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低调,但我很奢华 | ||||||
| 作者:蒋美兰;出处:《店长》2011年4月号 总第34期 | ||||||
|
||||||
|
作者系捷希女鞋大中国区行销部副总经理 一群死党的聚餐。 聊着聊着,不知道是谁起的头,讲起香味这件事,一群女人叽叽喳喳地说起香水,于是到底香奈儿No5的成熟香味迷人,还是No9的知性美诱人?是兰蔻“Tresor璀璨”比较经典?还是纪梵希的“小熊宝宝”甜美?有多少男人会被YSL的“鸦片”彻底征服? 三个女人一台戏,一件小事就聊开了。后来谈起了香水的售价,“什么?就小小一瓶香水,50ml,居然要1000元?”“分明是土匪呀!”对于香水可以带来的暴利,又是一阵热议。但,其中有一个朋友很安静。 “你怎么不说话?对了,你上次是不是买了一块沉香木?”“那是什么?”“为什么要买什么沉香木?”“什么样的香味?”“什么感觉的东西?”“你花了多少钱买?”…… 问题比山高的女人群,问个没完。 “16万。”朋友突然很淡定地冒出这个答案。 现场变得安静,很安静,然后——“你疯了吗?16万!日币吗?台币呀?不会是人民币吧?你钱多呀?这是什么世界呀?一块木头吗?为什么要这么多钱?你脑子进水了呀?把钱给我花吧?是不是店员是帅哥?”继续疯狂追问。 答案是什么,其实我已经忘了,因为现场早陷入一阵抓狂的景象,就记得我朋友悠悠地说了一句:我很喜欢,很值得。 中弹!击沉!一句话打死所有人! 说起这位好友,一直穿着朴素,标准打扮就是:牛仔裤,深色上衣。没有名牌包,没有任何一件奢侈品的衣服。不化妆,也不好打扮,外型绝对低调。是我们朋友群中,感觉最不会鬼迷心窍,败家成性的那型。但,她的确很重视感觉。 还有一位好友曾买过2万元的书镇,1万元的马克杯。只要是被她们认可的“好东西”,下手绝不心软。 我封这类型的女人是:低调奢华女! 相对于外显型的败家女(如:名牌嗜血女、美丽至上女、流行追风女),低调奢华女因为外型朴素,通常不会被商家关注,但事实上,这群女人花起钱来的速度完全不输任何人。只是她们不会将钱花在他们认为没有“价值”的东西上,诸如我们认为的奢侈品牌,在她们心中就是以白菜价的成本做出来的万元皮包,找个香港师傅剪个1500元的头发,就像是付钱给对方搭香港来回机票,这些都没有办法与她们心中认同的“价值”划成等号! 她们的价值观会建立在“物有所值”的观念上,多半是从该商品自身取得成本的角度来考量,也许因为是商品的稀缺性造就出来的价值,也可能是因为商品的血缘来历,或是工艺惊人,但商品的真材实料是重点,广告打得再大,对她们没有什么影响,她们就像会自动建一座玻璃防护罩在她们身上,什么广告都打不穿她们!至于要不要打开她们防护罩去Shopping,是由她们自己决定的。 对她们而言,路边的广告牌、美丽的杂志广告、疲劳轰炸的电视广告就像是隐形的,如果只是因为看到一个广告就心动,因为喜欢某个代言人就去买,这样的购物行为未免太肤浅!她们喜欢自己去收集资讯,上网,买书,看杂志,或是去询问业界的专家,越专业越难理解的商品来源与知识,她们越开心,越觉得买得有价值,只要被她们发现某个商品符合她心目中“好东西”的资讯,防护罩才会打开。 在日常生活中,这类型的女人个性通常都偏理性;她们有分析完整的的思考逻辑,细腻的做事态度,不急不缓不随风起舞。 看那天的聚会情况就可以窥知一二,那位朋友一讲价钱,我们大家已经抓狂,high到不行,她还是可以很沉稳的回答我们所有的提问。其实仔细回想起来,跟上次我们发现另一位好友用的书镇居然价值2万元时的情况也差不多!大家都疯了,唯独她感觉:这很值得呀!偏偏她说的理由,现场有一半人听不懂(报告,我就属于这一半人,只记得百般波折,取得不易)。 有没有可能被炒作所蒙骗?例如那块沉香木会不会变成前几年的普洱茶事件?我们或许都会这么觉得,但主角本身倒是非常淡定,因为再转卖赚钱不是她的作风,过去没做过,未来也不打算做!她买它纯粹就是因为喜欢! 所以,外型低调不代表不爱花钱,要让女人花钱,找到一个罩门,她就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