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百货业是开放最早、最先合资的一个业态,始于92年中央决定在五个特区、六个城市进行引资试点以后,打破国有百货一统天下的局面,首先进行引资、改建、扩建和新建,推动市中心的改造,促进一线城市的升级换代,随着开放步骤的加快,城市化的进程,作为城市的窗口和形象的工程,受到地方政府重视,加快引资、加快投入,使中国百货迎来了繁荣的今天,或出现在市中心,或建于新的开发区,或主力店出现城市商业组合体之中;百货功能也发生变化,由求多求全、面向大众化的基本特征,向功能化、品牌化和细分化发展,既有机遇、也面临着挑战,既面临着广阔的发展前景,也面临着激烈的竞争,既有生存问题,也有效益问题,关键在于如何调整战略、转变观念、转变发展方式。
一、定位与定格
百货店经历漫长的发展时期,现在进入什么阶段,在认识上有较大的分析,中外不少学者分析,百货店也处于衰亡阶段,甚至提出百货业将被其他业态所代替,没有几年的生命周期。这是很大的认识误区,直接影响它的生存和发展。百货店是一种经营形式和存在方式,是与城俱城的一种业态。但是必须看到随着城市化的发展,百货店的定位和定格发生巨大变化,除了市中心的老店改建和扩建以外,逐步向社区化、郊区化、购物中心化发展;商品的定位也从求多求全,立足于大众生活,向多层次化发展,基本可分为四种类型:第一,社区化的大众百货;第二,市中心的时尚百货;第三,中心城市的高档百货;第四,购物中心中的主题百货。
百货店的商品定位也发生变化,从品种转化品牌,从面向大众转向面向中高收入的阶层,从单一商品销售向多功能发展,从求多求细转向专中求全。尽管百货业的定位呈现多元化趋向,但其核心卖点是卖品牌、卖时尚、卖环境、卖功能、卖信誉。在变化中创新,在创新中提升。
二、品牌与品类
传统的百货是计划经济的补充,要面向大众,求全求多,按商品必备目录进货和经营。针头线脑、火柴发夹、一统大小,是名副其实的百货。但随着大众生活水平的提高,多业态的出现,专业化市场的发展。百货店不再经营“百货”,而以品牌品类定位,引进品牌、经营品牌、提高档次,面对中高收入阶层,营造优美的购物环境,就成为现代百货业的中心任务。不惜一切代价,进行引进,陷入品牌引进的误区:第一,错误地认为有品牌就有档次,其实品牌只是百货店经营的一种形式,企业的档次既取决于商品品牌,更取决服务品牌;第二,不是什么地方的百货都要引进品牌,是否引进、引进多少,取决于百货店所处于区位,和市场需求;第三,不是只有国外的品牌算品牌,而国内品牌、地方品牌就不算,品牌也是多档次的,要统筹兼顾;第四,品牌商品有了知名度,就可以不要推销,“酒香也怕巷子深”,品牌商品同样需要营销,需要推介、需要宣传;第五,不是写上英文名字就算品牌,那时欺骗老百姓的,所有外国品牌都要标上中文名字,这不仅遵守国家的规定,也是推销品牌的一种手段,让更多的消费者认识品牌、感受品牌、购买品牌。
三、引进与自营
百货店过分的引进,或出租柜台,或厂商联营、或引厂进店,自营比例很少,引起社会的非议。我认为是引进还是自营这是企业的行为,不要过分的指责,政府可以引导,但不能强求,它是市场行为的一种,只要与百货经营的职能相符、加强管理,统一形象、企业可以自行选择。但选择哪种形式,要取决以下条件:第一,商品供求状况,一般的条件下,对供不应求的商品,应尽量自营,以保证市场需要,供过于求的商品只要符合双方的利益,可以选择联营形式;第二,对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商品,为了发挥对市场的指导和引导作用,应尽可能实行自营,一般的商品,则可以以多种经营形式为主;第三,对品牌知名度较高的商品,尽可能选择自营,也可以实行引厂进店;第四,对赢利空间比较大的商品,应由企业想方设法经营,微利的产品可以采取多种引进形式;第五,资金许可,尽可能自营,缺乏资金,则多为引进。
选择什么经营形式,既是企业的行为,也是服从百货业的特点,因品种不同,不要强求一致,但作为大型的百货要不段创造条件,扩大自营比例,那种长期靠出租继续生存,不仅有损百货店的自身形象,也失去对市场主导和引导作用。
四、时间与空间
几乎所有的经营者都想把百货店摆得满满的,连厕所也分单双层,狭小的通道,碰臀的货架,电梯边的摆摊,拥挤不堪,几乎要占领卖场的所有空间,企业用空间换取营业面积,达到增加营业额的目的,实质上这是一个认识的误区,使顾客感到窒息、透不过气来,从而匆匆结束浏览和购物。据国外分析,一个百货商场能够让顾客多停留30分钟,就可以增加20%的客单量。宽敞的通道、豪华的休息室、精美设计,科学的布局,用空间换时间,让顾客能够留恋往返,增加停留的时间,既体现人情人性,又可以增加销售额,何乐而不为。现代百货店不单单是卖货,它是卖品牌、卖空间、卖环境,是顾客休闲、观览、接触社会、感受时尚和购买于一体的理想去处。要腾出空间、美化空间、科学地安排空间,用空间换取顾客在商场停留的时间,一方面可以扩大购买,更重要的是,给顾客留下美好的回忆,深刻的印象,便于下次光顾,增强忠诚度,同时也是维护商场安全的一项重要措施。
五、细节与细处
