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感官划分的商场氛围
作者:陈继展;出处:《店长》2011年5月号 总第34期
收藏此文章 打印 字号     

  按感官划分,商场的氛围装饰包括了色、声、香味、光、人、法等六个方面。




“色”,就是眼睛看到的各种“形形色色”的东西,包括颜色、材质、造型等。颜色方面,如春绿、夏蓝、秋黄、冬红等;材质方面,如印刷品、喷绘品、丝布品、塑料泡沫等;造型方面,如空飘、气球、拱门、人偶、绿化、景观小品等。

       

  “声”,包括背景音乐、商场广播、现场叫卖、导购推介等。现在国内许多连锁零售企业对“声”的标准化制定已经做得非常到位,如背景音乐有统一的开门迎宾曲、促销曲、整点报时曲、激励曲、小偷之歌、提醒曲、送宾曲等;商场广播除了促销信息、寻人寻物启事、天气预报、提醒问候外,许多连锁企业都有自己独立的广播电台,可以播放一些企业文化、商品使用知识、时事新闻等信息,让顾客进入卖场就会有非常愉悦的体验和感受。


香味

  “香味”,包括商场气味、空气质量、卖场温度、特色美食、免费茶水等。从卖场的广场、门厅、化妆品区、扶梯过道、洗手间、试衣间、休息区到VIP室、停车场等都是商场气味营造的关键位置;而排气设施、装修施工、公共卫生、禁食禁烟禁宠物等都是空气质量管控的关键节点。

  目前有大量的零售卖场越来越重视“味”方面的问题了,比如早晨开门为等候的顾客提供一些免费茶水;夏季的凉茶、冬季的姜汤也都是为顾客所欢迎的。当今零售企业之间的顾客争夺已从“顾客满意”延伸到“顾客感动”,对零售企业和门店而言,再多人性化的设施和服务都不为过。



  “光”的部分包括自然采光、基础照明、加强照明、特别照明等。风水学里有种说法叫“光煞”,从人体学角度而言,“光煞”就是一些比较刺激的光线或让人体觉得不舒适的光源。

  有次我到一个高档百货里面,我们都知道高档百货“光”的特点一般都是“富丽堂皇”,但我到一个法国的顶尖品牌店内的时候,就发现其光源明显超过其他门店,一进门眼睛就被刺激得不行,而且进去后觉得很“闷热”。这种“闷热”一个原因是灯光过强引发的心理作用,另一个原因就是灯光过强引发店内温度上升。从这个光源我基本就可以判断这家店的销售业绩一定不佳,后来经过和卖场经理交流,果然如此,谁叫这是一家让人进去就想马上出来的门店呢?


  许多人也许会觉得奇怪,按感官划分,“人”竟然也会是卖场气场营造的一部分?“太扯了吧!”

  举个简单的例子,我们进入一家五星酒店,里面服务生一个个帅气靓丽,笑容可鞠,但我们到一家陈旧的旅社,服务生“赤脚翘桌,满脸煞气”,你说哪个环境的气场好点?因此,“人”是气场营造中最重要的要素之一。

  具体来说,除了身材、长相这些先天要素外,服装、化妆、装饰品、口号等都是气场的影响要素。化妆可包括淡妆、浓妆、异妆,以世界杯为例,某商场在世界杯期间给员工们设计的“异妆”造型就是给管理人员及销售人员脸上都涂上参赛队伍的国旗,可想而知,这样牺牲“员工形象”的卖场,“世界杯的氛围”一定不会太差。


  按感官划分,最后一个商场氛围的影响要素就是“法”,意思是商场的氛围装饰要“师出有名”,符合规律,企业在卖场的氛围装饰中,活动主题、装饰元素等必须要前后一致。

  我曾经经手做过一个“夏之海”的季节性商场美饰,为了强化“夏、海”二个主题,我们首先对这二个字可能产生的联想物进行了分析与汇总,最后结合实际资源整合能力,把陈旧的渔船、帆船、贝壳、泳衣、救生圈乃至活的海鱼等都请到了卖场现场,背景音乐是阿牛的《浪花一朵朵》,场内交通枢纽点设计了大量的防晒物品、泳具等主题美陈,气场营造一到位,就抹杀了顾客和竞争对手大量的胶卷。

  还有一场关于元宵节的气场营造活动,活动现场除了打扮成“财神爷”的人在现场派发红包之外,10个大学生扮演的仙女或弹琵琶,或摇芭扇,或吹横笛……营造出一种祥和喜庆的中国传统节日氛围,背景音乐是刘德华的《恭喜发财》。相信不管是收到红包的,还是成功和财神爷合到影的,大家在这个氛围下应该都有一种“我要发财”的情绪在暗暗滋生。


  (根据作者同名公开课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