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的精细化不够
精品超市对于管理的精细化的要求自然是非常高的,但是在我所见的精品超市中除了广州天河城JUSCO在各方面堪称精细化管理的经典之外,其余的精品超市在精细化管理方面或多或少都存在一些不足,这也凸显出精品超市的经营管理确实是难度很高的,堪称现代零售行业之最高峰,能够登上这座山峰峰顶的,确实是需要有相当的实力的。
精品超市的精细化管理主要体现在网点商圈定位门店布局装修的精细化、商品管理的精细化、门店现场运营管理的精细化以及支撑这三个基本领域的强大的物流系统以及信息化系统,在这些方面,作为现代零售业中的精品业态要想真正达到由外至内并由内而外的精品境界还是有不少的路要走的。
对零售艺术的追求与对零售科学的追求尚不匹配
艺术与科学是推动零售进步的两个轮子,但现在对零售艺术的追求与对零售科学的追求尚不匹配
如果说象金融业、电信业、钢铁业等等还比较多地依赖于科学技术的推动,对于艺术的依赖性还很小的话,作为服务于普通百姓日常生活的现代零售业,特别是体现精致美好的生活品质的精品超市的经营管理则更多地是依赖于科学和艺术这两个轮子来推动企业的进步了。
在购物环境的塑造、购物体验的展示与把控方面较多的是艺术性,即体现丰富性与美,而在经营成本的把控方面、对顾客需求的洞察及快速响应方面则更多地是依赖于科学技术的应用,艺术是以多样性丰富性来展现美的,而科学则是以唯一性、最优化来体现极致精致精准的,两者的相互依赖、相互促进必然能够推动精品超市的运营管理向着丰富、美、成本最低化这三个方向发展,只有这三个方向的条件都满足了,企业才会既受消费者的欢迎,同时又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在市场中获得强大的竞争力。
从目前我所观察到的精品超市来看,普遍地艺术性方面都较一般的卖场超市有很大的提升,门店的布局很舒适,装修装潢非常现代豪华,门店商品的陈列也是非常雅致、养眼,服务员的服务也会比一般的卖场超市要好一些,这种艺术性的展现做得还是很不错的,但是在科学技术的应用方面,无论是单品管理、精确的客户管理、信息化智能化、高效的物流技术等等,在精品超市的应用都明显地不足,这也是导致目前一些精品超市“中看不中用、赔钱赚吆喝”的根本原因。
服务等软实力没有与设备装潢等硬实力相匹配
由于精品超市自身并不生产什么商品,因此可以说,精品超市所出售的东西其本质就是服务,因此服务这一软实力是决定精品超市竞争力高低的核心要素。
目前各个精品超市都非常关注设备装潢等硬实力的建设,而且在这方面都是不惜巨资、大力度投入,巨额的投入所带来的表面效果也确实是有一些的,就是门店变得时尚了、光鲜了、亮丽了,可能消费者乍一进去的感觉还算不错,有一种进入高档场所的感觉,但是如果没有高档次的服务与这些设施硬件相匹配的话,充其量顾客也只是感觉到了外表的光鲜,内在的贴心他是感觉不到的,那么要想获得顾客的持久的美誉度和忠诚度还是不可能,所以抓好精品超市的服务的软实力建设是非常关键的。
现在我除了在广州天河城的JUSCO能够感觉到有如贵宾到家的感觉之外,在其他的精品超市就再也难以找到如此的感觉了,这也说明,国内的这么多的精品超市在贴心的服务方面确实还是有着很大的提升空间的,只有将服务的品质提升到与门店装修装潢的品质相当的匹配程度,我们精品超市的竞争力才可能真正体现出来。
对消费者的研究还停留在经验的、粗放的层面
精品超市不应该是以价高取胜的,顾客买的不是高价的“虚荣”,而是与高价相匹配的品质,不过根据商品本身的特性来说,也许在中低端,它的选择倒并不多,而在高端,它的选择性要强得多,而顾客的选择性越强,就意味着商家的采买的难度大大增加,此时如果还是象以前做中低端超市卖场那样,抱着反正采购进来总会有人买的态度来做的话,就会发现这些偶尔才动销的商品它的机会成本实在是太高昂了。
所以,为了避免精品超市所采购的商品遭遇“曲高和寡”、“热脸蛋贴顾客的冷屁股”之尴尬,就必须先要对顾客的需求做科学的分析,必须建立会员制,同时对于会员消费数据要进行数据挖掘,以把握其中的消费规律,还需要事先做好商品的采购规划,尽可能压缩误打误撞的盲区,提高买手采买高端商品的命中率。但是,非常可惜,在我所遇见的国内精品超市中还鲜有在这方面舍得投入的,结果常常是高射炮打蚊子,让众多的价高商品在精品超市的货架上充当了不流动的“哨兵”,实在是可惜了。
信息化程度没有跟上精品超市发展的需要
前面所述的对顾客需求的精确研究其实就是以企业的信息化程度为前提的,如果企业的信息系统跟不上的话,顾客的信息不能够及时地科学地采集,后续的传输、存储、运算都难以有速度和精度保证,还有其后的软件系统功能达不到相应的要求的话,那么即便我们想重视顾客的需求研究,可能也只是望梅止渴罢了。
除了客户关系管理之外,信息化对于企业的成本控制也是至关重要的一环,我们现在零售企业都是靠所谓的硬邦邦的制度来控制成本的,殊不知,这种硬邦邦的制度常常会带来巨大的隐形机会成本,只有通过信息化的及时反馈与控制,才有可能把我们的成本控制在恰到好处的区间,这才是信息化的最大妙处。
但是,在我通过各种渠道所了解的精品超市中,似乎在信息化方面的投入以及先进性要远远逊色于他们在装修装潢方面的先进程度。一个人若是没有内在的素养,单靠外表是难以吸引和征服别人的,一个企业、一家门店其实也是如此,若是没有内在的美,也同样是难以征服顾客,在市场竞争中获得持久的竞争力的。
主力商品定位缺乏核心竞争力
精品超市的主力商品不应该是高价商品和进口商品,而应该是非常独特的、有品位的生鲜商品(特别是熟食),凡是生鲜商品(熟食)做到境界的,门店的竞争力就强
目前,在我所看到的精品超市中,除了日式GMS中的华堂和JUSCO的商品定位是以生鲜商品作为其主力商品,并以提供在别处难以买到的独特品质的生鲜商品作为独特卖点来经营外,大多的精品超市为了规避生鲜经营中的巨额损耗,常常是以高价商品和进口商品作为主力商品,但由于应者寥寥,与周边商圈的消费者的需求难以宽角度地精确对接,所以,生意好的精品超市确实是不多。
在我对精品超市这一两年的全国各地(上海、北京、广州、青岛、长沙、武汉、合肥、杭州等)的观摩与考察中,我发现精品超市的主力商品不应该是高价商品和进口商品,而应该是非常独特的、有品位的生鲜商品(特别是熟食),凡是生鲜商品(熟食)做到境界的,门店的竞争力就强。诸如华堂、JUSCO、上海久光超市就是这方面的代表。
(本文来源:联商博客 作者:黄山岩松 作者博客地址链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