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店开业之商品品类组合 | ||||||
| 作者:刘海宁;出处:《店长》2011年4月号 总第34期 | ||||||
|
||||||
|
商品品类组合是保证新店开业成功的基本要素,决定了消费者对所售商品的第一印象,也是激发消费者持续购物的重要条件。商品组合是指门店经营的商品的品种及品种的深度和广度。品种深度是指某一类商品中不同颜色、规格和价格的商品数量;品种广度是指超市经营的商品系列的数量。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谈一下怎样选择好新店的商品组合,以获得良好的开业效应和持续的业绩提升。 充分了解市场需求 商品品类组合的出发点就是了解市场需求,了解市场需求主要是通过商圈市调和竞争对手调研,通过市场调研,要获得当地消费者的消费习惯、消费支出、消费频率、竞争对手的品类品项数、品类的陈列米数、品类的价格带及平均价格、品类的促销活动及促销商品等,从而确立目标顾客群。 明确品类角色 在充分了解市场需求的基础上,我们就要明确各品类的角色,习惯上我们把它划分为目标品类、优先品类、季节性品类、便利性品类。对于目标品类,我们主要是用来树立形象;对于优先品类,我们主要是寻求销售和利润的平衡;对于季节性品类,主要是加强在目标顾客心目中的形象;对于便利性品类,主要是满足顾客“一站式”购物需求,为利润增长提供机会。 如在前期的品类组合中,就充分考虑到各分类商品对商品宽度和深度的不同要求,充分研究每个小分类商品的贡献率,对当地老百姓喜爱的生鲜食品(海鲜类、卤菜类 )积极引进,同时对非食部分品类的品种数进行有效的优化与控制。例如拖鞋品项,因为该小分类品项数有一定限制,所以我们在选择这类商品的时候,对价格带间距拉的比较大,因为拉开价格带间距过小不会增加商品深度只会增加顾客的迷惑,从而降低该品类对顾客的吸引力。我们最终的目的还是希望通过对品类角色的研究定位,来满足消费者不断变化的需求,抢得市场先机。 制定合适的定价策略 在门店前期经营过程中,我们经常会遇到这样的困惑:为什么我们商品的价格大部分低于竞争对手,但消费者却认为竞争对手的价格更便宜呢?价格的透明度,价格信息的传递,是否物有所值起着重要的作用。 为此,在一次开业筹备过程中,我们就要根据前期的市调品类,结合门店竞争需要,坚决实行错位经营,摒弃过去简单的价格战和价格跟随战,打造良性竞争局面,提供给消费者高性价比的商品,在取得销售“开门红”的同时稳续提升门店经营业绩。 制定有效的营销组合战略 高效的促销可以理解为:在正确的时间,选择正确的单品,以正确的促销形式,配以适当的宣传,陈列在正确的地方。从促销单品的选择到促销单品在店内的陈列,都应考虑品类的目标购物者及品类的策略。如果想吸引中高收入的购物群体,就不能长期促销低档产品;如果想提高客单价,就不能总促销小包装的产品。 通过以往的经营分析,我们很容易发现,销量最高点并非一定发生在价格最低的时候;降价并非对所有的品种都适用,例如对新品,店内演示和样品派发更加有效。某次新店筹备过程中,我们在前期门店商品陈列、动线设计上就充分考虑到消费者的消费习惯和消费需求,在“大营销”上下足了功夫。首先,努力给当地消费者呈现一个大卖场的感觉,做好品牌营销;其次,做好关联陈列和组合营销,打造主题节和厂商周,三大部门做好联动促销;再次,做好错位商品突出展示和消费引导,放大营销效应。 此外,商品组合策略还受到商圈消费习惯和竞争环境的影响,商品结构必须要与顾客消费需求相适应。但是这种适应决不能简单地归纳为商圈顾客收入水平高,购买力强,经营的商品档次就大幅度提升,反之,就下降。因为高收入区顾客不习惯在所住区域内购买,他们往往也不会乱花钱。而对于低收入顾客,除生活必需品外也不是“只要便宜我就买”,还要看自己是否需要,值不值得,理性消费程度高。 对于竞争激烈区域,商品组合仅仅适应顾客购物需求还不够,因为各家企业都是以顾客为中心,努力满足顾客需求,在商品经营中会产生“趋同现象”,商家之间会在价格、服务等方面发生激烈竞争。要在竞争中取得竞争优势并获得最大的市场份额,还要在经营的商品档次、品牌以及超市的促销、服务等方面下足功夫,做足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