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来,戍守边疆的将领管理,总是让身处京畿的君王头痛不已。守将弱,则边境不宁,首都亦提心吊胆。守将强,虽保国境平安,但又担心其叛变。
随着企业往国际化或全球化的方向拓展触角,在不同区域或国家设立办公室、分公司或子公司,以服务当地的客户或达到区域分工的效果,是企业外展的趋势。为了让海外据点功能发挥至极致,聘任最了解当地市场、职场文化、劳工习性、劳动法令的在地人才,更是企业人力安排的原则。
只不过,当一位比母公司更了解在地“水性”的区域主管,被赋予辖区内最高的行政裁定、人员奖惩与管理等权力,再加上母公司远在海外,鞭长莫及、管控不易的情境诱因,易使区域主管坐大而成为割据诸侯,终至难以掌控。
为避免区域组织出现管理漏洞,产生滥权、贪腐、不受节制等问题,母公司对于区域主管的管理,得彷如古代君主之于外将的管理,务须小心谨慎,预先妥善做好制度规画与人力布局才行。
企业营运最重要的资源,不外乎人力资源、财务、智慧财产权及商标名器等几项。母公司得透过管理办法与制度,为区域重要资源建构一道防护网,防止区域主管上下其手。
人力资源管理部分,母公司宜在重要关键职位上,保有任用的最终核定权;或在一些人资、财务等功能单位,由母公司派遣可信任的人员或主管,藉由人力部署,以便掌控重要资源。
财务管理部分,依资金运用类别与额度设定分层核决的权限,是常见的运作模式。对于临时又紧急的资金需求,则可设立零用金帐户,以备区域主管不时之需。
在核心技术或专利部分,则应由母公司拥有相关专利权;甚至,得由母公司掌握研发能力与关键技术人才,较能避免受制于子公司,让区域主管反客为主;或一旦区域主管反叛而投向敌营,将对母公司造成重大伤害。
企业商标名器的管理,则应限制公司名号的使用范围。以公司为名所签定的契约,不管是商业结盟、业务合作或供应商合约,都须经过母公司核备,方可放行。
运用管理办法与制度,架设好关卡之后,还得辅以定期的内、外部稽核,确保区域主管能依规范落实执行,才能有效把关,不让这些重要资源,沦为区域主管自肥的补品。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是盛唐边塞诗人王昌龄怀念汉朝镇守龙城的飞将军李广之词。一位能够平息战乱、安定边防的守将,总是令人冀望不已。然悍的将领如同刀之两刃,若掌管重要资源却天生反骨,手拥兵权却不受节制,反噬皇权的危机将令君王如坐针毡。
母公司得在区域主管滥用职权,建立个人盘根错节的区域势力,并将公司资源中饱私囊之前,即让区域子公司或主管,养成正确的习惯与先例。若在区域恶势力已成气候之后,方想铲除或撼动,则恐已尾大不掉,处理上将更加耗时费力。
(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林行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