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售商资本涌动谁是商业帝王?
作者:王炎;出处:《店长》2011年5月号 总第34期
收藏此文章 打印 字号     

  原本,各个企业之间的资本并购属于“百年一遇”的非经常事件,然而近期却接二连三发生数起震动业界的大项收购案件,每个收购案的主角都是鼎鼎大名。

  先是曝出央企性质的华润万家要收购洪客隆,这个事件还未水落石出,那边厢刚刚将家得利囊括麾下仅半年的海航商业正式并购湖南零售名牌家润多超市,而当人们还没有缓过神来的时候,海航商业又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高调宣布完成对广东零售商乐万家的收购。正当人们还在回味海航的商业帝国之举时,十分低调且鲜少进行资本运作的统一超商居然以公告形式向全世界宣布将麾下四川统一量贩店的60%股权出售给湖南步步高。

  这一系列的并购动作几乎都在这一个月内发生。似乎是意料之外,但却是情理之中。

  首先是大型全国性零售商对于区域龙头零售企业的收购渴求越来越明显。零售业有一个显著特点,即区域性,因为各个地区的消费习惯以及消费水平、理念等都有很大差异性,因此往往“地头蛇”更加有本地优势,成为区域零售龙头老大。在零售业还不发达的年代,各自为政是十分普遍的现象,而到了商业越来越发达,全国布局成为一些大型零售企业的战略时,区域零售商成为一个棘手问题,因为这些地区龙头企业在当地是全国零售企业的直接对手,要化对手为自己的竞争实力最直接的方法就是并购入麾下。

  除了上述理由,另一个最根本也是最关键的要点是,通过对区域零售企业的并购,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进军一个自己此前从未涉足的市场,并借助这个“地头蛇”在当地的品牌、采购等各方面优势以最短的时间来占据新市场。

  最喜欢用这一招的当属华润万家和海航商业。尽管对于洪客隆的收购案件目前还没有定论,但华润万家曾经明确表示,其进入很多未涉及业务的新市场,用的就是并购当地区域龙头同业的手法,比如当年的苏果超市等。

  而海航商业作为这个月“并购之星”,其一周内的两起收购案都是对区域优质零售商进行的,家润多超市在湖南是数一数二的龙头企业,而乐万家在梅州也是“一霸”,海航商业曾经对媒体透露,希望今后将家得利作为收购平台,对全国各地的区域优秀零售同业发起收购,因为自己一家一家开设门店的方式显然速度过慢,且还需要对各个地区建立体系,而并购当地龙头企业则是可以用最短的时间获得最多数量的门店和最畅通的配套系统,向全新市场布点。

  这类收购,要么取得控股权,要么是全资收购。目前已经确定的海航商业对家润多超市、乐万家的收购都是超过50%的控股权收购,更有爆料称其实海航商业更愿意收购家润多超市100%股权,只不过没有得到家润多上市公司方面的同意。而湖南步步高对于统一在四川的量贩店收购也是控股权,由此可见如今只要是有一定经济实力的大型全国零售企业,其收购胃口很大,但这也是合理之举。从股权比例来看,各保留50%股权是最没有效率的,因为这种模式意味着谁说了都不算,互相扯皮之下最后会导致一个好好的企业“从一条龙变成一条虫”。而低于50%股权的收购更加没有话语权,只能全当是财务投资了。只有超过50%的控股权收购才能真正掌控企业,在重大方针和决策上统一规划,将自己的全国策略贯彻执行。

  另外,我们注意到,这几起收购案中不可忽略的是被收购方其实都是财务获利方。在并购案中,大家似乎都将目光放在强势收购企业,但其实这些被收购的区域龙头企业有些是主动希望被收购,甚至部分是从创业一开始就是为了有朝一日被收购而存在的,因为收购溢价可以给自己带来极大回报。当然,另外的原因可能是现金回流发展新业务或止损,比如统一超商出售四川量贩店,根据公开资料显示,其量贩店业务还属于亏损状态,因此以一个合理价格出售部分股权可以给统一超商带来最快的回报和减少亏损。而媒体则爆料称洪客隆一直有意发展麾下房地产业务,这需要大量资金做先期投资,出售已经成熟的零售业务可以卖个好价钱,而这笔回流的资金正好用于该企业新重点板块业务的发展,这对被收购者来说都是一个新方向。

  有人或许会提出,这些被收购企业是否需要担心自己一手创办的企业品牌会随着被收购而消亡,这个担心或许不必要,只要区域零售品牌在当地够强势,那么收购方在收购这一品牌后一定会保留这个品牌,因为只有保留才能继续发展该区域零售商的本地优势,若是翻牌成另外一个在当地毫无影响力的品牌,只会造成客源大量流失,聪明的并购者一定不会这样做。假如,该区域品牌在当地还不够响亮,那么被翻牌又有何妨。