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识”而立 | ||||||
| 作者:刘军元;出处:《店长》2011年5月号 总第34期 | ||||||
|
||||||
|
作者系组织及人本管理专家,资深职业培训师,自由撰稿人。 孔子讲三十而立,具体到零售行业,应该叫做三“识”而立:学识、见识、胆识。行业深挖须学识,不断精进;事务协调有见识,人情练达;成零售大业唯胆识,横刀立马,当仁不让。 场景1:本人受某厂家邀请,给一家知名商业连锁的全体店长培训,授课过程有奖竞答环节,主持人送给回答问题的学员一本书,该学员:我不喜欢看书,能不能把书换成水杯? 场景2:和某商业零售高管晤面,该君十年前为生鲜组长,两把“菜刀”闹革命,言语草莽。今日再见,思路系统清晰,行业典故娓娓道来,不觉刮目相看。目前该君操盘一数十亿的商业地产项目。 场景3:北大黄铁鹰教授新书《海底捞你学不会》,其中有一情节:海底捞的唯一副总杨小丽担任店长期间,为保护门店安全,一声令下,带领100多员工冲出店,震慑60大汉,巾帼不让须眉。 三个场景,是千万零售业店长的缩影。 有则古老的故事:有人问三个石匠在做什么。第一个石匠说:“我在混口饭吃。”第二个石匠一边敲打石块一边说:“我在做全国最好的石匠活。”第三个石匠眼中带着想象的光辉仰望天空说:“我在建造一所大教堂。” 几乎每一个人都在褒扬第三个石匠的智慧通达,但很少有人反思:自己是哪一个? 场景1的店长无疑是一个反例。抱着学习无用论的态度,被世俗物欲同化,成为抱怨的大多数。某企业家老总曾经亲口对我讲,创业之初,勉励全体同仁共奋进,不掉队,共成长。五年后该老总痛心疾首地总结:总有些人落伍于公司的发展,不得已遣退。而这部分人员,绝大多数是不善学习的一类。 类似情况还出现在零售业的储备店长计划实施过程中,招聘上百大学生,年淘汰率达80%。科班出身的学子也许疏忽了,学历不等于学识,能力并非一蹴而就。零售商业,千变万化,活到老,学到老;无论新丁还是老将,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场景2则验证了一句话:发展才是硬道理。十年之前,你还是新手;十年之后,你已经远走。长时间的行业浸润,已然千锤百炼,吹尽黄沙始见金。对于零售业的资深店长,我愿意称其为“匠人”。这比通过炒作暴得大名或通过钻营获得暴利,更令人具有社会价值和存在感。爱玛仕和百达翡丽的品牌价值背后,是匠人;摩天商厦、SHOPPINGMALL或十字街头便利店的霓虹灯招牌下,是无数个店长的精准、高效、专业的服务,匠心独运。 昔日草莽,已非吴下阿蒙。这想必来源于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精耕行业,阅人无数。从这个角度,职场的成功是学识和见识的交集。德鲁克讲过,人应该随着年龄而有所改变,不仅是个人的成熟度有所改变,同时也要随世界的改变而改变。事须经见才能懂,世事洞明的背后,是管理实践出真知。 格外喜欢场景3的情节,不是因为崇尚暴力,实在讲,这几乎是零售商业的江湖“灰幕”。《海底捞你学不会》书里讲,海底捞进入西安十几年,共有八间店,打过很多次架。“我都忘了害怕。当时就想一件事,这个店装修花了那么多钱,绝不能让他们砸。”杨小丽说。此情此景,许多资深店长可能会心有戚戚,产生情感的共鸣。胆识都是练出来的,无论须眉还是巾帼。此外,还有更多的责任担当。毫不过分地说,每一个店长就是门店的CEO,人财物信息流事无巨细,都要独立担当。流程制度的背后,是管理的艺术升华,尺度和分寸的拿捏,恰到好处。 孔子讲三十而立,具体到零售行业,应该叫做三“识”而立:学识、见识、胆识,对应智商(IQ)、情商(EQ)、逆商(AQ),一个都不能少。行业深挖须学识,不断精进;事务协调有见识,人情练达;成零售大业唯胆识,横刀立马,当仁不让。 喜欢刘谦的魔术,但更信服一句话:没有所谓的奇迹,基本功使然(No Magic, OnlyBasic)。如果说有唯一的成功密钥,想必就是三“识”而立。 其实,在我们的零售业,普通店长还是占据了大多数,无论如何,对于一份职业,不能把自己当作过客,这个严峻的竞争时代已经给每一个零售从业者敲响了警钟,全面提升职业素养,三“识”而立势在必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