细节决定成败,细处体现人情。楼不在高、店不在大、品牌不在多,有情则灵、有客则旺,有信则兴。事无大小,客不分贵贱,着眼细处、重视细节,推行亲情服务、亲友接待、亲人关怀,构建温馨、通敞、舒适、优化的购物环境,不仅需要树立整体形象,更要重视细节服务,哪怕是一句问好、一声再见、一层包装、一扇门、一个台阶,都包含着商店对顾客的关怀。“三室一厅”,休息室、盥洗室、试衣室和共享大厅,它不仅是商店的设备,而体现为关怀顾客的深度和广度,是企业的形象和商业文化的具体表现,应该做到:最豪华的是顾客休息室,最清洁的场所是盥洗室、最宽敞的公用通道、最优美的是试衣间。
着眼细处,关注细节,无微不至,制造舒适、宽敞、和谐的卖场环境。
六、商品结构与末位淘汰
百货店的功能主要通过商品结构来体现的,并随着经济发展、收入水平的提高,以及新产品的不断涌现而进行不断的调整和新的组合,并以此来划分百货业的类别和档次,这是必然现象。改革开放以来,不少百货店实行末位淘汰制来实现诸多商品的重新组合,达到提升和替换的目的,是值得推广的。但必须注意到:第一,末位的条件不少按销售额来划分,应以销售额多少、增幅的速度和赢利水平,以及商品在市场的地位,综合考虑它的弃取,并作为标准写了合同,以示对所有厂家、所有商品、公开、公正,一视同仁;第二,调整幅度不宜太大、比重不要太多、时间不宜太短,不能过于频繁,要保持百货店经营品种的相对稳定;第三,淘汰厂家或商品要建立有厂家、营业员代表和主管人员组成的评估机构,综合考核,避免主观行事;第四,要做好善后工作,包括入场费扣退和货款结算,防止利用淘汰制作为创收的手段、影响零供关系。
七、进店费与进厂费
进店费已成为零供关系的焦点,受到普遍的指责,但是必须看到同样存在着进厂费的问题,这是由供求关系变化的而产生的市场潜规则,都是客观存在的现象。要有具体分析,既存在着进场费,也存在着进厂费,在供过于求的条件下,零售商处于主动地位,占有有限的终端,对厂商收取一定的进店费;而在供不应求时候,同样,零售商也要向厂家交纳进厂费,以求得多发货、按时发货保证市场供应。目前,特别表现为对引名牌的高昂成本,引进世界名牌,有的要付几百万、上千万的“装修费”,完全交给对方掌握,同时,对其商品还要进行保底销售,许多百货店都以引进世界品牌、为荣为名,不惜成本,这样不仅提高了引进门槛,而且也无形中提高了商品的销售价格。
是进店费还是进厂费,这些都是市场的正常现象,关键不在于谁收谁付,而在于收得有理、有度、有序,防止乱收费、层层收费、防止进入私人腰包、进入小金库,助长零售业的不正之风。
八、退货与换货
信誉第一,货真价实,不满意就退货,受到消费者的青睐。无条件退换货已成为现代百货的一个靓点和优势,已构成百货业经营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推行购物零风险、零遗憾的具体措施。应该看到由于引进经营比重大,情况复杂,单靠柜台退换货,争执多,手续繁杂,很难实现无障碍退换货,而且也存在不少弊病,为了维持百货店的统一形象,不少企业开始推行统一办理退换货手续的做法,值得提倡,第一,可以真正做到无障碍退换货,避免柜组退货造成的尴尬、阻力大,借口多,手续繁杂;第二,可以全面掌握和分析退换货的真实原因,找到问题所在,有针对性地加以解决;第三,避免在退换过程所出现的漏洞和非正常现象;第四,可以堵塞利用退换货的漏洞,制约一些人的不良行为。
九、教育与素质
百货业作为主导市场的业态,对其他业态起到示范、模范、引导的作用,但由于采取引进、出租、联营形式,导致大量信息员、导购员进入商场,厂家无法管、商家不好管,导致销售人员缺乏系统、对口、严格的专业培训,素质下降,服务水平参差不齐,影响整个百货业的形象,受到社会诸多指责。
中国百货业的发展,应该说就多数城市来说,硬件已接近或达到世界先进国家同等城市的水平,但软件、服务水平、服务素质仍然存在很大差距,究其根本原因,在于目前经营形式,缺乏必要的岗前、岗中和待岗培训。同时,由于发展较快、管理者的认证素质也受到限制,整个管理水平跟不上时代的要求,与作为现代百货业的管理应有的知识、能力,都有不少差距。因此,如何营造学习型的企业,知识型的管理团队和敬业型的职工队伍,是百货业进一步发展重中之重,是提高百货业赢利能力的关键。
十、这个“上帝”和那个“上帝”
传统的营销学把顾客视为“上帝”要营业员服从上帝的需要,把上帝侍候好,以提高商店的形象,争取更多的回头客,这是完全必要的。但必须认识到任何一个企业,特别是大型百货,众多从业人员也是雇主、管理者的上帝,没有这个上帝,就无法营造良好的购物环境,提高服务质量,吸引顾客那个上帝,一线人员的亲切、真诚、热情、敬业是关键,但我们往往都无视职工的存在,缺乏为他们营造宽松的工作环境,提供必要的福利措施,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
一个大型的百货必须营造三个环境,一个是顾客的消费环境,感到亲切、舒适、安全,一个是职工工作环境,千方百计地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一个是供货商的供货环境,服务周到、一视同仁。
总之,中国百货业处于转变、提升、创新和发展的新阶段,我们不仅有辉煌的过去和现在,更有灿烂的明天。
(作者: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 黄国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