蛇年与龙年相比,零售环境的风向标有了较大转变,尽管这些转变对零售业的具体影响程度还不确定。但从发展趋势来看,政治法律、经济人口、自然科技、社会文化等宏观环境与消费者、竞争者、供应商、公众等微观环境相互交织在一起,对零售业的影响越来越显著与直接。零售业经营者,无论总部还是门店,都要特别关注环境的影响力,包括环境的制约与不利影响,以及对机遇的把握。
蛇年元宵刚过,零售企业就迎来了中央五部委的“大检查”,受房地产调控政策持续、家电补贴政策到期、金价高位回落、股市低迷盘整等环境因素的影响,家电、金银首饰等商品销售的增长大幅度回落,尤其是春节前移,节庆消费提前释放,再加上雨日过多,出行消费减少。去年下半年虽然又恢复了家电补贴政策,但拉动需求的效果并不明显。每一次国家遇到经济困难的时候,中国农民总是勇挑重担,家电下乡以后农民为拉动内需作出了巨大贡献,但他们最后呼吁:别再送家电了,只要有电就行!可见,政策的落地,需要各方面的配合。
2013年虽然将继续开展清理整顿大型零售企业向供应商违规收费工作,但更偏重刺激消费政策的落地。其中以去年8月3日出台的“39号文”(即《国务院关于深化流通体制改革加快流通产业发展的意见》)为核心,减费降税、土地财政政策支持、完善法律法规等方面支持流通业发展的措施落地,关键是要出台实施细则以及各个部门的协调配合。
从短期来看,企业要把握政府刺激消费的政策重点,家电下乡政策的延续,将会以节能补贴与小家电为重点,社区商业的网点配置以及公益性流通事业(如农产品批发市场、农贸市场、标准化菜场等)的免税新政的出台,也为零售业新一轮的整合发展提供新的商机。但更应关注的是我国宏观经济的发展正处于转型期,各方面都在向规制方向转变,零售业也要跟上时代步伐,做到合规经营。
规制是指政府以法律(法规、规章、解释)、文件(通知、意见、决定、函)等规范性文件,来实现流通的规范与制衡。规制的另一面是企业的“合规”。所以,流通规制不仅仅是政府管理流通的问题,更是企业依法经营的问题。目前许多大型流通企业都建立了“合规部门”,随着流通法规越来越健全,流通企业更需要这方面的专业知识与专业人才。
另一方面,零售业要特别关注技术环境变革的影响。流通技术的每一次重大突破,都对流通业产生了革命性的影响。如条码技术改变了流通管理模式,将流通从大类管理转变为单品管理,为精细化与智能化管理奠定了基础。通信技术改变了流通结算方式,宽带的普及与提速使信用卡的广泛而快捷地使用成为可能。互联网技术更是彻底改变了传统流通业的渠道模式,也改变着消费习惯。这方面有三点应该特别引起业界的关注,一是能给顾客带来良好体验的新技术,如二维码、手机支付、网络预订等等,二是能掌握消费动态的新技术,如消费行为跟踪与分析、会员分类与数据分析等,三是能降低管理成本,防止商品损耗方面的新技术,如电子牌卡、防盗系统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