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供关系已经从流通焦点问题变成社会关注的焦点。从去年以来,大型供应商与零售巨头之间陆续公开的矛盾事件,将零供关系一步步推向临界点。昨日,在商务部召开的例行发布会上,商务部发言人姚坚表示,进场费等问题对价格上涨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商务部正会同行业协会制定购销合同规范,以解决零供关系矛盾。这也是自2006年以来,商务部第三次就零供关系出台规范。
源于供求关系
尽管近期个别外资超市提高“进场费”、挤压供应商利润空间的问题频被曝光,但是姚坚仍然对外资零售企业在中国市场的作用给予了充分肯定,称这些外资企业的入驻带动了中国经济的发展,也带来不少新的营销模式。
对于目前因“零供矛盾”、“价格错乱”等问题而处于风口浪尖的家乐福,姚坚并没有做出过多的批评,只表示“零供关系问题的核心就是中国制造业发达,服务业落后,造成了供应商有求于大型零售商,这是核心矛盾”。
据了解,家乐福入驻中国市场,为国内零售企业带来“入场费”的概念后让不少供应商苦不堪言,随后国内几乎所有零售企业都开始采取这一模式压榨供应商也是不争的事实。
向来欺软怕硬
从一件件零供双方的矛盾案例中可以发现,零供之间不断转换着强弱势的地位。始于去年底的卡夫和联华的交锋事件中,联华总部一纸通知要求将卡夫旗下包括饼干、咖啡在内的所有产品从自己的超市撤柜下架。之后经历两个多月,双方才正式宣布“和解”。而康师傅、中粮等大型供应商与家乐福的矛盾似乎占据了强势地位,康师傅向媒体发表的一篇篇激烈言辞以及中粮高调宣布将产品撤出也慢慢让家乐福成为千夫所指的对象。
当前,供应商普遍反映的问题是,返点的逐渐提高正在一步步挑战着供应商的极限,从最初的4.1%逐渐上涨到5%、12%、25%、30%,最近一段时间一些商品的返点甚至高达40%-50%。
不过零售商也有自己的苦衷。北京某超市老总表示,目前地价的飞速增长让动辄几万平方米经营面积的大卖场的成本节节攀升。超市属利薄行业,需要与供应商一起分担快速增加的成本压力。
亟待治本之策
针对目前的零供关系现状,姚坚表示,商务部将再次拟定零供购销合同,并会同行业协会共建零售商、供应商投诉应诉协调仲裁的协调机制。
据介绍,商务部从2006年开始已经关注零供问题,并会同国家发改委、公安部、工商总局等部门出台了《关于零售商、供应商公平交易管理办法》和《零售商促销行为管理办法》两个规定。不过,一位曾为供应商打官司的律师表示,现有的《办法》不具有真正的法律效力,所以对零供矛盾的约束和缓解起到的效果并不明显。在他看来,不管是立法还是通过别的方式都应加强规范的执行力,目前零供关系亟须的是治本之策。
(来源:北京商报 作者:姜子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