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未来 本土 零售企业 淘金 兼并 重组 淘汰 区域型零售 全国性连锁 创新 试错 成长期 支付方式 便捷化 多元化 盈利模式 转变 生鲜 电商网站 顺风优选 在线生鲜 服装 淘宝 3C 京东 苏宁 食品 三分天下 网上比价 店面购物 网购 网上零售 传统零售 融合 假货仿货 大数据 5年 10万亿美元 城镇化 大数据 外贸 内贸
适逢《店长》创刊七周年,难得。光阴的故事,七年前,我是个悲观者,如今,我是个坚定的乐观者,所以我相信未来七年甚至更长时间内,我们的生活会变得更好、更精致,随之对应,零售业也会变得更加精致、到位。目前中国零售正在持续调整结构,尝试转型升级,未来肯定会有新的零售形态和零售技术出现,从而为我们提供新的购物体验,更好地满足顾客的需求。
本文不是要去预测未来,而是展望未来,因为只有真正走到那一刻,才能知道未来最终发生了什么。
大体上,可以想见,未来本土零售企业的力量会继续壮大,个别外资零售企业可能会撤出中国,当然,也会有别的极少的外资冒险又勇敢地进入中国,期望“淘金”。经过兼并、重组等形式的淘汰,会产生新的零售格局,但是全国性连锁依然会与区域型零售共存,不过剩下的是相对卓越的区域型零售企业,他们力促创新,善于发现,勇敢试错。
趋势1
当下,中国零售业正处于低成长的时期,未来随着消费环境的改善,人们可支配收入的提高,支付方式的便捷化和多元化,以及盈利模式的转变,零售的增长速度应会逐渐回暖。到时,零售企业与消费者坦诚相见,不费虚伪的唇舌,精确匹配。
/便捷的生鲜
虽然永辉的生鲜电商网站运营不足两月就暂时下线了,即使顺丰速运有配送资源优势,其旗下食品网购商城顺丰优选去年5月上线,目前商城的生鲜品类也没有呈现令人欣喜的发展势头,此外,其他纯生鲜电商网站目前还活得比较艰辛,但这并不能否定生鲜的潜力。近日,亚马逊就推出了在线生鲜业务,而且这个业务他们此前已筹划、测试多年。
顺丰速运总裁王卫说:“做电商是一个机会。电商行业,国内第一波机会是做服装的,如淘宝;第二波机会是做3C产品的,如京东、苏宁;第三波机会则是做食品。”诚哉斯言。食品中,生鲜的需求空间最大,几乎是每日饮食的必需品,无论在家吃还是在餐馆吃。
未来,生鲜电商应该会和大卖场生鲜、社区店生鲜并驾齐驱,三分天下。相对而言,生鲜电商适合于中高端定位甚至是部分特殊定制或套餐组合,这和农业的高端走向也相吻合,绿城房产、联想控股集团等非农业企业也都陆续进入现代农业领域,预示着未来的现代农业将输出高端品质的生鲜产品。由于高端生鲜的保鲜需求,以及目标客户与生鲜电商的特征及可能的消费对象最为吻合,所以,相对其他两个渠道而言,生鲜电商最易对接现代农业,为客户提供最为便捷的购买方式。
趋势2
现在需要的是给现代农业一些时间,让其能够稳定的产出安全的、标准化的产品,也给生鲜物流一些时间,从而能够更加方便地予以配送,并提高仓库效率。在区域上,生鲜电商也许只能通过缓慢扩张的途径,选择合适的城市,可能最后生鲜电商只属于少数城市,但可以肯定的是,至少会突破如今仅限于北京、上海等城市的现状。
/和谐的网购
网上零售与传统零售的矛盾至今没有调和,而苏宁近日宣布,从6月8日起,苏宁实体店、乐购仕实体店销售的所有商品将与苏宁易购实现同品同价。苏宁是国内第一个推行线上线下同价的大型零售商,据介绍和分析,此举的目的在于把“店面体验、网上下单”的购物行为引导为“网上比价、店面购物”,让实体店提供商品展示、体验、服务等功能与网上购物提供便利性结合起来,同时,线上线下平台共享库存、商品、物流等。且不论这个方式是否是最理想的,是否会成功,至少从现在来看,是一种调和矛盾的努力,也是传统零售企业运营电商的战略路径尝试。
除了模式的转型尝试,大环境的统一也将是减少线上线下矛盾的重要原因。比如,税收,今后几年内网店的征税几乎不可避免,线上线下在这个层面会处于同一个跑线。比如,网上假货的数量也会逐渐被“肃清”。网上的假货仿货等可能比现在还多,但未来应该会比线下还少,因为从技术上来说,网上比往下更容易实现。
试问零售的目的是什么?是为了给消费者提供更好的生活,满足享用商品和服务后的需求。网购的兴起,是在价格、商品选择、便利性等方面相对超过了传统零售,那么,如果传统零售与电子商务结合后,为价格、便利性等增添了更好的体验,何乐而不为呢?如果网购的“矛”变得柔和了,与传统零售产生良好的化学效应,那到时如果一些电商还不愿意放下身段与传统零售融合,那么消费者最后会做出理性的选择的。谁会被抛弃一目了然。
趋势3
“礼之用,和为贵。”很大程度上来说,电商的使命之一,就是促成传统零售的变革,提升零售业整体的水平,从而改善人们的生活品质。
/美好“百货”
几乎可以断定的是,未来传统百货的生存空间会逐渐萎缩,乃至被驱逐出境。从业态上来说,纯百货业态也必须选择改变,或更好地融入购物中心,或改变经营模式和盈利模式,否则也将难以生存。
未来,经过新一轮商业地产大潮和泡沫,零售业会探索各种新型的细分的购物中心业态,从而满足不同区域、不同群体的需求。在购物中心之外,各种小的新型业态应该也会如花绽放,比如各种形态的社区店。购物中心侧重提供逛、娱乐休闲等体验,小型店侧重提供便捷优质的商品与服务。
从百货说开去,在商品层面,中国作为制造业大国,将继续自产各种商品,同时一些外贸型企业可能会转型做内贸,并把之前外贸商品的质地、标准等带入内贸商品,从而使国内消费者能够购买到更加物美价廉的商品。此外,进口商品未来也将大量进入国内,不仅是消费者的需求已经呈现出来,而且国家政策上可能也会逐渐提供条件。前不久,国家就提出,今后5年,中国将进口10万亿美元左右的商品。而人民币的升值,更加促进了全球采购的可能。
为什么说美好“百货”?“百货”不仅是指百货业态,也指代其他所有百货;不仅指百货店的商品,也包括所有零售领域的商品。“美好”是指“美”在先“好”在后。当然,不是说未来顾客会喜欢“美”但质量不好的商品,而是说质量好的商品但不够“美”,可能会不被顾客接受。不过,关于“美”的定义,是需要另外好好探讨的问题,定义不对,就会走偏。
此外,大数据时代来临,它会作用到很多层面,也包括零售。通过“大数据”,将可以更好地分析顾客的消费习惯和消费需求,从而制定更加精确的商品和服务,以及营销。比如,未来几年,由于城镇化,更多的乡村人口会变成城镇人口,他们对商品的服务的需求量很大,但具体是什么样的需求,或可以通过“大数据”予以分析、判断,而后实践测试、调整,以提高成功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