。
从国际连锁集团发展的历史看,每一个都经历了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过程。与其不同的是,我们发展到同样规模所花的时间更短,我们遇到的问题更集中,但同时我们也有更多的经验和作法可以借鉴。
从成功的连锁经营企业发展经验中,我们看到,企业家的素质和信心是迎接挑战、做强做大的动力,他们志存高远,大胆探索,不断进取,勇于创新,这些素质推动着企业在竞争中不断发展。
第二,要强化能力。
企业是一个有机体,是由多种关键能力构成的,能力的高低,形成了企业的强弱之分。优势企业的共同点,就是各种能力的协调发展。当前,对国内连锁企业来说,迫切需要提高的是:执行能力。一个国际著名零售企业的领导人说:零售业的成功,20%来自战略,80%来自执行。
第三,要选择适合的策略。
选择适合企业的战略,并坚决贯彻落实是做强的基本保障。国内企业在走上连锁经营这条道路时,多数是凭着企业家的直觉,感性大于理性。今天企业发展了,规模做大了,市场变化了,仅凭直觉就难以应付激烈的竞争,需要重新审视并明确企业的战略。在昨天的CEO峰会上对战略管理与资本管理问题的研讨,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启发和帮助。
(联商网现场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