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末夏初,不冷不热,气候宜人,正是各个企业培训学习的好季节。
在这个时候,不禁想起了自己的大学时代。大学时代,每当遇到一些不重要的课程,大家或请假,或逃课,即使不得已而到了课堂,也是或看闲杂书籍,或者悄悄聊天,当然睡眼朦胧者亦不在少数,可以说,“台上讲得天花乱坠,台下听得昏昏欲睡”。
这种情景,其实并非是学校“专有”,若到一些培训班的现场看一看,恐怕也屡见不鲜。时下,若是哪个企业不花重金邀请一些“知名专家”来公司内训,不经常组织一些参观考察活动,就好像是落后于时代,落后于竞争对手。
尤其是在销售淡季,更要多组织一些形式多样的培训活动,但是对于培训活动效果的评估,恐怕不是每次都令人满意的。在周勇教授看来,零售企业的培训确实存在一些误区,比如,热热闹闹的“全员培训”、缺乏业务经验的“外行培训”、就事论事的“无规划培训”、“外来和尚好念经”……
每当我们谈到经营体制创新的同时,培训体系工作如何与时俱进,也需要每个从业者思考的。前麦德龙培训学院院长段建设老师,也将在本刊陆续与大家沟通如何做到有效的培训。
品类管理也是时下比较时髦的一个词语,传入中国十几年了,我们也研究和实践十几年了,效果似乎并没有所想象的那么好。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可能有人会说,公司在这方面的培训不好,员工都不懂,怎么操作啊?!这是其中一个原因,但不是做不好的借口。我们邀请几位长期在一线操作的行业资深人士谈谈他们的看法,从本期开始,首先是尼尔森亚太区品类管理副总监马戎驹老师畅谈他近年来的经验心得。
理论懂了,关键还是实施。华润万家超市是国内较早实施品类管理的企业,他们以品类美陈/销售竞赛的形式,把品类管理的理念注入到员工的日常行为当中,不失为一个好的方法。当然,对他们来说,高层领导的重视及其积极实践也是项目推动的重要因素。
虽然这会儿是在培训班上听课,但也许昨天凌晨还在卖场调整呢。参加培训班听课,对我们来说,既是学习提升的过程,同时也是适当放松的时候。偶尔打个瞌睡,也是可以理解,况且,现在还是容易犯困的季节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