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统计局公布数据显示,1月下旬(1月21日-31日),50个城市主要食品价格继续呈上涨态势,仅豆制品和大豆油价格小幅下降,其余食品价格全面上涨,且涨幅明显。由于近期食品价格高企,市场普遍预期今年1月CPI涨幅将回到5%以上。
菜价上涨 1月CPI涨幅或超5%
统计局9日公布的数据显示,1月下旬,50个城市主要食品平均价格普遍出现上涨,被监测的29种食品中27种出现上涨,其中黄瓜、豆角和油菜价格的涨幅高达28.2%、21.9%和14.5%。
记者注意到,统计局此前公布的1月上旬和中旬食品价格也出现大幅上涨,29种食品中,上旬和中旬均有28种出现上涨。这意味着,该数据全月上涨的趋势已经明确。

由于蔬菜等食品价格在CPI中占据重要比例,1月份蔬菜价格上涨必将在即将公布的1月CPI数据上有所反映。媒体报道称,去年我国居民消费价格(CPI)指数为3.3%,其中大约70%以上涨幅是由于食品价格上涨引起的。
国际投资银行高盛在最新发表的报告中预计,中国1月份CPI增速达到5.3%,较去年12月有所反弹。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巴曙松认为,今年一、二月份很有可能是全年物价的高点,相应的房地产政策和货币政策等的调控力度也将是全年最严厉的时期。
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也预计1月份的CPI数据可能创出新高,或达5.3%。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也预计二、三月份CPI将重回5%以上。
国家信息中心一位人士分析道,一季度要素成本上涨、输入型通胀、国际热钱流入、农产品供求趋紧等条件均较2010年有所强化,这意味着新涨价因素有可能高于去年同期水平。在上述因素的带动下,一季度CPI预计上涨5%左右。
根据国家统计局信息发布日程表,国家将于2月15日左右发布消费价格指数和工业品价格指数。去年12月CPI同比上涨4.6%,PPI同比上涨5.9%。
全球粮食价格高涨催化动荡局势
联合国粮农组织日前发布报告称,全球主要农产品价格已连续7个月保持增长势头。今年1月全球食品价格指数较去年12月上涨3.4个百分点达到231点,这是自该组织1990年开始测算该指数以来的最高值。
此次纳入测算范围的食品种类除了肉类价格较为平稳外,均出现不同程度的涨幅。其中谷物类、油料类和奶制品类价格指数在今年1月分别上涨了3%、5.6%和6.2%;而糖类食品价格指数则达到平均420点的高位。联合国粮农组织资深经济学家阿巴斯安说,该数据表明,世界粮食价格上涨压力仍然较大,食品价格在未来数月内可能会依然坚挺。
世界银行常务副行长恩戈齐-奥孔约-伊维拉(Ngozi Okonjo-Iweala)称,上涨的食品价格给贫困人口带来了巨大的生存压力,并会引发社会动荡。“高食品价格和价格波动是全球经济复苏和社会稳定的最大威胁。”
不断上涨的食品价格助推了埃及等国示威游行的动荡局势,也导致了突尼斯政府的下台,并加剧了加纳、阿尔及利亚、巴基斯坦、也门和其它地方的内乱。
专家认为,世界粮食价格上涨对中国粮价的影响要视不同农产品情况而论。对于大米、小麦、玉米等自给程度较高、国内基本实现供需平衡的粮食品种,国际粮价上涨的传导效应比较小,国家只需控制出口就能稳定这类粮食的价格。而对进口依赖比较严重的大豆、植物油等,受国际粮价的影响则会相对明显。
联合国粮农组织的数据显示,进入今年1月以来,由于晚稻上市,中国市场稻米价格相对稳定。也有专家分析认为,目前中国持续的干旱天气可能对北方小麦主产区带来较大影响,因此,中国今年小麦的价格有可能攀升。
(来源:中国经营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