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机场等飞机,必去的地方就是书店。我发现,在北京、上海、广州和深圳几个城市的机场候机室厅里,人最多的地方除了星巴克、KFC或麦当劳,就算得上书报店了。其实,机场书报店的生意很好,单卖书而言,图书基本上都是全价卖出去,按现在畅销书的价格基本都在30左右一本来看,2-3折左右的进货价钱,毛利基本在20元左右。这个远远比机场一般的餐饮店单位面积销售利润高很多。正应该候机厅里的书店有特殊的位置,针对流动性强又有高消费能力的商务客人,书店变成了营销高手门施展拳脚的地方。那些所谓的一些各路专家讲课的VCD,相信也只能在机场这种地方才会有销售。精明一点的客人,回家后,如果需要,一定会用电驴或电骡去下载。
从菲大师(菲利普科特勒)提出4P开始,虽然现在都演化出许多“6P”、“8P”、“4C”、“8C”之类的理论,但4P还是营销上的基本元素。就拿机场的书店来说吧,场地固然很好,但也要讲促销,否则,你怎么保证你的书或杂志就比别人卖得好呢?于是,很多营销高手就开始开努聪明的脑子了。
这不,从深圳回北京,过完安检,我第一站就跑去了书店。按惯例,通常会先看看都有些什么新的畅销书,再买几本“休闲杂志”。冯仑曾跟我讲过,他的阅读天下地下,无所不有,《道德经》是包里的长驻居民,而杂七杂八的一些小书小报就是旅游者了。这也难怪他学问广博,更能经常把一些深刻的企业治理、管理或经济现象诠释成一个个动听的“黄段子”。我的“休闲杂志”没有他那么广泛,如果按阅读的必然性排序,基本是《经济观察报》、《财经》、《三联生活周刊》、《CBN第一财经周刊》外加一些免费赠阅的杂志,比如说《福布斯》、《睿》、《商业评论》、《IT经理人》等。难怪有朋友说我,你连休闲都要动脑子。没办法,脑子不动无法休闲。在这个不过30平米的书店里,我迅速地挑了两本书和最新的《财经》和《三联生活周刊》,无意中发现《财经》边上摆的是《创富志》,这是一本不太值得评论的杂志,通常登的是一些你看到但你做不到的点子或商业模式。不过,这期的《创富志》塑料薄膜上有一行醒目的广告——“买一送二”。我一想,一定是把前两期没卖出去的包在一起卖了,花一份钱买三份,也不赖,反正是“休闲”。于是顺手买了一本。结帐时,聪明伶俐的柜台小姐跟我说:“先生,你要不要加一块钱,就可以买到一本这个杂志”,边说边从柜台下掏了一本《家人》(噢,原来这就是传说已久的《家人》杂志,“商界”的陈助主编曾经跟我提起过他们旗下的一本杂志)。这时,柜台小姐又加了一句“你真走运,最后一本了!”(噢,My god, 哪位把“电视购物”的专家请来给这些小姐做过培训了啊!)
等候登机的空档,我三分钟就把这“一元”给消费了。当我打开这买一送二的《创富志》一看,掏出两本,一个是《看天下》,另一本是《CBD第一财经周刊》,噢,My Goodness,上当受骗了!这本6月份的《看天下》和7月份的《第一财经周刊》都是不幸拜读过!这20元“买一送二”的消费真是亏啊!
我于是开始琢磨一个问题。同样是促销,为什么效果就这么不同呢?根本上来说,《创富志》是对客户消费心理没有研究。消费者不会认为过期的或对自己没有价值的东西是“占了便宜”。促销的根本是让消费者感觉“占便宜”。面对促销,消费者花钱买了正货,同时也期望得到的额外的东西也是有价值的或自己需要的。《创富志》的做法正相反,先把消费者的期望值提高,再让他们失望。而《家人》,一本标价5元的杂志以2折(1元)的价格进行交叉销售,让基本没有太多期望值消费者感觉赚了(对很多人来说,1元钢蹦掉在地上可能都不会捡)。所以,在这场“促销”或“交叉销售”的竞争当中,显然“加一元”赢过了“买一送二”。
这也让我想到了老东家DELL。DELL的直销,成功的地方很多,经典的部分之一就是在研究消费者心理上下足了功夫。其“交叉销售”(Cross Selling)和“向上销售”(Up Selling)做得太完美了。不知你有没有注意到,几乎所有的DELL广告都是标有促销价格的,“本土价格国际品质”很具煸动性,广告的作用是鼓励客户先把电话打进来,只要打进来了,销售才有机会,吸引不了客户打电话,无论广告做得多漂亮,都是瞎掰。于是有人就看了1999的价格打了进来,一问,这边的电话销售告诉你,这个价格是不包括显示器的!别急,你先别失望,人家会再告诉你“因为现在是促销期,你只要加XXX钱就得到价值多少的显示器”(你看,你不能不买显示器吧!而且,让你占便宜)。人家接下来会问你用电脑来做什么,问你玩不玩游戏…,接下来让你加内存、加硬盘…,最后整台下来,都加了5000块了!最后,人家还不忘提醒你,要不要加一台打印机?只有市价的一半哦!而且还剩3台了…不,说话这一当口,还剩2台了!这就是让你“不断占便宜”的方法!人家琢磨了客户的心理.
所以说,成功是有道理的。
(作者:曾智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